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修复

搜索文档
拉鲁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8-11 10:01
拉萨拉鲁湿地生态保护成果 - 拉萨市于2025年7月被授牌为"国际湿地城市",成为西藏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1] - 拉鲁湿地总面积超12平方公里,在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 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现有维管植物435种、脊椎动物200种、昆虫80种 [1] 湿地保护措施与投入 - 西藏累计投入约8.5亿元实施拉鲁湿地一期至四期保护工程,涵盖蓄水、植被恢复等 [2] - 湿地植被覆盖率从建立初期的约60%提升至当前的95%以上 [2] - 2023年成立"拉萨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强化生态监测与科研支持 [2] 生态效益与社会价值 - 湿地周边夏季氧气含量达80%,冬季高于城区同期水平约10% [3] - 湿地成为市民休闲场所,日均吸引大量游客 [3] - 巡护团队由5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实施每日巡查与水系维护 [2] 历史保护进程 - 1999年建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1] - 2010年出台《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 - 通过跨学科科考队系统收集生态本底数据,支撑保护决策 [2]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增至114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06:11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建设 - 黑龙江省科技厅批准新建4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 聚焦湿地生态修复 鹅健康养殖 大豆遗传改良和寒地作物高产技术等领域 [1] - 工作室将推动黑龙江省在农业和生态特色领域开展开创性研究 助力高质量发展 [1] - 截至目前 黑龙江省共有114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 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5] 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 -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 保留原始面貌 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自然遗产意义 [2] - 保护区拥有2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2] - 武海涛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室将开展退化湿地修复 濒危物种保护 研发推广先进技术方法 [2] 鹅健康养殖产业 - 黑龙江省鹅养殖数量达4000余万只 在政策扶持下快速发展 [3]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拥有2000余只籽鹅保种群 承担20余项课题 制定10余项地方标准 [3] - 刘春龙鹅健康养殖工作室将研究高寒地区鹅规模化舍饲模式 解决品种选育 饲料供给 疫病防控等关键问题 [3] 大豆遗传改良 - 孟凡立北方春大豆遗传改良工作室依托黑龙江圣丰种业建立 [4] - 圣丰种业拥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等平台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4] - 工作室将助力黑龙江省生物育种产业发展 提升大豆抗虫抗病育种水平 [4] 寒地作物高产技术 - 王洋寒地作物高产技术工作室依托北大荒农业庆丰分公司建立 [5] - 公司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 已开展大麦复种大豆栽培技术研究 实现"一地双收" [5] - 工作室将提升科研团队能力 加快高产技术攻关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5]
5只小麋鹿“落户”宁夏青铜峡 见证湿地生态修复成效
新华社· 2025-05-14 11:40
麋鹿繁育与生态恢复 -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自4月23日以来已有5只小麋鹿出生,这是去年从江苏大丰迁入的35头麋鹿成功繁育的后代 [1] - 麋鹿迁地扩繁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标志着青铜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全面复苏 [1] - 2024年9月35只麋鹿从江苏迁至青铜峡库区,保护区搭建200余亩放归适应区并提供专人照料 [3] 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 青铜峡库区湿地总面积17493平方公里,是宁夏最大黄河滩涂湿地和西北第二大鸟类栖息地 [5] - 2002年起通过系统治理恢复湿地5万多亩,2017年以来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 [5] - 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从几十种增至292种,鸟类达212种,成为候鸟迁徙重要中转站 [5]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麋鹿与湿地形成互利共生关系,通过调控苇草生长和促进物质循环改善生态系统 [7] - 青铜峡市将3093万亩湿地纳入林长制责任体系,带动生态旅游发展 [7] - 青铜峡108塔、黄河大峡谷等旅游项目借助良好生态吸引大量游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