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销商返利

搜索文档
亏钱卖车的经销商,如今连返利、返佣也难拿到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6-28 13:54
汽车经销商经营困境 - 汽车经销商面临卖车亏损、利润依赖附加服务的局面,全行业GP1(进销差毛利率)平均水平为-16%,80%主销车型存在价格倒挂,倒挂金额普遍超过20% [6] - 2024年全国汽车4S店退网数量达4419家,4S店规模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2] - 即便加上主机厂返利,全行业GP2平均水平仍为-4%,超过60%经销商需依靠售后、金融返佣等周边业务实现盈利 [6][7] 主机厂返利问题 - 返利政策存在三大问题:构成复杂存在模糊空间、兑现账期差异大(30-180天)、兑现形式及使用方式受限 [8][9] - 自主品牌返利账期30天以内占比55%,合资品牌20%,豪华品牌仅18%,42个品牌中有4个豪华/合资品牌固定返利账期超过180天 [9] - 广汽集团、宝马等6家车企已承诺60天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 [3] 金融政策变化影响 - "高息高返"政策被叫停导致经销商利润率骤降,河南市场因10万元以下车型占比超40%且分期购车占比超40%受冲击显著 [13][14] - 新分期合同利率上限压降至4%以下,银行提前还款率超30%(安全线为10%)导致净息差缩水 [13] - 奥迪Q7 2.0T等车型因政策取消导致终端售价上涨4-5万元,直接影响销售拉动作用 [14] 行业结构性矛盾 - 经销商盈利模式异常,主要依赖周边业务弥补卖车亏损,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7] - 行业协会呼吁主机厂优化返利政策,建议将账期缩短至30天内并以现金形式自由支配 [10] - 行业需形成有序竞争共识,避免内卷式价格战,目前部分共识正在形成 [15]
亏钱卖车的经销商,如今连返利、返佣也难拿到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6-27 22:22
汽车经销商困境 - 汽车经销商面临卖车亏损、账期长、无序竞争等多重压力,主要依靠售后服务、保险返利等附加业务维持微薄利润 [2] - 2024年全国汽车4S店退网数量达4419家,行业规模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2] - 行业平均进销差毛利率(GP1)为-16%,主销车型80%存在价格倒挂,平均倒挂幅度超20% [4] 返利政策问题 - 行业协会呼吁主机厂缩短返利兑现账期至60天内,广汽、宝马等6家车企已承诺60天内兑现返利 [3][4] - 返利问题集中在三方面:构成复杂存在模糊空间(如促销返利不确定性)、账期差异大(豪华品牌30天内兑现仅18% vs 自主品牌55%)、兑现形式受限(仅9个品牌允许现金自由支配) [4][5][6] - 即便计入返利,行业GP2仍为-4%,超60%经销商需依赖售后和金融返佣实现整体盈利 [4] 金融政策冲击 - 银行叫停"高息高返"政策(返佣比例超4%),导致经销商利润率骤降,河南市场受影响显著(10万元以下车型占比40%且分期购车率超40%) [7][8] - "高息高返"取消后,部分车型终端价格上涨(如奥迪Q7涨价4-5万元),客流量锐减叠加主机厂压库,加剧经销商"卖一辆亏一辆"恶性循环 [8][9] - 政策调整加速行业洗牌,车企需转向自有金融方案竞争,但长期看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 [9] 行业转型方向 - 全国工商联建议主机厂明确返利政策、账期缩短至30天内、取消苛刻考核条件,并允许现金自由支配 [6] - 尽管短期阵痛,行业共识认为需摆脱价格战和内卷,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实现健康发展 [9]
汽车行业“反内卷”打响第二枪!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呼吁→
证券时报· 2025-06-23 23:11
汽车经销商返利政策问题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呼吁车企优化返利政策,包括设置明确返利标准、缩短兑现账期(不超过60天)、减少使用限制 [1] - 2024年经销商普遍完成销量目标,但新车业务亏损导致经营压力未改善,84.4%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60.4%倒挂幅度超15% [1][4][5] 车企返利现状与问题 - 返利构成复杂:固定返利(月度/季度/年度)较清晰,非固定返利(促销/专项补贴)存在模糊空间,部分无法核算 [2] - 兑现账期差异大:固定返利中17品牌账期≤30天,部分达180天;非固定返利中18品牌账期≤30天,部分达180天或无设置 [3] - 返利使用受限:仅9品牌允许现金自由支配,25品牌强制返利用于购车/配件,部分限制使用比例 [3] 车企响应与行业动态 - 广汽集团等车企承诺60天内完成返利兑现,涉及广汽昊铂、传祺、埃安、本田、丰田等品牌 [4] - 2024年经销商对主机厂满意度提升,因车企降低销量目标、发放补贴,但价格倒挂和返利不及时仍为主要不满因素 [5] 经销商经营压力根源 - 价格战与新能源转型导致终端价格倒挂,流动性风险加剧,经销商陷入"越卖越亏"困境 [5] - 销售线索质量下降、获客成本高进一步推高经营成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