气泡

搜索文档
2025年第39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9-30 08:07
预制菜消费者接受度 -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因用餐场景而异,连锁快餐店接受度最高超过50%,高端餐厅最低仅8.8%,其他场景中超六成消费者明确拒绝[3] - 95%的受访者接受预制菜价格上限为50元,认为餐厅不应以现做菜标准定价[3] - 消费者普遍认同预制菜应体现便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核心关注点为食品安全、知情权及合理定价[3] 冰红茶市场格局 - 冰红茶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康师傅占据超过60%市场份额,2024年市场规模达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350亿元[4] - 冰红茶通过"减糖"和"气泡"等创新吸引消费者,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品牌也密集推出新品[4] - 无糖茶市场虽增长,但有糖茶仍占较大份额,冰红茶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4] 全球食品饮料百强 - 2024年全球食品饮料企业排名中,百事超越雀巢位居第一,营收918亿美元,雀巢营收913.54亿瑞士法郎,JBS分列第二、第三[5] - 百事增长驱动力包括产品创新(如Rockstar能量饮料、bubly气泡水)和AI技术应用(如回收系统Oscar Sort)[5] - 中国企业万洲国际、贵州茅台等6家上榜,茅台净利润增长15.38%,伊利营收1157.8亿元,海外业务表现亮眼[5] 零售与餐饮融合 - 超市如永辉、物美推出平价快餐食堂,以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餐饮店则借鉴超市模式,通过开放式陈列、透明定价和自助服务提升体验[6] - 这一趋势源于消费者对性价比和新鲜食材的需求,以及餐饮业应对成本压力的创新[6] - 业态融合带来运营复杂度增加和成本平衡的挑战,其长期发展仍需市场检验[6] 乳业市场结构 - 中国乳业市场液态奶占比过高达92.7%,而深加工产品如奶酪、黄油不足7.3%,结构失衡,2024年牛奶产量下降2.9%,原奶价格跌至15年最低[8] - 消费端年轻人偏好植物奶替代品,液态奶需求下滑,伊利、蒙牛液态奶业务均出现负增长,蒙牛下滑11.2%,伊利下降2.1%[8] - 奶粉和奶酪逆势增长,伊利奶粉营收增长14.3%,成人功能性奶粉成为新亮点,蒙牛旗下妙可蓝多奶酪业务占比达83.67%[8] 茶饮行业效率化 - 中国茶饮行业从品牌化转向快消品化,价格战和规模效率成为竞争核心,蜜雪冰城半年新增6500家店,加盟商人均开店2.4家[9] - 行业门槛提高,三线以下城市成新增长点,但同质化竞争加剧,加盟商成本压力增大[9] - 茶饮与咖啡品类界限模糊,内卷加剧,未来生存依赖更高运营效率和规模效应[9] 养生饮品新趋势 - 竹蔗茅根水成为养生饮品市场爆款,线上小红书相关笔记超2500万,其成功源于健康趋势、国潮文化复兴和便捷性三大因素[10] - 胖东来以亲民价格和全食材配方主打家庭市场,山姆联合同仁堂升级高端养生属性,盒马则凭借高颜值和社交属性吸引年轻人[10] - 中式养生水赛道潜力巨大,未来五年复合增速预计超过88%[10] 本地生活榜单竞争 - 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基于10亿用户的真实行为数据生成榜单,强调"永不商业化",试图解决虚假评论和刷榜问题[12] - 高德通过"行为+信用"双重机制,结合AI技术确保数据真实性,本地生活市场竞争加剧,美团同日宣布升级大众点评业务[12] - 高德的优势在于真实行为数据,但面临用户互动不足等挑战,未来市场可能走向行为数据与UGC互补的模式[12] 日本预制菜经验 - 日本民众对预制菜接受度高达90%,得益于技术创新、严格监管及与生活需求的高度契合[13] - 日本企业通过精细工艺和先进技术确保预制菜口感接近现做,冷链物流网络保障食品新鲜度[13] - 预制菜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如上班族的效率工具、老年人的贴心方案,消费者信任源于稳定的安全记录和持续的产品创新[13] 餐饮夜经济 - 今年夏季高温持续,夜经济成为餐饮行业重要增长点,长沙、上海、成都等城市夜间消费占比达60%[14] - 夜间餐饮消费占比显著提升,18-24点消费金额占比近半,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偏好多元体验如社交、电竞、二次元等[14] - 餐饮品牌通过"餐饮Plus"模式,如海底捞的夜宵派对、B站联名活动,满足情绪价值和圈层认同,推动行业向"场景化、生态化"发展[14] 茶餐厅市场转型 - 茶餐厅2024年市场规模达28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门店超2.8万家,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和三四线城市[15] - 茶餐厅面临产品同质化、性价比低、供应链成本高、品类老化等痛点,进入调整转型阶段[15] - 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产品创新、门店风格多样化及轻量化模型寻求转型,未来供应链建设、产品创新和年轻化策略将成为关键增长点[15] 大容量饮料消费 - 1L装瓶装饮料因价格实惠、容量大,成为白领工位新宠,年轻人将其视为社交货币和减压工具[16] - 饮料鄙视链中,冰红茶、茉莉清茶等因口感或价格优势占据不同地位,而东方树叶则成为高端选择[16] - 尽管被贴上"不健康"标签,但打工人看中其性价比和提神效果,品牌也趁机推出新口味抢占市场[16] 冰淇淋市场变化 - 2025年夏季冰淇淋市场消费选择多样化导致传统雪糕需求下降,消费者更注重健康与性价比,推动迷你雪糕崛起[17] - 高端雪糕品牌如钟薛高、茅台冰淇淋和哈根达斯因价格过高、创新不足而遇冷,平价雪糕销量亦下滑[17] - 文创雪糕凭借文化IP和场景消费走红,行业趋势显示冰淇淋正从解暑食品转向健康化、个性化和场景化的复合赛道[17] 方便面行业现状 - 2022年全球方便面需求量达1212亿份,同比增长4%,创历史新高,中国占比37.2%,居全球首位[19] - 中国方便面市场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口感、质量和价格要求提高,2022年中国需求量450.7亿份,增长2.5%[19] - 康师傅2022年营收787.17亿元,方便面业务占296.34亿元,未来行业将聚焦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19] 高端无糖茶饮 - 康师傅旗下高端茶饮品牌"茶的传人"推出的东方美人无糖茶饮在抖音直播间83分钟售罄5万瓶,二手平台溢价超200%[20] - 无糖茶饮市场近年快速增长,2023年规模达401.6亿元,消费需求从解渴转向情感与文化认同[20] - 农夫山泉、三得利等品牌已布局高端市场,未来市场将分化成大众产品和精品路线,品牌需靠品质和文化取胜[20] 无糖饮品心智战 - 无糖饮品在中国已从小众选择变为全民消费,消费者追求成分透明和健康功能,推动市场从"标签消费"转向"知识消费"[21] - 三得利等品牌面临新挑战,需在成分、价格和社交属性上竞争,东方树叶凭借"0添加"标签赢得信任[21] - 无糖茶逐渐成为水的替代品,价格战随之而来,未来市场可能分化为功能化、平价化和社交化三条路径[21] 赛百味本土化 - 赛百味中国推出"星厨炙感"系列新品,首次与米其林星厨俞斌合作,将中式传统风味融入西式三明治[23] - 新品采用澳洲牛肉等高端食材,搭配黄豆酱、芝麻酱等中式调料,还原辛香微咸的京味儿特色,展现深度本土化战略[23] - 2023年是赛百味品牌60周年及入华30年,中国门店突破1000家,近年来加速本土化,推出照烧肥牛三明治等爆款[23] 坚果行业标准 - 三只松鼠联合发布《熟制松子制品质量要求》团体标准,推出高端产品"大满坚果-满松",旨在提升松子品类质量评价体系[24] - 该标准设定了严苛指标,规范原料和加工环节,坚果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规模预计达1100亿元[24] - 三只松鼠与京东的跨界合作瞄准消费者对高品质坚果的需求,通过全链路溯源和科技手段确保产品品质[24] 娃哈哈品牌迭代 - 娃哈哈集团计划在2026年启用新品牌"娃小宗",旨在解决品牌合规问题并吸引年轻消费者,新品牌名保留"娃"字以延续认知[25] - 经销商对新品牌持观望态度,担忧库存消化和渠道政策,娃哈哈承诺过渡期双品牌并行,并提供额外返利以安抚经销商[25] - 宗馥莉此前已推动管理层换血和渠道改革,但成效待显,品牌焕新需结合产品创新才能立足市场[25] 周黑鸭战略调整 - 周黑鸭面对业绩下滑,2023年营收27.4亿元,净利1.15亿元,2024年净利同比降15%,创始人周富裕2024年重新掌舵[27] - 公司通过关店(两年净关952家)、提升单店收入(2025年上半年单店收入增17.1%)及产品创新等措施调整战略[27] - 国内卤味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规模1573亿元,增速3.7%,行业集体承压,周黑鸭加速出海,进军东南亚市场[27] 茶饮国际获奖 - 霸王茶姬获得2025世界饮料创新奖,凭借单品"伯牙绝弦"获最佳天然/有机饮品大奖,并斩获最佳加工/生产创新荣誉奖[28] - 该产品以茉莉雪芽茶底搭配牛乳,全球销量超12.5亿杯,品牌创新的萃茶技术和可持续理念获评审认可[28] - 霸王茶姬是本届唯一获奖的中国品牌,其获奖展现了中国茶饮行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趋势[28] 即时零售跨界 - 朴朴超市试点推出外卖业务"朴朴厨房",主打亲民价格和自营品牌,餐品定价多在13-20元,配送时效约30分钟[29] - 该业务依托朴朴现有供应链和配送团队,强调食材安全和透明厨房,即时零售巨头如美团、京东也纷纷布局外卖市场[29] - 行业竞争持续升级,外卖和即时零售边界逐渐模糊,朴朴此举被视为在即时零售竞争加剧下的流量互导策略[29] 老字号创新 - 义利Bread概念店主打"现制现售"模式,门店日均销售1300多个面包,因需求火爆计划产能翻倍,目前游客占比超60%[30] - 老字号需坚守质量根本,同时通过产品与模式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如推出不同门店形式及现烤产品[30] - 门店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标准化流程应对现烤行业的高成本挑战,未来计划拓展至热门商圈和景区[30] 零食高价困局 - 薛记炒货因高价策略引发消费者争议,在消费降级背景下业绩下滑,开始调整战略转向性价比路线[31] - 公司大规模开放加盟并收缩直营业务,同时拓展电商,但成本高、品牌定位转变难及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仍存[31] - 零食行业护城河难建,薛记需在规模与盈利间找到平衡,其困境折射出消费行业高端化尝试与市场现实的碰撞[31]
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20250927
艾瑞咨询· 2025-09-27 17:1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供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因场景差异显著 连锁快餐店接受度超50% 高端餐厅仅8.8% [2] - 冰红茶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康师傅占超60%份额 2024年市场规模300亿元 2025年预计增至350亿元 [2] - 全球食品饮料百强榜中百事以918亿美元营收重回第一 雀巢以913.54亿瑞士法郎位列第二 [4] - 乳业市场结构失衡 液态奶占比92.7% 深加工产品不足7.3% 蒙牛液态奶业务下滑11.2% 伊利奶粉营收增长14.3% [5] - 茶饮行业转向快消品化竞争 蜜雪冰城半年新增6500家店 加盟商人均开店2.4家 [6] - 竹蔗茅根水成为养生饮品爆款 线上小红书笔记超2500万 未来五年复合增速预计超88% [7] - 日本预制菜接受度达90% 得益于技术创新和严格监管 [8] - 夜经济成为餐饮增长点 部分城市夜间消费占比达60% [8] - 茶餐厅2024年市场规模285亿元 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 [10] - 中国方便面全球需求量占比37.2% 居全球首位 2022年需求量450.7亿份 [11] 头部品牌动态 - 康师傅高端无糖茶饮"茶的传人"在抖音直播间83分钟售罄5万瓶 二手平台溢价超200% [14] - 无糖茶饮2023年市场规模达401.6亿元 消费需求转向情感与文化认同 [14] - 赛百味中国推出本土化新品"星厨炙感"系列 中国门店突破1000家 [15] - 三只松鼠联合发布《熟制松子制品质量要求》团体标准 2025年坚果市场规模预计达1100亿元 [16] - 娃哈哈计划2026年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应对市场份额下滑 [17] - 周黑鸭2023年营收27.4亿元 净利1.15亿元 2024年净利同比降15% [17] - 霸王茶姬获2025世界饮料创新奖 单品"伯牙绝弦"全球销量超12.5亿杯 [18] - 朴朴超市试点外卖业务"朴朴厨房" 餐品定价13-20元 配送时效约30分钟 [18] - 义利Bread概念店日均销售1300多个面包 游客占比超60% 计划翻倍产能 [20] - 薛记炒货因高价策略面临挑战 转向性价比路线并开放加盟 [20] 产品技术创新 - 冰红茶通过"减糖"和"气泡"创新吸引消费者 [2] - 百事通过产品创新(如Rockstar能量饮料)和AI技术应用驱动增长 [4] - 乳企通过产品创新(如多功能奶粉、奶酪零食)寻求转型 [5] - 冰淇淋市场向健康化、个性化发展 迷你雪糕和文创雪糕崛起 [11] - 无糖茶饮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强调成分透明和健康功能 [14] - 赛百味融合中式传统风味与西式三明治 采用澳洲牛肉等高端食材 [15] - 霸王茶姬创新萃茶技术 受咖啡萃取启发 [18] 市场格局与竞争 - 茶饮行业头部品牌通过快速扩张和供应链优化提升效率 [6] - 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基于10亿用户行为数据 挑战大众点评 [7] - 超市与餐饮业态双向融合 永辉、物美推出平价快餐食堂 [4] - 外卖与即时零售边界模糊 美团、京东布局外卖市场 [18] - 卤味市场2024年规模1573亿元 增速放缓至3.7% [17] 消费趋势 - 消费者对预制菜价格接受上限为50元 强调便捷、安全、低成本 [2] - 年轻人偏好植物奶替代品 推动液态奶需求下滑 [5] - 养生饮品契合健康趋势 主打天然、低糖和清洁标签 [7] - 1L装"工地饮料"因性价比成为白领工位新宠 [10] - 消费者对冰淇淋更注重健康与性价比 推动迷你雪糕崛起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