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续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黑石的LP也没回本呢
投中网· 2025-06-17 14:27
黑石基金DPI表现 - 黑石2015 Vintage私募股权基金DPI仅0.85倍,十年未达1倍[1][2] - 涉及的两只基金:Blackstone Energy II(49.3亿美元规模,已实现投资价值47.5亿美元)和BCP VII(188.7亿美元规模,已实现投资价值202.2亿美元),毛DPI分别为1.05和1.06[4][6][7] - BCP VII表现创黑石旗舰基金历史最差,对比BCP VI(2010年毛DPI1.27)和BCP V(2005年毛DPI1.26)显著下滑[9] 行业整体DPI困境 - 其他顶级PE基金同样低迷:KKR 2016 Vintage DPI 0.90,Hellman&Fridman 2018 Vintage DPI 0.13,银湖资本2017 Vintage DPI 0.60[9] - 新基金投资受阻:黑石BCP VIII(257亿美元规模)DPI仅0.18,BCP IX(217亿美元规模)投资期首年仅call款2.9亿美元[10][11] - 行业现状呈现"老基金退不出,新基金投不出"的恶性循环[8][11] PE商业模式转型 - 黑石PE分部2024年可分配收益26.4亿美元(+39.7%),收入结构从carry转向管理费:2015年carry收入14.7亿美元 vs 2024年13.9亿美元,管理费收入同期从5.1亿增至18.3亿[15][16][17] - KKR通过收购保险公司Global Atlantic构建"三大引擎"模式(资产管理+保险+战略控股),战略控股业务聚焦分红而非carry,市值四年翻四倍[22][23] - 行业趋势显示carry收入重要性下降:黑石2013-2015年平均carry收入8.53亿 vs 2022-2024年14.2亿,增速远低于AUM增长[19] 中国VC/PE行业困境 - 管理费收取模式恶化:70%基金按实缴资本支付,部分按已投金额计算,GP生存压力加剧[26] - 项目端毛利率压缩:AI企业毛利率趋近制造业水平,估值泡沫与低回报并存[28][29] - 商业模式创新尝试:华映资本提出强化"经营能力",天图投资倡导"分红优先"策略[29][30] 行业长期趋势 - VC/PE低毛利成为新常态,非周期性因素导致[27] - 机构分化加速:未来可能演化出招商型、投行型、MCN型等多元业态[30] - 传统"投资-退出"模式受挑战,分红和经营能力成为关键变量[29][30]
黑石又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投中网· 2025-05-19 15:03
黑石集团的保底募资策略 - 黑石集团在欧洲房地产基金BEPIF的10亿欧元募资中承诺9.25%的年回报率,若未达标将以自有资金补偿[2] - 这是继2022年与加州大学投资办公室签署11.25%保底协议后的第二次类似操作,两次均用于解决永续基金流动性危机[2][6][8] - 保底条款在PE行业极为罕见,黑石的做法被质疑破坏行业公平性[2][9] BEPIF基金的困境与应对 - BEPIF基金规模从峰值10亿欧元降至6.25亿欧元,积压超1亿欧元赎回请求[4][5] - 黑石采取多重措施:2024年注资1亿欧元,15个月内抛售7500万欧元关联基金BPPE股份(亏损200万欧元)[5] - 新募资中10亿欧元注资(含3亿欧元用于新投资)将缓解流动性并支持抄底欧洲地产[6] 保底募资的关联交易案例 - 募资后黑石立即以6.3亿欧元收购英国ArchCo公司50%股份,较2019年15亿英镑估值显著降低[7] - 2022年BREIT基金通过40亿美元保底募资结束挤兑潮,但2023-2024年回报率仅-0.5%和1.95%,远低于11.25%目标[10] - 黑石已计提10亿美元负债应对潜在补偿,剩余两年协议期挽回希望渺茫[10][11] 永续基金模式的挑战 - 黑石永续基金规模2016-2021年从372亿美元激增至3130亿美元(CAGR 53.3%),占资管规模36%[8] - 流动性收紧导致BREIT和BEPIF遭遇挤兑,赎回限制虽延缓危机但引发恶性循环[9] - 永续基金设计初衷为降低私募门槛,但开放式结构在市场波动中暴露脆弱性[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