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特稿|在绿水青山间追求共同现代化——中国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全球回响
新华网· 2025-10-19 06:21
中国绿色发展核心理念与实践 - 新时代中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 - 核心理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经济与生态深度融合[1][3] - 该现代化范式为破解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难题提供了重要路径[5] 国内生态环境改善与成就 -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浓度较2020年下降16 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 2%[3]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 4%,首次超过90%,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3] - 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3] - 获得“地球卫士奖”、“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际湿地城市”等全球性荣誉[3] 国内绿色产业发展与项目案例 - 杭州保留超过10平方公里湿地,通过截污疏浚、修复植被、发展新能源实现“蝶变”,被授予“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称号[2] - 塔克拉玛干沙漠建成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通过沙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环境、创造就业为南疆注入新活力[2] - 内蒙古鄂尔多斯驭“风”而上、逐“光”而行,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2]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7] 国际合作与技术输出 - 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培训、技术转让和融资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能力[7] - 在乌兹别克斯坦推广节水灌溉,在波黑发展绿色风电,在毛里塔尼亚通过中非绿色技术公园示范项目传授滴灌、光伏扬水、固沙方格等技术[4] - 中国专家在非洲维多利亚湖区域分享水质监测、数据建模和生态修复方法,推广“科技治水”经验[5][6] 全球气候治理承诺与目标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6]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6] - 中国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坚持共建绿色“一带一路”[7]
在绿水青山间追求共同现代化——中国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全球回响
新华社· 2025-10-18 23:53
在绿水青山间追求共同现代化——中国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全球回响 新华社记者郭洋 一场关乎发展与保护的深刻变革,不仅改善了中国的山河面貌,更跨越山海,在世界各地激起回 响。 "绿色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要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指引下,新时代中国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在神州大地建设美丽 家园,而且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为各国在绿水青山间追求共同现代化探索路径,为全球可持续 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美丽中国,书写绿色答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杭州西溪湿地的傍晚,令人心醉。在寸土寸金的市区,杭州 仍保留超过1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不仅是百姓看得见的民生福祉,每年的旅游收入也充分印证 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截污疏浚、修复植被、外迁机构、发展新能源……杭州的"蝶变"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今年9月,杭 州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称号。 向绿而兴的一幕幕场景在中国多地上演。2024年年底,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 防护带工程实现锁边合龙。这条"绿围脖"不仅是一项生态壮举,更能通过带动沙产业发展、优化 农业环境、 ...
聚焦文旅融合与生态保护:巴中通江法院发布环境资源白皮书 司法赋能再添新举措
中国经济网· 2025-10-16 03:59
本次发布的《通江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白皮书》,既是巴中市2022年7月实施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 辖以来,通江县人民法院作为指定集中管辖法院履职成效的系统性复盘,更是法院向社会各界交出的一 份兼具司法温度与生态厚度的"生态司法答卷"。白皮书系统梳理了集中管辖实施期间的典型审判案例、 机制创新成果与阶段性工作成效,通过具象化的司法实践,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司 法领域的深度落地,为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协同推进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司法经验。 10月14日,通江县人民法院在巴中文旅示范区举办环境资源审判法治护航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白皮 书发布会,并同步启动环境资源系列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以司法实践为依托、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为巴 中市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构建起"生态司法+文旅赋能"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刘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近年来,通江县人民法院深耕环 ...
吉林省第二届生态环境相关政策解读大会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报· 2025-10-14 09:44
活动现场,绿动吉林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组织东北师范大学20名志愿者为大会提供志愿服务。此外, 会议还专门邀请了"美丽吉林我先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团成员进行现场宣讲,进一步推动生态文 明理念深入人心。 会后,参会企业纷纷表示,能和生态环境相关领域专家这样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对企业今后的发展 帮助很大,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搭建更多这样的平台,帮助企业明确未来发展规划,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 吉林省第二届生态环境相关政策解读大会近日在长春市顺利举办。大会以"政策引领,帮扶推动"为主 题,通过行业专家围绕生态环境政策的解读与企业互动,进一步增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激 发企业履行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凝聚协同治污的强大合力,携手推进美丽吉林建设。 本次活动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围绕环资领域项目申报政策、项目环境准入、环境执法、企业参与环保实 践倡议与指南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度解读,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 量发展,为吉林省全面振兴注入绿色动能。来自全省各地开发区、产业园区和重点排污企业的负责人共 计400余人参会。 ...
如何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文化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10-09 09:49
社会动员与资源整合功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文化建设能有效凝聚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和公众等多方 力量,构建覆盖广泛、响应迅速的环保行动网络,成为政府治理的有效补充。 情感凝聚与精神激励功能。志愿者在服务中建立深厚情感联结,获得归属感、成就感和精神满足。这种 内在动力远胜物质回报,有助于筑牢全社会追求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路径 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文化建设路径,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做起。 强化价值引领,培育生态文化。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大众传播体系,构建系统化的生态 伦理教育框架。创新传播方式,制作公益广告、短视频等通俗宣传产品。深入挖掘优秀志愿者故事,通 过事迹报告会、专题片等形式展现奉献精神。 《"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要通过志愿服务推动 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引导公众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 模范践行者。系统梳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功能,构建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有效 路径,对营造浓郁志愿服务文化氛围、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 ...
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正式开馆
内蒙古日报· 2025-10-06 09:15
历经两年改造升级,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于10月3日举办正式开馆仪式。此前该馆已开启预开馆模 式,吸引众多观众近距离感受呼伦贝尔的自然魅力。 该博物馆坐落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西山自然保护区内,毗邻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总建筑面积达 16646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场馆以"北疆生态画卷 大美呼伦贝尔"为主线,打造生态、地矿、 森林、昆虫、草原、湿地、雪原等8个展示单元,馆藏地质学、生物学及古生物学等领域标本2440件, 其中包含驼鹿、金雕、雪鸮等159种455件国家重点保护及"三有"保护动物标本。 馆内各展厅特色鲜明:生态厅呈现呼伦贝尔"山水林田湖草沙"7大生态系统,凸显其北方重要生态 安全屏障地位;地矿厅借助古生物化石追溯亿万年地质变迁;森林厅聚焦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生态资 源;湿地厅、雪原厅则分别展现不同生态场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奇迹。此外,博物馆周边环绕樟子 松古树林、天然湖泊等自然景观,40余公顷天然湖泊还是珍稀鸟类栖息地,阶梯式观景台实现馆内外环 境无缝融合。 作为集标本收藏、科普教育、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平台,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将通过生动展陈传递生 态文明理念,为亲子探索、游客观光提供新选择。 ...
探访吴忠利通区清水沟:从“臭水沟”到“幸福河”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09:38
为让"臭水沟"远离居民生活,2017年起,利通区启动清水沟综合治理工程,向污染源果断"亮剑"。治理 中,当地坚持"党政主抓、社会参与、河长负责、属地管理"原则,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田基本建 设等专项行动,形成合力共建格局;拆除沟道管理红线内住房72户、违法建筑物6.1万平方米,关停养 殖场29家,清理各类垃圾3.2万吨;完成沟道清淤25.8公里、沟道砌护32.7公里,造林绿化总面积达935 亩。 秋日的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清水沟畔,绿树掩映、花香萦绕,红蓝相间的塑胶跑道蜿蜒向前,水面波光粼 粼,鹭鸟翩跹起舞。9月17日,记者在利通区看到市民们或散步锻炼,或静坐垂钓,享受着这片生态绿 地带来的惬意。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居民掩鼻绕行的"臭水沟"。这条位于引黄灌区腹地的河流之变, 是利通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深化河湖治理的生动缩影。 "小时候看见这条沟就躲,根本不愿靠近。"东塔寺乡石佛寺村党支部书记马亮回忆道。随着城市化进程 加快,清水沟一度成为造纸、化工企业污水直排的"重灾区",两岸垃圾堆积如山,水质恶化至劣Ⅴ类, 沿岸群众怨声载道。巡河员杨忠祥守护清水沟8年,见证了它的变迁:"过去污水直接入沟,路过都得憋 着气。 ...
“两山”理念的文化实践:一座省级博物馆如何点“绿”成“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2:02
省级文化设施下沉与区域发展 -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作为全国首家落地县域的省级博物馆 打破省级文化设施高度集中于杭州主城区的格局 成为浙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实践 [3] - 安吉馆依托安吉县优良生态基底和丰富生物资源 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使命高度契合 通过生态馆系统展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3] - 国际建筑大师设计的安吉馆保留原生景观风貌 六大主题展馆形成"馆即景、景融馆"的沉浸式体验 凭借与自然共生的独特魅力吸引民众打卡 [3] 文化地标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开馆第一年接待观众155万余人次 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约7.5亿元 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接待观众超740万人次 为区域发展注入文化新动能 [4] - 通过中华凤头燕鸥保护等社会联动项目 将专业保护行动转化为公众可参与的公共话题 有效提升生态保护认知 推动自然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关心 [6] - "绿水青山研学营"等项目打破传统教育边界 将生态系统转化为教学场景 学员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实地观测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6] 科普教育创新与区域联动 - "环球自然日"活动吸引浙江各县市区117组选手参与 通过科学与艺术结合方式探索自然课题 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兴趣并提升研究能力 [8] - 科普资源下沉至县域层面并链接乡村博物馆 通过"大馆带小馆"模式与安吉县多家乡村博物馆签署战略协议 构建资源共享与品牌共建机制 [8] - 开发以华南虎 白鱀豚等为核心的5个IP形象 拟通过手游 盲盒 动漫短剧等形式构建自然科普IP宇宙 推动全省生态产业发展 [9]
东航云南“动植物王国”特色航班启航——万米高空邂逅生物多样性
中国民航网· 2025-08-18 11:50
公司战略与品牌推广 - 公司于8月15日以"动植物王国"为主题打造上海至昆明特色航班 将云南生态资源转化为独特文旅体验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1] - 公司自4月18日起在每周五执飞的上海虹桥 北京大兴 杭州 广州至昆明航线常态化开展"点亮云南生活"特色航班[10] - 公司计划于8月21日南京至大理 8月28日成都天府至芒市 8月29日北京大兴至昆明航班推出系列特色活动 持续创新服务形式[10] 客舱服务与旅客体验 - 乘务员身着绣有山茶花蝴蝶纹样的白族服饰 手持"云南动植物王国"手举牌迎接旅客[1] - 公务舱座椅摆放东航"机长熊"玩偶 为小朋友提供云朵小象摆件 萌趣蝙蝠玩偶胸针及植物主题心意卡片等云南生态符号主题礼品[3] - 平飞阶段开展"空中生态课堂"互动问答 餐车陈列滇金丝猴玩偶 植物冰箱贴等文创产品 乘务员化身生物多样性向导[6] 目的地联动与品牌延伸 - 航班降落后昆明机场工作人员身着民族服饰高举"动植物王国""旅居云南"手举牌迎接 向旅客赠送普洱茶和旅游指南等云南特色礼包[9] - 公司联合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大理凤仪机场 德宏芒市机场共同推出特色活动 打造沉浸式旅行体验[10] - 通过云端至地面的全程主题化服务 强化"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形象 吸引旅客前往云南旅游[10]
“有喜事,来种树”!茂名博贺镇三十余位船长共同种下“开渔林”
南方农村报· 2025-08-15 22:05
活动背景与目的 - 博贺镇党委政府于2025年8月15日启动"有喜事 来种树"活动 结合南海茂名博贺开渔嘉年华开幕之际举办 [7][8] - 活动旨在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营造喜庆节庆氛围 号召全社会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4][5][6][17] - 首次在开渔嘉年华前举办植树活动 将植树造林与人生喜事传统民俗深度融合 [11][16] 活动参与与执行 - 博贺镇全体领导班子 各渔委会书记及30多位船长代表共同参与植树 [9] - 在滨海公路附近种植紫荆树 形成"开渔林" [1][9] - 船长代表提出每年开渔节前为每艘船种一棵树 计划十年内建设绿美家园 [2][3] 生态意义与传统延续 - 活动传承上世纪50年代当地群众广植木麻黄抵御风沙的历史 延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21][22] - 通过"出海护渔 上岸添绿"实践 呼应茂名市"增绿就是增优势 植树就是植未来"的生态发展布局 [24][25] - 形成"以树寄情 以绿传家"社会新风尚 使绿色生态理念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 [16][19] 地区生态实践模式 - "有喜事 来种树"为茂名市大力推广的生态文明实践 已形成多种形态的喜事林包括同心林 状元林 年例林 冠军林等 [15][17][18] - 活动创新结合开渔节庆 通过渔民欢庆时刻植树强化生态守护意识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