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搜索文档
书香沁心田 乡村展新颜(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11-05 06:12
"新时代乡村阅读季"连年举办,农家书屋持续改造升级,作家与农民面对面分享阅读感悟……在乡村地 区,"村阅"活动广泛开展、阅读条件不断改善,这既是一场文学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也是一幅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动图景。 "村阅",为广袤乡间筑起一座座精神粮仓。村民从阅读中获得生产知识、文化滋养,孩子也在农家书屋 里爱上书卷、交上书友,数字赋能更是打通了"村阅"的"最后一公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得 到了更好满足,文明乡风为乡村带来了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依托"村阅"等活动,持续培育农民阅读兴趣和习惯,用精神食粮 为农民和乡村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滋养,不断书写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故事、新篇章,美好的文学与现 实将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5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经济日报· 2025-10-11 08:42
坝盘村发展成果 - 贵州省安龙县坝盘村实际常住村民人口由2023年底的109人增长至400余人 [1] - 2024年坝盘村旅游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1] - 村内民宿、桨板俱乐部等业态增至100多家 [1] 乡村产业发展策略 -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需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业态类型丰富的乡村产业 [2] -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2] - 发展乡村旅游,把风景变成产业,让人气汇成财气 [1]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 需加快补齐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 [2] - 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 - 坝盘村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来推进振兴 [1] 乡村发展动力机制 - 乡村发展需要外部帮扶力量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扶上马"后再"送一程" [2] - 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农村地区需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和提高内生韧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 坝盘村的蝶变是外部持续帮扶与自身发挥资源优势、不懈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 乡村全面振兴需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动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3]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引导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3] - 目标是实现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同发展 [3]
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精神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8-21 08:50
核心观点 -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强调通过党的创新理论指导 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文化发展及思想道德建设来凝聚精神力量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1][4][7] 理论指导与理想信念 - 党的创新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指引 [2] - 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人民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3]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发展主流价值 舆论和文化 凝聚人心和民力 [3] 人的全面发展与文化作用 -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力 [4] - 需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 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传承中华文明 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协调 [4] - 发挥文化养心育情操作用 提高文化原创力 推出精品力作 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和审美趣味 [5] -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以文化人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 [5][6] 社会风尚与道德建设 - 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 需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道德意愿和情感培育 [7] -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聚焦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7] -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注重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8] - 树立模范典型 通过道德模范榜样力量营造崇德向善社会氛围 [8] 制度建设与长效机制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改进创新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9] - 需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建设长效机制 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 [9] - 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样化载体营造建设氛围 [9] - 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度和认同感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