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康化
icon
搜索文档
日清食品(01475):基本盘稳固,海外转型驱动新增长
东北证券· 2025-07-30 16: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日清食品,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 EPS 为 0.27/0.31/0.34 港元,对应 PE 分别为 26X/22X/20X [3][19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日清食品深耕方便食品七十余载,高端市场地位稳固,背靠日清日本集团,核心管理层经验丰富,2024 年营收 38.12 亿港元,净利润 2.07 亿港元,盈利能力稳定 [1] - 行业规模增速放缓竞争分散,健康多元理念引领创新发展,公司品牌高端形象深入人心,产品渠道持续优化,核心业务业绩稳固,海外扩张提供新动能,业绩弹性坚韧,盈利积极复苏,费用控制持续占优,股息分红稳中向好 [2] 各部分总结 日清食品:方便食品技术前驱,高端市场地位稳固 - 发展历程:1948 - 1983 年为技术奠基与全球扩张期,1984 - 2016 年为香港桥头堡与内地开拓期,2017 - 2021 年为上市扩张与高端化巅峰期,2022 年至今为收缩转型与战略调整期,公司以高端定位深耕方便面赛道,在华溢价 50% [17][18][19][20][21] - 股权结构:股权高度集中,日清食品控股株式会社持股 72.05%,董事长兼 CEO 安藤清隆持股 1.91%,管理层行业积淀深厚,经验丰富 [24][26] - 经营情况:业绩表现上,2022 年前营收和净利润稳定增长,2023 - 2024 年营收下滑趋势放缓,2025 年营收转好利润反弹;盈利质量上,毛利率处于行业中游,期间费用率相对稳定;杜邦分析显示,ROE 处在行业中下游,但稳定性、抗风险能力较优 [27][30][36] 行业规模增速放缓,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方便面 - 市场规模增长放缓,创新驱动高端转型:2024 年市场规模约 1240.14 亿元,增速放缓但处历史高点,2014 - 2024 年 CAGR 为 2.97%,人均消费量不及部分国家,市场经历快速增长、下滑调整、高端创新三个阶段 [46][50][51] - 产业链:上游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大,中游高端化趋势明显,下游渠道多元化,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54][59] - 需求:健康化、营养化、高端化成发展方向,2020 年需求达高峰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场多元化,消费者口味多样,消费场景丰富,偏好低单价高频次,线上商城成主渠道 [60][64][66][68][71][73] - 供给:市场格局一超多强,梯队分化明显,企业加大优势培育,差异化趋势显现,中高价面成主力,产品推陈出新,非油炸速食拉面品类高速增长 [77][80][84][86] - 未来趋势:消费者健康需求增长,中国特色面食待发掘,市场规模预计稳健增长,消费者消费升级,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打开 1400 亿元大关 [91][92] 速冻食品 - 行业高速发展,产业链趋于完善:速冻食品按原料分三大类,产业链上中下游竞争格局差异化明显,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99][102][106] - 国内市场持续扩张,多元化发展趋势成定局:2023 年市场规模 1835.4 亿元,预计 2025 年达 2130.9 亿元,行业发展出现品类、区域、需求三种分化,头部企业优势稳固,新兴企业单点突破,行业整体集中度低,长期增长潜力强劲 [108][115][116][119] 品牌高端形象深入人心,产品渠道持续优化 - 品牌:深耕行业七十年,以行业规则制定者闻名,销售费用率低于同行,宣发策略出色,极致创意塑造差异化品牌个性,顺应年轻化趋势 [126][129][133] - 产品:品牌矩阵丰富,产品线多元化,方便面核心业务稳健,其他食品产品表现良好,依托技术先驱基因持续推动产品革新 [137][141][142][144] - 渠道:中国市场渠道策略多元化,多渠道布局助力品牌影响力提升,线上线下协同优化 [145][148] 投资看点:基本盘稳固,营收业绩拐点已至 - 方便面核心业务稳固,其他食品业务扩张提供新动力:方便面业务提供核心支撑,其他食品业务构建多元补充,历史积淀与持续创新构建品牌护城河,产品顺应年轻化、健康化趋势 [151][152][155][159] - 业绩弹性稳定,盈利能力稳中有升: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强劲,内地业务占比高增长稳,产品多元化和创新策略提升收入韧性,毛利率稳定和成本控制得当支持盈利转化,渠道拓展和市场渗透策略增强营收可持续性,原材料价格波动缓解成本压力 [160][163][167][168][172][173] - 费用控制优势与资金储备管理稳健,股息分红稳中向好:期间费用率呈现优化趋势,运营能力高效,现金储备充足与业务现金流强劲,支撑持续高分红 [178][184] 估值及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中国大陆业务收入为 24.31/26.25/28.36 亿港元,同比增长 7%/8%/8%,其他地区收入为 16.94/18.97/21.25 亿港元,同比增长 10%/12%/12%,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92][193]
食品饮料深度研究:破局与重构:中国软饮行业的发展新纪元
华泰证券· 2025-07-24 17: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软饮料行业百亿大单品多诞生于2014年前,此后培育难度骤增,新消费时代有新机遇,企业需把握产业新趋势和机遇[15] - 短期25年行业成本红利有望延续,龙头企业利润波动相对可控,中长期行业增长逻辑转向“结构升级”,兼具产品创新与渠道精耕能力的企业能突围[18][103] 各部分总结 复盘:增量时代百亿单品迭出,存量时代加大单品培育难度 - 中国软饮赛道百亿单品有红牛、东鹏特饮等,多诞生于2014年前行业增量红利期,2014年后行业增速放缓,大单品培育陷入瓶颈[4][16][20] - 2014年前行业处于量增红利释放期,企业依托细分品类开拓和渠道全国化扩张实现增长;2014年后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增速放缓,果汁等细分赛道衰退,企业竞争加剧[39] - 产品端和渠道端的同质化导致竞争维度单一,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百亿大单品培育难度高[41] 剖析:健康化&功能化趋势渐起,新增量市场的出现有望孕育新品 - 日本软饮料发展核心主线是无糖化&功能化,驱动品类轮动周期,中国软饮料行业也呈现类似趋势,新兴细分赛道有增长势能[5][17][53] - 健康化方面,软饮无糖化低糖是全球趋势,国内无糖饮料始于1997年,2018年爆发,疫情后加速发展;功能化方面,底层逻辑是满足特定人群需求,国内泛功能属性饮料涌现,对标日本仍有挖掘空间[5][17][80] 展望:新趋势下如何把握产业新机遇? - 短期25年行业成本红利有望延续,龙头企业利润波动相对可控;中长期行业增长逻辑转向“结构升级”,企业需兼具产品创新与渠道精耕能力[18][103] - 产品端应顺消费新趋势寻找景气细分赛道,挖掘产品力突出、综合实力有支撑的单品,如养生水、气泡水、功能饮料等赛道[6][18][116] - 渠道端大企业依赖终端掌控能力守护基本盘,中小企业需在差异化渠道突破并向全渠道渗透[6][19][133] 投资建议 - 综合产品创新与渠道运营能力,优选行业龙头企业统一企业中国、农夫山泉、康师傅控股[138] - 农夫山泉是稀缺的平台型企业,产品研发与渠道运营能力领先,看好其25年包装水业务重拾份额、无糖茶业务收入延续成长速度[139] - 统一企业中国持续巩固研发创新能力,加速补足渠道短板,看好其产品创新与渠道建设共促收入增长,25年利润率提升[140] - 康师傅控股“通路精耕”渠道优势明显,优化产品研发模式,看好其利润率提升逻辑持续兑现,是现金流稳健的高股息标的[141]
破局与重构:中国软饮行业的发展新纪元
华泰证券· 2025-07-24 12: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软饮料行业正处存量破局关键阶段,新消费趋势推动行业向“功能 + 情感 + 价值”方向发展,兼具产品创新与渠道精耕能力的企业有望突围[1][4] - 2014 年前百亿单品多诞生于增量红利期,此后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大单品培育难度增大,新消费需求延展竞争维度[15][35] - 健康化、功能化趋势为行业带来新增量市场,无糖茶饮、养生水等新兴细分赛道潜力大[16][50] - 短期 25 年行业成本红利延续,龙头企业利润波动可控;中长期行业增长转向结构升级,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是核心竞争力[17][97] 分组1:复盘——增量时代百亿单品迭出,存量时代加大单品培育难度 - 中国软饮赛道空间广阔,现存百亿单品如红牛、东鹏特饮等多诞生于 2014 年前增量红利期,此后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大单品培育困难[2][15] - 2013 年前行业量增红利释放,企业靠品类开拓和渠道扩张增长;2014 年后进入存量竞争,增速放缓,果汁等细分赛道衰退[35] - 产品和渠道维度同质化竞争激烈,新消费时代 Z 世代成消费主力,消费偏好多元,延展行业竞争维度[37][40] 分组2:剖析——健康化&功能化趋势渐起,新增量市场的出现有望孕育新品 - 日本软饮料发展主线是无糖化和功能化,驱动品类轮动;中国健康化、功能化趋势渐起,新兴细分赛道潜力大[16][51] - 全球健康化饮料渗透加速、含糖量降低,国内无糖饮料始于 1997 年,爆发于 2018 年,经历代糖产品创新和纯茶品类升级两阶段[63][75] - 功能化是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手段,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国内功能性饮料挖掘空间大[78][80] - 国内传统企业推新加速,无糖茶、运动饮料、养生水等新品迭出,推新方向包括降低糖度、提升性价比、规格和口味变化等[81][93] 分组3:展望——新趋势下如何把握产业新机遇 - 短期 25 年行业成本红利延续,龙头企业利润波动可控;瓶装水竞争缓和,农夫山泉重拾份额;无糖茶竞争加剧,东方树叶市占率提升;功能饮料竞争激烈,东鹏表现亮眼[97][100][102] - 长期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是核心,从消费新趋势找景气赛道,再选产品力强的单品;养生水、高浓度果汁、气泡水、碳酸茶、功能饮料等赛道潜力大[104][108][119] - 渠道能力是区隔企业实力的关键,大企业靠终端掌控守护基本盘,中小企业需在差异化渠道突破并向全渠道渗透[130] 分组4:投资建议 - 新趋势下无糖茶饮、养生水等赛道成长性强,推荐农夫山泉、统一企业中国、康师傅控股[5] - 农夫山泉是平台型企业,产品研发和渠道运营领先,看好包装水、无糖茶业务及 NFC 果汁发展[134] - 统一企业中国巩固研发创新,补足渠道短板,成本和费效比改善有望提升利润率[135] - 康师傅控股渠道覆盖深入高效,优化产品研发模式,看好利润率提升和高股息价值[136]
可口可乐:“快乐肥宅水” 依然是最稳避风港?
36氪· 2025-07-23 08:01
财务表现 - 2Q25表观营收1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小幅不及市场预期,内生营收同比增长5% [2] - 浓缩液销量同比下降1%,价格同比增长6%,高单价产品占比提升 [2] - 外汇逆风影响从去年同期-6%收窄至-3% [2] - 毛利率提升1.3pct至62.6%,经营利润率同比大幅提升12.8% [5][8] - 核心经营利润超出市场预期,费用率下降至27.7%,为3年来最低水平 [5] 区域表现 - 新兴市场增速高于成熟市场,但亚太地区增速下滑 [2] -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品牌崛起对公司形成冲击 [3] - 印度成为新兴市场最大贡献区域,通过冷柜在35万个网点铺货加速渗透 [3] - 北美和西欧等成熟地区增速低于新兴市场 [2] 产品表现 - 无糖可乐同比高增14%,连续四个季度两位数增长,远高于经典可乐(下滑1%) [4] - 即饮咖啡通过渠道优化实现正增长,其他品类在高基数下有所下滑 [4] - 高毛利产品(无糖可乐、健康功能性饮品)占比提升 [5] 成本与运营 - 原材料成本维持高位,但期货对冲策略缓解成本压力 [5] - AI应用于市场定价、产品投放和营销决策,提升运营效率 [5][8] - "去平均化"策略通过AI精准投放产品,减少消费者决策成本 [8] 未来策略 - 2025年全年内生增长指引维持5%-6% [6] - 成熟市场:针对低收入人群增加小容量包装,中高收入人群聚焦高毛利健康产品 [9] - 新兴市场:扩张分销网络,聚焦非零售店渠道,加大冷柜投放 [9] - 本地化创新:东南亚将推出低价水果风味碳酸饮料,定价低于核心产品10%-15% [9] 行业地位 - 横跨所有软饮料品类,全球化品牌+本地化运营,抗风险能力强 [10] - 在稳定增长期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盈利能力 [8]
皱叶甘蓝登场,书亦烧仙草的“慢功夫”
贝壳财经· 2025-07-16 20:32
行业趋势 - 健康化成为新茶饮行业重要发展方向,羽衣甘蓝从绿化植物转型为健康美食代表[1] - 年轻消费者对精细化健康需求和品质认知推动茶饮"绿旋风"趋势,高纤轻负、配料干净的产品受追捧[10] - 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企业回归价值创造,聚焦产品、品牌及供应链三大核心竞争力[19] 产品策略 - 公司选择差异化布局皱叶甘蓝,开启甘蓝2.0时代,推出四款新品:青提纤体杯、果蔬杯、两款牛油果酸奶昔[8] - 皱叶甘蓝营养价值高,膳食纤维、维C、钙含量突出,叶片细嫩无苦涩感,每杯使用2片新鲜嫩叶鲜榨[8] - 产品研发采取"慢功夫"策略,通过数十次口味调研和数百次配方调整打磨产品,2025年山茶花、不老莓等新品验证有效性[20] - 橙漫山茶花回归3天销量120万杯,3个月突破1000万杯,成为烧仙草外第二战略大单品[17] 供应链管理 - 皱叶甘蓝原料采用合作基地直供,每日现摘后经质检、打包、冷链物流高效送达门店,全程可溯源[9] - 门店执行四道食安工序:冲洗、消毒、清洗、分切,确保每杯饮品安全[9] - 在全国优质原产地建立供应链网络,包括湖北皱叶菜、秭归鲜橙、大凉山桑葚等,将特色资源转化为产品优势[20] 营销与品牌 - 签约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吴艳妮作为能量代言人,传递"轻盈能量"健康理念[11] - 创新营销方式包括主题包材、代言人贴纸、联名杯及线下见面会,强化健康认知[12] - 通过高颜值+高品质产品矩阵匹配多元场景需求,从烧仙草到花香水果轻乳茶持续年轻化表达[16] 市场表现 - 皱叶甘蓝新品首周末销量突破20万杯,消耗原料2万斤,多家门店售罄,好评率95%[10] - 公司深耕茶饮18年,研发与供应链优势逐步显现,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1][19]
食品饮料行业主题报告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食品饮料行业、零食量贩渠道行业、会员制商超行业、电商行业、即时零售行业 - **公司**: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劲仔食品、陈德露露、伊利、会稽山、古越龙山、茅台、永辉超市、胖东来、美团闪送、安井食品、千味央厨、海天味业、保利食品、青岛啤酒、燕京啤酒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新需求** - **消费意愿分化**:Z世代、一线富裕银发族和三线富裕中老年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积极,一二线中产阶级和农村中老年人消费意愿偏弱;消费品类上,教育、食品饮料、保健用品和旅行有潜在成长机会,家电、烟酒和消费电子存在风险[3] - **性价比受关注**:性价比成消费者首要关注点,催生零食量贩渠道发展,降低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支付意愿[4] - **情绪价值提升**:20 - 24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从43%升至46%,情绪消费市场增长[4] - **健康需求凸显**:消费者对健康重视程度提高,催生保健品市场需求,预计2027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规模达8362亿,较2022年增长42%[5] - **新产品** - **零食企业**:推出健康化零食产品,如引入魔芋、海带、鹌鹑蛋等[6] - **饮料企业**:2024年无糖茶和植物饮料增速分别达19%和32%,企业推出养生和无糖饮料,推动东鹏饮料业绩增长[8] - **酒类企业**:黄酒企业推出气泡黄酒、果露酒、咖啡黄酒等新品;啤酒企业推出精酿品牌、果味啤酒、无醇或低醇啤酒;白酒企业推出低度白酒品牌[9][10] - **新渠道** - **零食量贩渠道**: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11亿增长到2023年的800多亿,预计2027年达1500亿,从边缘销售模式发展为主流模式[12] - **会员制商超**:2012 - 2023年中国仓储会员超市市场规模从200多亿增长到364亿,预计2024年达387亿,山姆等会员制商超推动品牌创新和发展[14] - **线上渠道**:线上销售带动传统消费品线上线下格局改变,2023年酒类线上销售规模超1200亿,同比增长约56%,电商平台推出即时零售新渠道,在618取得亮眼表现[17][18][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投资建议**:关注新产品、新渠道和新需求三条主线,维持食品饮料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推荐三只松鼠、伊利股份、安井食品、千味央厨、海天味业、保利食品、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建议关注盐津铺子[20][21][22] -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和行业竞争加剧风险[23]
广西味道引爆行业热度 ———品牌实力兜底市场信心
中国食品网· 2025-07-14 10:15
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以品牌实力为内核、以良心食品为根基进行战略升级,推出388斤"月饼之王"作为焦点产品,融合地域文化与现代烘焙技术[4] - 公司从40年前小作坊发展为现代化生产基地,现拥有6万平方米厂区、20条生产线、日产能超10万斤[11] - 公司重申品质"铁律":决不偷工减料、决不以次充好、决不滥用添加,这是赢得市场的根本[11][12] 产品创新 - 推出30多款新产品,重点聚焦"健康化"与"年轻化"双轨并进[7] - 创新产品包括匠心传家、银悦怡刻、金牛蓝不住三款新品,以及坚果藤椒牛肉、山药芋泥、金桔Q心月饼等突破性口味[7] - 全线产品创新工艺降脂减糖,实现"美味无负担"的健康承诺[7] - 银悦怡刻产品净含量720克,内置金糖Q心月饼3+80克[8] - 金牛蓝不住产品净含量760克,内置蓝果康椒牛肉月饼2+1000[9] 市场机遇与布局 - 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形成"超级黄金周",将激活探亲访友、商务馈赠等多重消费场景[11] - 公司构建产能扩容、品控提升、物流优化"三重保障体系",实现"供应零延迟、品质零妥协、配送零阻滞"[13] - 通过央视广告投放、电商平台矩阵、社区门店渗透建立立体营销网络[17] - 加速推进"植根广西,香传世界"战略布局,重点开拓东南亚市场[18] 品牌发展 - 公司从广西地方风味发展为"广西大月饼领军品牌"[11] - 通过"地域食材+文化赋能"模式为传统月饼注入新生命力[17] - 目标从广西名片升级为民族品牌,打造"有温度有内涵有情怀的团圆味道"[17] - 计划让产品成为传递中华团圆情谊、促进文化交流的美食符号[18]
半年上新超200款,10大茶饮品牌今年都在推什么?
36氪· 2025-07-11 19:14
行业趋势 - 2025年茶饮行业加速转向价值竞争 深耕产品 健康化 情绪营销与场景细分成为破局关键 [1] - 头部品牌保持高频上新活力 上半年TOP10品牌共推出232款新品 平均每天1.3款 含32款回归品和200款全新品 [1][4] - 果茶 轻乳茶 奶茶构成前三梯队 合计占比77% 果茶品类以83款新品居首 轻乳茶39款 奶茶32款 [7][10] 品牌上新动态 - 沪上阿姨上新数量最多 含45款新品和1款回归品 霸王茶姬最少 仅4款新品和3款回归品 [1] - 古茗押注咖啡赛道 贡献15款咖啡新品中的9款 占比60% 门店覆盖7600+ 跻身现制咖啡全国前五 [11] - 果蔬茶热度下降 2025年上半年仅10款 较2024年近50款大幅减少 但原料升级转向"真健康"方向 [11] 产品结构特征 - 茶基底以花茶为主 67款新品使用花香元素 茉莉花茶应用最广 达54款 乌龙茶按季节调整风味 [12][14][16] - 奶基底中60款使用生牛乳 生椰乳增长显著 上半年10款新品采用 特色奶基底如牦牛乳 冰博克等差异化明显 [19] - 水果原料共使用33种 柠檬应用最广(32款) 莓果 杨梅 水蜜桃呈现强季节性 新奇水果如芭乐 黄皮逐步渗透 [20] 原料创新方向 - 地域特色茶种受重视 如太湖碧螺春 福建安溪乌龙茶 武夷大红袍等强化产地概念 [16] - 植物原料通过地域化破圈 木姜子 沙棘 藏茶等实现"小众风味大众化" [21] - 香料增味提升层次感 姜黄 南姜等创新应用 结合时令供应链构建产品竞争力体系 [21]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食品饮料:大众食品突破,白酒筑底,板块估值修复有望延续
中金点睛· 2025-07-09 07:34
食品饮料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 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食品饮料行业需求有望边际企稳改善,大众食品基本面自3月起边际改善,休闲零食、软饮料等子板块表现突出 [1] - 白酒板块受宏观经济及政策影响估值回调,基本面处于筑底阶段,但配置价值渐显 [1] - 新消费趋势如辣味零食、健康饮品、气泡黄酒等有望保持高景气度,带动板块估值抬升 [1][4] 大众食品板块 休闲零食 - 渠道趋势:零食量贩渠道保持扩张,1Q25零食很忙新增门店超360家,4-5月新增超300家;折扣超市业态兴起,零食有鸣折扣超市超2000家 [8] - 品类趋势:健康化及风味化零食增长显著,2024年卫龙魔芋产品收入同比+59%,盐津魔芋产品收入同比+76% [11] - 蛋白质零食表现亮眼:2024年盐津铺子休闲蛋制品收入5.8亿元(同比+81.9%),有友食品泡卤风味肉制品收入1.5亿元(同比+841%) [11] 软饮料 - 2025年1-4月现代渠道销售额:包装水+4.6%、茶饮料+4.4%、果汁饮料+11%、功能饮料+7.3% [19] - 无糖茶占比从2019年6.3%提升至2024年21.4%,电解质水、椰子水等健康品类增长潜力大 [19] - 行业竞争趋向多元化营销手段,PET价格下行有望增厚利润率 [19] 白酒板块 - 5月中旬以来茅台批价快速下行,箱茅从2170元跌至1870元,散瓶从2080元跌至1800元 [54][57] - 6月下旬茅台出台控价措施后批价企稳回升,显示已度过压力测试点 [54] - 2Q25主要白酒公司报表业绩承压,行业正在协助渠道去库存 [61] 其他子板块 啤酒 - 1H25销量增长好于预期,精酿啤酒表现亮眼,即饮渠道占比降至47% [28][29] - 3Q25进入旺季,叠加低基数,销量有望保持平稳 [29] 乳制品 - 2025年1-5月乳制品产量同比下滑2.1%,但低温、奶酪等品类率先修复 [30] - 1H25原奶价格同比下降11.8%,成本下降利好乳企毛利率 [31] - 鲜奶渗透率24%,较海外成熟市场(超50%)仍有提升空间 [46] 速冻食品 - 1H25受餐饮需求疲软影响增长乏力,但头部企业加速开拓C端新渠道 [49][50] - 2H25收入增速有望改善,产品创新和渠道转型是关键 [50]
梦龙、哈根达斯们得了星巴克的病
36氪· 2025-07-08 18:28
行业格局与市场表现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2024年营收83亿欧元同比增长4.5%市场份额达20%为全球行业领头羊[1] - 梦龙公司旗下品牌(梦龙、和路雪、可爱多等)2019-2023年零售价值稳居全球第一2024年与哈根达斯并列第一[1] - 中国市场中联合利华冰淇淋等非食品板块2024年出现中个位数下滑被挤出全球TOP5市场(美国、土耳其、德国、英国、墨西哥)[2]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2025年6月缩减至385家较半年前减少近20家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出售中国业务[4][6] 高端品牌困境 - 茅台冰淇淋2024年下半年热度消退2025年多地门店关闭线上平台产品下架[6] - 钟薛高2025年6月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被执行金额超8296万元创始人被限高[8][9] - 高端冰淇淋在中国市场遇冷主因消费周期转向价格敏感2024年奢侈品销售额下滑18%-20%[14][15] 平价化趋势崛起 - 2025年商超渠道中1-15元平价冰淇淋占据主导10元以上产品显著减少(成都、南京、济南案例)[6] - 雪莲等老国货品牌翻红2022年7月销量环比暴涨199%2025年618期间3元以下雪糕占电商平台70%订单[16] - 美团数据显示2025年6月3-10元平价雪糕订单同比增速超150%[16] 产品创新与场景拓展 - 2025年18-35岁消费者占比70%驱动口味多样化(桂花酒酿、芝麻汤圆等创新)梦龙新品数量同比增50%[19] - 健康型冰淇淋需求上升2025年低糖低脂产品销售额占比预计达35%较2024年提升5个百分点[19] - 消费场景从夏季消暑延伸至职场下午茶、冬季限定等推动冰淇淋向"四季消费品"转型[20] 跨行业竞争影响 - 咖啡茶饮价格战(瑞幸9.9元/杯)对高价冰淇淋形成替代效应[21][22] - 2024年伊利/蒙牛冰淇淋业务营收分别下滑18.41%和14.12%[22] - 现制冰饮外卖优惠冲击传统冰淇淋零售渠道[22] 市场规模与潜力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1835亿元预计2030年达2334亿元CAGR5%-10%[17] - 2024年中国人均消费量3.1kg显著低于全球6升平均水平新西兰达28.4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