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测试标准
icon
搜索文档
评论丨需建立专业科学的汽车测试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07:27
理想i8对撞测试事件 - 理想i8以50km/h速度与8吨卡车正面对撞后 SUV结构保持完好而卡车驾驶室与货厢分离倾倒 测试结果引发争议 [1] - 东风柳汽质疑测试真实性并启动法律程序 中国汽研回应称测试符合开发验证标准 非公告准入测试 [1] - 行业分析指出汽车竞争加剧导致过度营销 部分企业通过赛道成绩或辅助驾驶测试等视觉化手段获取流量 [1] 汽车产业竞争现状 - 价格战导致部分车企通过"减配"降低成本 可能影响车辆安全性及耐用性 [2] - 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域具备优势 但新技术应用需配套质量安全治理体系 [2] 行业质量安全挑战 - 降成本压力与新技术迭代双重冲击汽车安全质量 检验检测环节成为产业安全发展关键 [2] - 需建立专业科学的测试评价体系 通过严格标准提升全球竞争力 消除安全后顾之忧 [2]
近四十款车团灭,汽车测试乱套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6 09:07
核心观点 - 懂车帝2025年7月辅助驾驶测试中,40款车型全军覆没,特斯拉表现最佳但未通过全部项目[3][4] - 车企对测试结果争议激烈,华为系公开质疑测试科学性,懂车帝回应称仅为特定场景安全边界科普[6][8] - 车企加速自建极限测试体系,如奥迪3倍国标碰撞、问界M9 150秒电池火烧等,测试强度远超国家标准[18][20] - 行业测试标准分为强制国标(51项)、推荐国标/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三级,智能网联领域正从推荐转向强制[25][26][28] - 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中汽中心、中国汽研)数据可溯源但存在送检与量产产品一致性争议,机构间竞争加剧[33][36][37] - 媒体测试被指缺乏标准且商业利益干扰明显,典型案例包括麋鹿测试争议和赞助费影响结果等[40][42][51] - 行业呼吁建立极端测试国家标准体系,工信部已三次出手强化汽车安全监管[48][54] 测试表现与争议 - 特斯拉在无中国本地训练数据情况下取得测试最高分,马斯克称将补充数据以实现全项目通过[4][5] - 华为余承东曾公开批评2023年冬测为"坑人测试",吉利、长城等车企联合质疑测试公信力[10][11] - 懂车帝冬测争议后重启测试并禁言直播间,事件推动其成为平台王牌流量节目[13][14] 车企自测案例 - 奥迪Q6L e-tron完成3倍国标碰撞(3吨货车50km/h撞击),碰撞势能达国标3倍[18] - 问界M9电池包通过700-1000℃持续150秒火烧测试,静置2小时无热失控[20][35] - 猛士M817完成行业首次"托底+卡车夹击"三连击测试,模拟22吨/5吨卡车双向撞击[20] 标准体系现状 - 强制国标覆盖安全/环保/零部件等51项,行业视为60分及格线[25][26] - 团体标准具前瞻性(如SAE自动驾驶分级),企业自测标准被比作"奥数赛"远超国标[29][30] - 小米事件加速智能网联领域推荐标准转强制标准进程[28] 测试机构生态 - 中汽中心C-NCAP等测评规程被视为行业金字招牌,测试数据理论上不可篡改[33][36] - 检测机构开放委托引发公允性质疑,同一车型不同机构测试结果可能出现差异[37] - 重庆新增招商汽研等机构加剧市场竞争,测试结果多样性可能持续增加[37] 媒体测试乱象 - 被指设计非标测试(如桩筒通过率、高空坠落)缺乏可复现性,存在以偏概全问题[40] - 长安UNI-K麋鹿测试、享界S9飞坡测试等案例显示媒体与车企结果存在显著分歧[43][44] - 行业存在赞助费影响测试结果现象,部分媒体被指"变着法让不付费车企难堪"[49][51]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信部一月内三次强化电池/辅助驾驶/隐藏门把手安全监管,标准体系加速完善[54] - 余承东公开呼吁建立极端测试国标,反对商业利益干扰测试公正性[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