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供应链账期
icon
搜索文档
车企账期承诺:薛定谔的“60天”
虎嗅· 2025-06-12 15:29
车企账期承诺与供应链现状 - 17家车企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这是首次公开寻求解决供应链长账期压力的方案 [1] - 汽车零部件行业应收账款金额连年上升,部分企业在十年间翻了10倍以上 [1] - 2024年三季度末,比亚迪、长城、上汽等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45天、153天、177天,普遍高于特斯拉、通用、大众等国际车企 [1] 账期承诺的执行问题 - 60天账期可能仅指开发票后60天内给承兑汇票,而非实际现金支付 [2] - 车企普遍采用承兑汇票结算,特斯拉是唯一采用现金支付的车企 [2] - 商业承兑汇票存在兑付风险,部分车企利用其深度绑定供应商 [2][3] 结算方式与金融工具 - 大型车企拥有供应商金融平台(如比亚迪的迪链、长城的链),通过电子凭证转单收取手续费,加剧中小企业资金链风险 [3]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不得强制使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账期,但目前仅上汽和北汽明确响应 [3] - 若车企全面放弃商业承兑汇票,多数将面临现金流吃紧问题 [4] 价格战对供应链的传导效应 - 车企前端价格战导致降本压力向供应链逐级传导,汽车板已基本无毛利,部分主机厂要求降价超10% [6] - 汽车行业年降标准从2%-5%升至10%,成本削减体现为材料质量下降、工人收入减少等 [6] - 供应链内卷现象未根本解决,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价格战持续将恶化行业生态 [7] 行业理想生态愿景 - 呼吁车企与供应商建立共赢关系,摒弃唯价格论,保障合理利润以支持研发和可持续发展 [8][9] - 提出透明化成本、共享降本收益、电汇结算等具体措施,参考传统汽车强国健康产业生态 [9]
业界担忧“60天账期承诺”可操作空间大,车企如何履约仍需细化
第一财经· 2025-06-11 22:03
行业动态 - 17家头部自主品牌车企联合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旨在解决供应商账款被拖长的困局 [1] - 行业存在对60天账期承诺能否落实的疑虑,包括账期计算起点(交货日/验收日/开票日)和结算方式(现金/非现金)不明确 [1] - 近三年国内汽车价格战导致整车厂频繁倒逼上游供应商降价并延长支付账期 [1] 供应链问题 - 供货付款流程包含交付、验收、开票、支付四个环节,车企可通过延长交付或验收时间变相拖延账期 [1] - 部分车企采用承兑汇票结算,供应商需等待数月才能兑现,可能被迫通过私下交易票据维持现金流 [1] - 行业分析指出,仅承诺60天账期不足,需明确交付-验收-开票-支付全流程时间节点以防止腐败和变相拖延 [2] 车企表态与执行 - 比亚迪董秘称行业中存在账期超过200天的车企,暗示其账期相对合理 [2] - 多数车企的"60天账期承诺"仅简单提及,未公布具体执行细则,仅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明确拒绝使用商业承兑汇票 [2] - 车企表示后续将内部明确各环节执行标准,但不会对外公示 [2] 财务影响 - 延长供应商账期对车企相当于获得"免息贷款",可规避银行利息并将财务成本转移至供应链 [2] - 供应商可能需支付额外费用加速验收以获取货款,加剧资金压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