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

搜索文档
2025年加热毛巾架品牌推荐
头豹研究院· 2025-09-30 20:2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核心观点 - 中国加热毛巾架行业正向智能化、个性化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5] - 市场规模预计至2024年将突破50亿元人民币 自2019年约24亿元人民币起 年复合增长率达15.8% [7][8] - 智能家居设备安装量的快速增长为行业提供广阔应用场景 预计2025年增至4.5亿台 [5][8] - 行业竞争格局呈金字塔结构 未来将向中高端产品聚拢 智能化、个性化和绿色化成为核心趋势 [12][17][18] 市场背景 - 加热毛巾架是通过水热或电热方式烘干和加热毛巾的高端电器产品 具备取暖、除湿、抑菌等功能 [6] - 行业经历萌芽期、快速发展期及当前的智能化阶段 电加热技术的普及推动了产品普及 [7] -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 因消费升级和智能家居趋势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7] 市场现状 - 中国电热毛巾架市场规模自2019年约24亿元人民币 预计至2024年将突破50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达15.8% [8] - 市场供给产业链呈现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生产制造、下游终端消费的结构 [9] - 市场需求核心驱动力是消费者对家居环境舒适性与健康需求的提升 智能家居生态的普及进一步推动市场渗透 [9] 市场竞争 - 市场评估维度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产品差异化、供应链能力及市场渗透率 [10] - 竞争格局呈金字塔结构 第一梯队包括艾芬达、森德、意莎普等 凭借品牌力和规模优势占据主导 [11][12] - 行业商业模式上 OEM与OBM并存 但头部企业正加快向OBM转型以提升利润率和品牌附加值 [12] - 十大推荐品牌包括艾芬达(专利积累600+)、海路世(采用PID无极智控算法)、卡迪欧、九牧等 [13][14][15][16] 发展趋势 - 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智能化、个性化、节能环保及市场深化等方面 [17] - 智能电热毛巾架将更受欢迎 集成无线触控、APP远程控制及智能温控等功能 [17] - 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融合及OEM/ODM模式转型推动行业升级 [18]
2025年中国立式吸尘器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品牌及未来前景展望:家庭清洁便捷化需求显著,推动立式吸尘器规模超百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30 09:28
内容概况: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庭清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科技持续进 步和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立式吸尘器凭借其便捷与高效的特点,作为重要的清洁工具, 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近年来,立式吸尘器市场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观念转 变推动越来越多家庭高度重视家居环境的清洁与卫生,从而带动立式吸尘器需求不断上升。尤其在城市 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镇家庭数量持续增加,家电配置需求不断扩大,为立式吸尘器产业提供了广阔 的市场空间。作为家用吸尘器的重要品类之一,立式吸尘器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据统计,中国立式吸尘 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39.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22%。未来,在消费 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推动下,立式吸尘器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相关上市企业:美的集团(000333)、海尔智家(600690)、小米集团-W(01810)、石头科技 (688169)、莱克电气(603355)、科沃斯(603486)、卧龙电驱(600580)、大洋电机(002249)、 金发科技(600143)、海南橡胶(601118)等。 相关企业 ...
2025年第39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9-30 08:07
预制菜消费者接受度 -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因用餐场景而异,连锁快餐店接受度最高超过50%,高端餐厅最低仅8.8%,其他场景中超六成消费者明确拒绝[3] - 95%的受访者接受预制菜价格上限为50元,认为餐厅不应以现做菜标准定价[3] - 消费者普遍认同预制菜应体现便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核心关注点为食品安全、知情权及合理定价[3] 冰红茶市场格局 - 冰红茶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康师傅占据超过60%市场份额,2024年市场规模达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350亿元[4] - 冰红茶通过"减糖"和"气泡"等创新吸引消费者,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品牌也密集推出新品[4] - 无糖茶市场虽增长,但有糖茶仍占较大份额,冰红茶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4] 全球食品饮料百强 - 2024年全球食品饮料企业排名中,百事超越雀巢位居第一,营收918亿美元,雀巢营收913.54亿瑞士法郎,JBS分列第二、第三[5] - 百事增长驱动力包括产品创新(如Rockstar能量饮料、bubly气泡水)和AI技术应用(如回收系统Oscar Sort)[5] - 中国企业万洲国际、贵州茅台等6家上榜,茅台净利润增长15.38%,伊利营收1157.8亿元,海外业务表现亮眼[5] 零售与餐饮融合 - 超市如永辉、物美推出平价快餐食堂,以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餐饮店则借鉴超市模式,通过开放式陈列、透明定价和自助服务提升体验[6] - 这一趋势源于消费者对性价比和新鲜食材的需求,以及餐饮业应对成本压力的创新[6] - 业态融合带来运营复杂度增加和成本平衡的挑战,其长期发展仍需市场检验[6] 乳业市场结构 - 中国乳业市场液态奶占比过高达92.7%,而深加工产品如奶酪、黄油不足7.3%,结构失衡,2024年牛奶产量下降2.9%,原奶价格跌至15年最低[8] - 消费端年轻人偏好植物奶替代品,液态奶需求下滑,伊利、蒙牛液态奶业务均出现负增长,蒙牛下滑11.2%,伊利下降2.1%[8] - 奶粉和奶酪逆势增长,伊利奶粉营收增长14.3%,成人功能性奶粉成为新亮点,蒙牛旗下妙可蓝多奶酪业务占比达83.67%[8] 茶饮行业效率化 - 中国茶饮行业从品牌化转向快消品化,价格战和规模效率成为竞争核心,蜜雪冰城半年新增6500家店,加盟商人均开店2.4家[9] - 行业门槛提高,三线以下城市成新增长点,但同质化竞争加剧,加盟商成本压力增大[9] - 茶饮与咖啡品类界限模糊,内卷加剧,未来生存依赖更高运营效率和规模效应[9] 养生饮品新趋势 - 竹蔗茅根水成为养生饮品市场爆款,线上小红书相关笔记超2500万,其成功源于健康趋势、国潮文化复兴和便捷性三大因素[10] - 胖东来以亲民价格和全食材配方主打家庭市场,山姆联合同仁堂升级高端养生属性,盒马则凭借高颜值和社交属性吸引年轻人[10] - 中式养生水赛道潜力巨大,未来五年复合增速预计超过88%[10] 本地生活榜单竞争 - 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基于10亿用户的真实行为数据生成榜单,强调"永不商业化",试图解决虚假评论和刷榜问题[12] - 高德通过"行为+信用"双重机制,结合AI技术确保数据真实性,本地生活市场竞争加剧,美团同日宣布升级大众点评业务[12] - 高德的优势在于真实行为数据,但面临用户互动不足等挑战,未来市场可能走向行为数据与UGC互补的模式[12] 日本预制菜经验 - 日本民众对预制菜接受度高达90%,得益于技术创新、严格监管及与生活需求的高度契合[13] - 日本企业通过精细工艺和先进技术确保预制菜口感接近现做,冷链物流网络保障食品新鲜度[13] - 预制菜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如上班族的效率工具、老年人的贴心方案,消费者信任源于稳定的安全记录和持续的产品创新[13] 餐饮夜经济 - 今年夏季高温持续,夜经济成为餐饮行业重要增长点,长沙、上海、成都等城市夜间消费占比达60%[14] - 夜间餐饮消费占比显著提升,18-24点消费金额占比近半,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偏好多元体验如社交、电竞、二次元等[14] - 餐饮品牌通过"餐饮Plus"模式,如海底捞的夜宵派对、B站联名活动,满足情绪价值和圈层认同,推动行业向"场景化、生态化"发展[14] 茶餐厅市场转型 - 茶餐厅2024年市场规模达28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门店超2.8万家,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和三四线城市[15] - 茶餐厅面临产品同质化、性价比低、供应链成本高、品类老化等痛点,进入调整转型阶段[15] - 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产品创新、门店风格多样化及轻量化模型寻求转型,未来供应链建设、产品创新和年轻化策略将成为关键增长点[15] 大容量饮料消费 - 1L装瓶装饮料因价格实惠、容量大,成为白领工位新宠,年轻人将其视为社交货币和减压工具[16] - 饮料鄙视链中,冰红茶、茉莉清茶等因口感或价格优势占据不同地位,而东方树叶则成为高端选择[16] - 尽管被贴上"不健康"标签,但打工人看中其性价比和提神效果,品牌也趁机推出新口味抢占市场[16] 冰淇淋市场变化 - 2025年夏季冰淇淋市场消费选择多样化导致传统雪糕需求下降,消费者更注重健康与性价比,推动迷你雪糕崛起[17] - 高端雪糕品牌如钟薛高、茅台冰淇淋和哈根达斯因价格过高、创新不足而遇冷,平价雪糕销量亦下滑[17] - 文创雪糕凭借文化IP和场景消费走红,行业趋势显示冰淇淋正从解暑食品转向健康化、个性化和场景化的复合赛道[17] 方便面行业现状 - 2022年全球方便面需求量达1212亿份,同比增长4%,创历史新高,中国占比37.2%,居全球首位[19] - 中国方便面市场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口感、质量和价格要求提高,2022年中国需求量450.7亿份,增长2.5%[19] - 康师傅2022年营收787.17亿元,方便面业务占296.34亿元,未来行业将聚焦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19] 高端无糖茶饮 - 康师傅旗下高端茶饮品牌"茶的传人"推出的东方美人无糖茶饮在抖音直播间83分钟售罄5万瓶,二手平台溢价超200%[20] - 无糖茶饮市场近年快速增长,2023年规模达401.6亿元,消费需求从解渴转向情感与文化认同[20] - 农夫山泉、三得利等品牌已布局高端市场,未来市场将分化成大众产品和精品路线,品牌需靠品质和文化取胜[20] 无糖饮品心智战 - 无糖饮品在中国已从小众选择变为全民消费,消费者追求成分透明和健康功能,推动市场从"标签消费"转向"知识消费"[21] - 三得利等品牌面临新挑战,需在成分、价格和社交属性上竞争,东方树叶凭借"0添加"标签赢得信任[21] - 无糖茶逐渐成为水的替代品,价格战随之而来,未来市场可能分化为功能化、平价化和社交化三条路径[21] 赛百味本土化 - 赛百味中国推出"星厨炙感"系列新品,首次与米其林星厨俞斌合作,将中式传统风味融入西式三明治[23] - 新品采用澳洲牛肉等高端食材,搭配黄豆酱、芝麻酱等中式调料,还原辛香微咸的京味儿特色,展现深度本土化战略[23] - 2023年是赛百味品牌60周年及入华30年,中国门店突破1000家,近年来加速本土化,推出照烧肥牛三明治等爆款[23] 坚果行业标准 - 三只松鼠联合发布《熟制松子制品质量要求》团体标准,推出高端产品"大满坚果-满松",旨在提升松子品类质量评价体系[24] - 该标准设定了严苛指标,规范原料和加工环节,坚果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规模预计达1100亿元[24] - 三只松鼠与京东的跨界合作瞄准消费者对高品质坚果的需求,通过全链路溯源和科技手段确保产品品质[24] 娃哈哈品牌迭代 - 娃哈哈集团计划在2026年启用新品牌"娃小宗",旨在解决品牌合规问题并吸引年轻消费者,新品牌名保留"娃"字以延续认知[25] - 经销商对新品牌持观望态度,担忧库存消化和渠道政策,娃哈哈承诺过渡期双品牌并行,并提供额外返利以安抚经销商[25] - 宗馥莉此前已推动管理层换血和渠道改革,但成效待显,品牌焕新需结合产品创新才能立足市场[25] 周黑鸭战略调整 - 周黑鸭面对业绩下滑,2023年营收27.4亿元,净利1.15亿元,2024年净利同比降15%,创始人周富裕2024年重新掌舵[27] - 公司通过关店(两年净关952家)、提升单店收入(2025年上半年单店收入增17.1%)及产品创新等措施调整战略[27] - 国内卤味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规模1573亿元,增速3.7%,行业集体承压,周黑鸭加速出海,进军东南亚市场[27] 茶饮国际获奖 - 霸王茶姬获得2025世界饮料创新奖,凭借单品"伯牙绝弦"获最佳天然/有机饮品大奖,并斩获最佳加工/生产创新荣誉奖[28] - 该产品以茉莉雪芽茶底搭配牛乳,全球销量超12.5亿杯,品牌创新的萃茶技术和可持续理念获评审认可[28] - 霸王茶姬是本届唯一获奖的中国品牌,其获奖展现了中国茶饮行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趋势[28] 即时零售跨界 - 朴朴超市试点推出外卖业务"朴朴厨房",主打亲民价格和自营品牌,餐品定价多在13-20元,配送时效约30分钟[29] - 该业务依托朴朴现有供应链和配送团队,强调食材安全和透明厨房,即时零售巨头如美团、京东也纷纷布局外卖市场[29] - 行业竞争持续升级,外卖和即时零售边界逐渐模糊,朴朴此举被视为在即时零售竞争加剧下的流量互导策略[29] 老字号创新 - 义利Bread概念店主打"现制现售"模式,门店日均销售1300多个面包,因需求火爆计划产能翻倍,目前游客占比超60%[30] - 老字号需坚守质量根本,同时通过产品与模式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如推出不同门店形式及现烤产品[30] - 门店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标准化流程应对现烤行业的高成本挑战,未来计划拓展至热门商圈和景区[30] 零食高价困局 - 薛记炒货因高价策略引发消费者争议,在消费降级背景下业绩下滑,开始调整战略转向性价比路线[31] - 公司大规模开放加盟并收缩直营业务,同时拓展电商,但成本高、品牌定位转变难及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仍存[31] - 零食行业护城河难建,薛记需在规模与盈利间找到平衡,其困境折射出消费行业高端化尝试与市场现实的碰撞[31]
小米YU7交付量突破4万辆,雷军宣布推出定制服务
搜狐财经· 2025-09-26 11:25
产品交付表现 - 小米YU7自7月6日交付以来迅速突破4万台交付大关 [1] - 该车型家庭用户占比达69% 其中85%为有孩家庭 [1] - 产品成功打破运动车型与家庭用车的传统界限 [1] 定制服务推出 - 公司推出小米定制服务 适用于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1] - 首期提供5款车漆、4种内饰风格及特定轮毂等26项个性化配置 [1] - 在北京小米汽车工厂店设立超过400平方米的定制服务中心 [1] 定制服务战略意义 - 服务被视为汽车生态周边产品的增强版 复杂度和单价高于传统周边 [3] - 高附加值定制服务可能成为除整车销售外的重要收入来源 [3] - 公司旨在通过"科技平权、体验平权、豪华平权"让定制体验大众化 [3] 行业竞争维度变化 - 定制化服务传统上主要由少数高端豪华品牌提供 [3] - 个性化表达正成为大众消费者的可触及选择 [5] - 个性化与体验平权或将成为未来市场新变量和新赛道 [5] 运营挑战与规划 - 个性化定制服务复杂且成本高昂 将先试行一年 [3] - 对供应链管理、柔性化生产和订单处理系统提出新要求 [3] - 市场接受度、成本控制能力及长期盈利能力有待试行期验证 [3]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不止于做电动车制造商 更意在用科技重构消费体验 [5] - 致力于成为重新定义行业标准的科技公司 [5] - 从YU7成功到定制服务尝试 证明公司对市场新赛道的布局 [5]
匹克深陷降薪传闻,但许志华仍想坚持“长期主义”
观察者网· 2025-09-18 17:57
私有化退市近10年的昔日"晋江鞋王"匹克,已经很久没有引起如此众多的舆论关注了。只可惜,这次关 注的焦点是一则降薪传闻。 但是2012年,匹克撞上了中国体育运动行业的严重库存危机,此后业绩始终难达预期,并于2016年私有 化退市。 退市前的2015年,匹克营收31.1亿元。同一年,安踏营收首破百亿大关,李宁营收70.89亿元,特步营收 52.95亿元,361度营业收入44.6亿元。匹克已经与身前的对手有明显差距。 事后复盘来看,2012年的行业危机,库存虽然是最显著的表现,但是应对渠道和营销方式变化的能力, 尤其是适应电商崛起的能力,或许才是真正决定让品牌命运分化的关键。 据媒体报道,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承认对直营亏损部门和部分高薪岗位降薪,降幅最高者可达50%。 由于匹克已于2016年退市,其实际经营状况并不为外界所知,仅仅通过降薪去管窥未必准确。 但许景南之子、匹克CEO许志华近日也向观察者网坦承,在篮球品类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匹克的确面临 较大压力。 在渠道层面,许志华也指出,当下无论是线上线下(300959)渠道竞争都十分激烈,已经没有明显红 利,匹克能做的就是深耕。 在此背景下,尽管匹克仍未放弃A股上 ...
财说丨营收利润双降、研发砍半,名雕股份的家装困局如何破?
新浪财经· 2025-09-05 08: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67亿元同比下降8.93% 归母净利润768.25万元同比下降11.95%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9.11% [1] - 毛利率30.7%同比下降近1个百分点 净利率从3.77%降至3.58%同比下降5% 反映产品议价能力减弱与成本控制失效 [3][4] - 2024年曾出现营收降利润增的反差态势 营收6.74亿元降14.07%但净利润逆势增4.08%至4068.12万元 主要依赖成本压缩与非经常性损益支撑 [2] 盈利能力恶化 - 研发费用从2023年753万元降至2024年459万元降幅39.13%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53万元同比下滑46.13% [2][11] - 研发人员数量从57人减至18人减少68.42% 研发人员占比从6.04%降至2.33% [11] - 理财产品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形成短期支撑 但不可持续 [2] 运营风险加剧 - 应收账款余额338万元较上年同期75.2万元大幅增长349.26% 反映回款周期拉长与客户信用风险上升 [6] - 存货余额1872万元同比激增82% 存货周转天数从11天增至19天 显示资金流动性压力加大 [7] - 存货增速远超营业成本7.7%降幅 反映产品或原材料滞销风险 [7] 区域集中风险 - 超90%收入依赖珠三角地区 其中深圳地区收入1.5亿元占比56% 珠三角其他地区1.03亿元占比39% [8] - 全国其他地区总收入仅1394万元占比不足6% 异地扩张效果甚微 [8][10] - 深度绑定区域房地产市场景气度 受政策调控与经济波动影响显著 [10] 行业对比与自身问题 - 2025年上半年建材家居行业温和复苏 规模以上卖场销售额6945.13亿元同比上涨0.92% 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22.9% [14] - 公司营收利润双降与行业趋势背离 反映高端定位与市场需求错配或内部管理效率低下 [14] - 160余项国家专利积累但研发持续缩减 难以满足年轻客群对智能化、环保材料的需求升级 [11][13]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9-03 10:18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的核心部件之一,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乘坐体验并保障安全,由座垫、靠背、侧背支撑和头枕等组成,需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以缓解疲劳 [1] - 按使用场景分类包括乘客座椅(支持多向调节及高端功能如通风/加热/按摩)、儿童安全座椅(按年龄/体重分类并符合安全标准)、商用车座椅(高耐用性减震设计)和工程机械座椅(防翻滚抗振动) [3] - 按功能与设计分类涵盖运动型座椅(侧向支撑强轻量化)、豪华舒适型座椅(高端材质多功能)、多功能座椅(旋转/折叠/模块化设计)和智能座椅(生物监测交互控制) [3] - 按材质分类包括真皮座椅(豪华感强易清洁)、织物座椅(透气性好成本低)和合成材质座椅(仿皮性价比高环保材质) [5] - 按调节方式分类包含手动调节座椅(经济型车)、电动调节座椅(基础版6向调节高阶版18向以上)和自适应座椅(自动调整支撑) [5] - 特殊用途座椅包括赛车座椅(FIA认证防火轻量化)、航空座椅(全平躺私密隔断)和残疾人专用座椅(电动旋转升降轮椅固定) [5]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钢材骨架塑料粒子调节部件海绵坐感舒适皮革织物覆盖材料)和零部件生产(骨架调角器滑轨头枕扶手) [6] - 产业链中游为汽车座椅整椅制造商(组装调试保证舒适性安全性符合车辆设计) [6] - 产业链下游分为前装市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和后装市场(售后维修更换个性化改装) [6] - 当前座椅总成厂商包括安道拓、李尔、麦格纳、佛吉亚、丰田纺织、泰极爱思、延锋和双林股份等,部分覆盖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 [7] - 下游汽车制造商涵盖传统汽车集团(广汽一汽上汽)和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问界小米理想蔚来) [7] 发展历程 - 早期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座椅结构简单以手工制作为主,缺乏标准化和精细化 [13] - 技术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引入头枕腰部支撑气囊技术,机械化生产提升效率,国内企业处于模仿阶段 [13] - 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2010年代):座椅向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加热通风按摩功能普及,国内市场爆发带动行业增长 [13] - 转型升级阶段(2010年代至今):围绕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智能化升级,高端配置下沉创新产品落地,行业集中度高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11][13] 政策环境 - 安全政策:2024年起多项国标提升碰撞测试要求,2025年新规升级协同安全性能,强化特殊群体保护 [14][15] - 轻量化政策:鼓励复合新材料应用,支持座椅减重20%以上,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14][15] - 智能化政策:启动零重力座椅等标准研究,推动集成健康监测自适应调节等功能 [14][15] - 绿色循环政策:鼓励淘汰高耗能产品,要求2030年材料回收率达95%,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14][15] - 产业支持政策:优化制造业金融供给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速技术迭代 [15]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约为1099.1亿元(假设平均每辆价值量4000元),商用车座椅市场规模为153.3亿元(每席价值量800元),合计市场规模1253.4亿元 [23] - 2024年销量Top50车型中座椅总成厂商配套占比:佛吉亚18% 李尔18% 延锋14% 弗迪9% [26] - 2023年乘用车座椅市场竞争格局:延锋占比32% 李尔14% 安道拓12% 丰田纺织7% 泰极爱思5% 其他30% [26] - 区域竞争格局:汽车座椅注册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也有较多布局 [29] - 供应链分层:Tier1整椅企业直接供应整车厂,Tier2生产关键部件,Tier3提供低端通用零部件或代工 [18] 发展趋势与前景 - 技术创新趋势:向智能化(集成传感器自动调整)、轻量化(碳纤维铝合金材料)、环保化(可回收低VOC材料)和个性化(定制设计功能)演进 [33] - 市场竞争趋势:海外巨头主导格局改变,内资企业借新能源与智能座椅技术加速国产替代,自主企业凭成本服务优势获更多份额 [33] - 需求增长驱动:新车市场产销量持续上扬,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直接拉动座椅需求,后市场维修更换升级需求释放 [34] - 消费升级:消费者对舒适性安全性个性化智能化要求提高,驱使车企升级座椅配置创造新需求 [34] - 市场规模预测:2030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市场规模约达17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4% [34]
以“油电同进+个性化”筑牢市场竞争力 上汽大众携全新凌渡 L GTS亮相成都车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8-31 22:13
产品战略 - 公司推出全新凌渡LGTS车型 定价13.99万元起 定位高性能轿跑细分市场 [2] - 公司明确"油电同进"战略 2026年将推出6款全新新能源产品 包括2款增程 3款混动和1款纯电车型 [4] - Pro家族已推出途观LPro 帕萨特Pro 途昂Pro三款车型 朗逸Pro将于11月上市 该车型累计销量超600万辆 [4] 技术配置 - 凌渡LGTS搭载EA888 2.0T高功率发动机 最大功率162kW 峰值扭矩350N·m 百公里加速6.98秒 [2] - 车型配备高通8155车规级芯片 L2级辅助驾驶功能及悬浮式中控屏与大语言模型 [2] - 途昂Pro搭载第五代EA888高功率发动机 采用保时捷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 最大扭矩400N·m [4] 用户定位 - 凌渡用户群体为公司最年轻客户 女性占比近50% 主打颜值与个性化需求 [3] - 公司瞄准中国近50%燃油车市场中的内燃机爱好者 满足其对驾驶操控和动力的高要求 [2] - 通过官方App上线四款彩绘膜及改装套件 设立百万改装基金覆盖凌渡L与ID.3 GTX车主 [3] 研发与服务 - 研发周期从36-48个月缩短至24个月以内 每款产品需经过超60万公里极端环境测试 [5] - 设立VLE产品项目组 由销售与研发端共同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5] - 成立用户与营销数字化部门 实施"一客一群"机制 将经销商考核重心从销量转向服务能力 [5]
麦克保罗瓷砖亮相2025广州设计周成为空间美学的焦点
金投网· 2025-08-26 15:16
行业趋势 - 瓷砖与整体空间美学融合成为行业热议话题 强调生活方式呈现而非单一产品展示[1] - 大板瓷砖与定制家具搭配 环保材料与艺术设计结合 瓷砖从硬装材料转变为空间语言[1] - 个性化瓷砖成为国际设计师关注重点 "Statement Tiles"成为高频词[1] - 家居行业加速走向个性化 绿色化与高端化三大趋势[3] 产品创新 - 大规格石纹砖提升空间视觉完整性[1] - 复古釉面砖满足年轻消费者情绪价值需求[1] - 环保认证绿色建材标准成为开发商重要考量因素[1] - 最新石纹与素色瓷砖搭配现代家具和灯光设计 营造简约高雅空间体验[2] 供应链能力 - 多地工厂和先进智能制造体系保障稳健产能[2] - 与装库科技的供应链合作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闭环[2] - 覆盖设计选材 下单 物流到交付全流程[2] - 满足大盘住宅和城市更新项目快速落地需求 保持统一品质与风格[2] 市场定位 - 产品力 设计力和交付力构成核心竞争力[3] - 成为设计师青睐和开发商重点关注的合作对象[1] - 满足年轻家庭对时尚个性追求以及改善型人群对舒适高品质期待[2] - 从材料供应商升级为生活方式提供者 瓷砖成为启发灵感的介质[2]
“这趟旅行,给我留下深刻的文化记忆”
人民日报· 2025-08-25 15:43
入境旅游服务数字化升级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境外融合服务平台支持24种语言、34种货币和39个国家地区使用 实现欧元实时结算和护照直接入园[4] - 平台运行一年多服务超10万名外国游客 带动交通酒店等关联订单37万余个[4] - 西安口岸今年前7个月入境外国人达13.5万人次 同比增长124% 其中免签政策入境超10万人次增长290%[7] 文化体验科技融合创新 - AR导览系统支持36种语言实时翻译 VR技术重现2000年前军事场景[4] - 非遗陶俑制作体验吸引外国游客 单日接待量达500余人[7] - 外国游客通过微信绑定境外信用卡 实现住宿交通餐饮全场景便捷支付[7] 客源结构与消费行为演变 - 2-5人小型定制团取代传统大团 游客年轻化趋势明显[7] - 德国游客典型行程包含多城市联游 机票火车票景区票均凭护照购买[3][4] - 游客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 陶俑制作等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6][7] 政策支持与产业激励 - 陕西省文旅厅从8个方面对"引客入陕"企业给予奖励补贴[7] - 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及过境免签政策覆盖超10万人次[7] - 文化工作室通过非遗技艺展示实现中外工匠精神交流[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