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

搜索文档
淳安“大下姜”主播集体“充电”赋能“食安共富”
杭州日报· 2025-08-12 10:29
"灯光角度差几度,农产品的卖相和下单率就大不同,这次学习解决了不少实操难题。"在参观临安 区"江南舅舅"直播基地时,来自淳安"大下姜"的农品主播张华深有感触。近日,淳安县市场监管局组 织"大下姜"区域10余名主播及运营人员,专程赴临安区开展直播电商专项学习,为扎实推进"食安共富 幸福村"建设探寻经验、汲取智慧。 "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以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单元,旨在整合要素资源,做强食品作坊、美食 村、特色土特产、农村电商等食品产业链;同时健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并加 快完善农村家宴、养老助餐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其核心目标是全面提升农 村食品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淳安县以下姜村为示范引领,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抱团发 展集体经济,成功探索出一条"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新路。下姜村的美丽蝶变故事,加 上"大下姜"区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为发展直播电商提供了广阔舞台。此次选择 对标学习"江南舅舅"直播基地和"老香农"食品公司,正是因为这两家企业分别代表了"内容驱动"与"供 应链驱 ...
提升数字化技能改善农民生活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28
数字乡村发展政策 - 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并部署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和培育数字乡村人才队伍 [1] 农民数字化技能提升的影响 - 数字化手段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实现强农惠农富农目标、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 [1] - 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广泛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1] - 数字化技能为农民打开更广阔市场,电商直播等数字化销售方式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的地理空间限制,农民通过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将农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 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催生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 [2] - 多地县乡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 [2] 农民参与乡村事务与公共服务 - 农民数字化素养提升使其更便捷参与乡村事务,通过信息化平台使农村政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更高效透明 [2] - 农民使用数字工具能力增强,通过手机或网络获取政策信息、参与村务决策的现象普遍 [2] 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措施 - 数字培训平台建设亟待加强,专业数字人才缺乏 [2] - 需加强对专业"工作队"和专家学者的驻村支持,引导数字人才下乡服务 [2] - 加大农村专业电商人才培养,如乡村文旅人才、巾帼电商人才、农村青年主播等培训 [2] - 优化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持学校网络设施和"三个课堂"建设,推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农村的应用 [2]
上半年西藏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3.4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8 13:48
西藏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西藏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3.4亿元 同比增长14.1% 增速较前5个月扩大0.9个百分点 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1] - 出口37亿元 增长15.4% 进口6.4亿元 增长7% [1] - 西藏外贸实现历史性跨越 贸易总值从1965年的693万元跃升至年均百亿规模 贸易伙伴拓展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外贸结构与区域分布 - 对尼泊尔进出口21.9亿元 增长22.1% 占中尼贸易总值25.9% [2] - 对东盟 美国 新加坡分别进出口5.7亿元 3.1亿元 2.4亿元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2.7亿元 增长18.1% [2] - 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9.9亿元 增长12.5% [2] 重点产业与产品表现 - 新能源汽车 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9.1亿元 [2] - 特色农产品出口近3000万元 [2] - 西藏苹果出口量同比增长4.5倍 羊毛羊绒 藏香等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2] 民营企业主导作用 - 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42.5亿元 增长14% 占外贸总值的97.9% [3] - "十四五"期间民营企业累计进出口总值340.6亿元 占同期外贸总值的93.2% 较"十三五"期间增长1.1倍 占比提升23.6个百分点 [3]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形成由5个国家级正式开放口岸 综合保税区 国际陆地港等组成的开放平台矩阵 [1] - 进出口整体物流效率提升50% 日喀则市进出口增长49.8% [2] - 31个省区市企业通过西藏口岸开展南亚贸易 [2]
让更多特色成果落地结果
经济日报· 2025-07-25 05:58
农业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 陕西省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但存在经营主体实力不强 对农民增收支撑不足等短板 [1] - 未来需通过产业创新加速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 推进乡村富民产业提质增效 [1] 业态创新与融合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伸加工 流通 营销等环节 实现土特产价值最大化 [2] - 实施农产品加工增值行动 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对接标准化原料基地 支持加工生产线建设 [2] - 发展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 品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 推广无人机喷洒 智能化育秧等新技术 [2] - 发展休闲农业 通过"体育+产业+文化"等多元业态融合创新模式 推广袁家村等典型模式 [2] 供求渠道拓展 - 减少中间环节 缩短产销距离 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3] - 利用电商平台 直播带货等建立线上销售渠道 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3] - 发展"农产品直供社区"模式 推动乡镇建"集配中心" 村建"共配商店" [3] 联农带农机制 - 整合全链条各环节主体 因地制宜选择联农带农方式 [3] - 支持大型农业企业 上市农业企业对家庭农场等主体的辐射作用 [3] - 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 构建"联得紧 带得稳 收益久"的长效机制 [3] 科技赋能产业 - 加强农业科技攻关与应用 畅通科技进村入户通道 [4] - 发挥杨凌示范区作用 布局科技小院等平台 提供"量身定制"服务 [4] - 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行动 重点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 [4]
“拥抱消费新场景”系列报道|歌迷之城的“乐”动与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18 22:31
演唱会经济带动太原消费升级 - 2024年太原举办32场演唱会,带动消费41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0.4亿元、住宿7亿元、餐饮3.39亿元、购物娱乐11.88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已举办17场演唱会,观众达52万人次,文旅市场持续火爆 [14][39] - "歌迷经济"推动太原游客接待量位居山西省首位,2024年同比增长19.55% [39] 城市服务创新提升歌迷体验 - 演唱会前后3天提供公交地铁免费服务,歌迷凭门票可免费游览晋祠等九大景区 [9] - 设立接驳车专线,散场后10分钟内可乘车,服务获歌迷高度评价 [2] - 商业街联动演唱会推出沉浸式体验,如钟楼街设置歌手大屏画像及歌迷优惠活动 [20][26] 文旅融合创造消费新场景 - "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模式兴起,晋祠因含歌手名字的碑文成为粉丝打卡热点,带动景区客流 [17] - 太原22处文博场馆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62.15万人次,门票收入6728.0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47%和19.81% [39] - 商业摊位多元化发展,涵盖应援化妆、文创产品、特色小吃等,形成完整消费生态 [29][35][37] 演艺经济辐射全省文旅产业 - 大同、晋城等城市效仿太原举办演唱会,如"星动云中大同演唱会"吸引张信哲等艺人 [39] - 山西省暑期租车预订量同比增长113%,门票预订量增长超10倍 [39] - 太原计划深化"演艺+文旅+科技"跨界合作,开发周边产品及沉浸式体验项目 [40]
打造特色农业致富“金饭碗”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47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 特色农产品总量增加、质量提升,生产规模扩大,龙头企业快速成长,知名品牌涌现 [1] - 2024年1-6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万亿元 [1] - 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共有区域农业形象品牌915个,产业品牌近万个,包括"寿光蔬菜""章丘大葱"等国际知名品牌 [1] - 山东寿光的番茄采摘机器人将采收效率提升3倍 [1] - 山东省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57元,增长6.2% [1] 政策支持与成效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鼓励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精做优特色种养业、手工业、文化产业 [2] - 政策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 发展挑战 - 乡村特色资源同质化较重,产业链条较短 [2] - 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偏低,品牌建设和管理滞后 [2] -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民参与机制不完善,乡村人才短缺 [2] 未来发展路径 - 因地制宜推动乡村形成不同产业特色,加强城乡融合延伸产业链 [3] - 大力发展县域农业经济,深挖"土特产"资源,统筹特色产业布局 [3] - 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营销、品牌推广有机融合 [3] -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 [3] 企业与社会服务 - 涉农企业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4] - 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如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4] - 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推进产学研融合,推广绿色技术 [4] - 完善企业联农带农机制,协调农户和企业利益分配 [4] 人才培养 - 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构建专业队伍 [4] - 培育本土人才技能提升,培养新型农民和"土专家" [4] - 优化外部人才引进环境,吸引农业科技等领域人才下乡 [4]
钟爱南方的跨境电商们,正在悄悄“北上”
36氪· 2025-07-09 17:03
跨境电商南北格局变化 - 南方城市长期主导跨境电商领域 广东2015-2023年年均增速达714%贡献全国超1/3份额 [1] - 北方城市加速崛起 武汉2024年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7566亿元同比增长117% 鄂州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激增566% [1] - 山东省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达14万家 青岛产业园入驻企业超300家 [2][3] 北方跨境电商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效应显著 青岛被41.3%跨境企业选为"北上"首站 衡阳提供最高100万元奖励吸引80余家企业 [2] - 物流基础设施升级 河北2024年外贸集装箱增幅49% 郑州开通49条全货机航线 [3] - 产业带优势显现 山东计划2025年打造20个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 青岛形成10个过亿美元产业集群 [3] 区域市场特征与互补性 - 南方以3C数码、服装美妆为主 珠三角贡献全国60%跨境电商3C产品 [10] - 北方侧重重工设备、农产品 山东工程机械在eBay销售增长700% 焊机与雕刻机销售翻番 [11] - 物流成本占比20%-30% 北方对日韩物流优势显著 青岛至日本航程仅10天资金周转周期缩短至1个月 [15][16] 全球市场拓展与挑战 - 美国市场占比最高达342% 但关税问题促使转向日韩 Temu在韩国用户达8296万同比增长428% [5][6] - 拉美等新兴市场增速超全球平均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零售电商复合增长率超949% [19] - 头部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2024年赛维时代业务推广费同比上涨13209% 华凯易佰仓储费用暴涨15304% [20][21] 行业竞争态势 - 全球跨境电商平台达66个 中国以1807亿美元出口额排名第二 美国6845亿美元居首 [8][9] - 价格战加剧 敦煌网部分品类GMV增长超900% 但企业广告与仓储成本普遍增长40%-150% [20][21] - 亚马逊百万美元级卖家两年增长55% 显示赛道竞争白热化 [21]
第三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
快讯· 2025-07-06 10:39
展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于7月6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 [1] - 展会主题为"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繁荣" [1] - 共有24个驻华使领馆、商协会组织参展 [1] - 内地18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展 [1] 参展情况 - 参展企业数量近2000家 [1] - 展品涉及近40大类,上万种产品 [1] 行业覆盖 - 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行业参展 [1] - 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领域展示 [1] - 现代农业、数据信息、低空经济行业参与 [1] -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矿产企业参展 [1] - 文旅康养、特色农产品及日用消费品行业亮相 [1]
创新驱动农产品电商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6-21 06:07
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 农产品电商是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业态,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关键引擎,是实现县域产业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 [1] - 农产品电商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优化流通环节,为农村特色农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新动能 [1] - 当前农产品电商发展面临四大困难:"有主播无产业"(缺乏标准化产品供给)、"有流量无产品"(平台流量与县域供给能力错配)、"有个体无规模"(依赖少数网红主播)、"有作坊无品牌"(家庭作坊模式为主) [1] 农产品电商发展路径 - 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应以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为抓手,发挥各地自然文化资源优势 [1] - 需将本地资源转化为地方品牌,融合文化特色和地理资源禀赋,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建立有竞争力的地方品牌 [2] - 推动小作坊向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并通过电商平台、展会等渠道加强市场推广 [2] 数字平台与产业链整合 - 数字平台在整合农业产业链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将加工、物流、包装和销售等环节及各类资源整合起来,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 [2] - 应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鼓励数字平台企业参与县域农业产业数字化,探索平台企业、农业主体、地方政府多方协同的发展格局 [2] 人才与产业治理 - 人才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撑,需加强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人才支持力度,培育本地化农业产业链数字化人才 [2] - 需形成县域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的产业治理机制,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招商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农业产业链数字化 [3] - 需加大数字农业产业园、物流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提供硬件支持,并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3]
(经济观察)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步入快车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6-15 12:13
中国—中亚经贸合作 - 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从2013年的3120 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741 5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16%,年均增速7 3%,高出中国整体进出口增速2 3个百分点 [1] - 中国累计对中亚国家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双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1] - 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合作项目,推动地区贸易一体化 [2] 合作领域与互补性 - 中国与中亚在消费品供需上具有天然互补性:中国需要中亚特色农产品,中亚需要中国制成品 [1] - 中国拥有完整供应链产业链,可满足中亚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双方在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深化,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合作方向 [2] -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改善和政策互惠强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消费市场对接 [1] 峰会预期与战略方向 - 第二届峰会将推动贸易便利化进程,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从商品贸易向更深层次合作迈进 [3] - 峰会旨在夯实互信基础,深化战略对接,为区域一体化制定长远规划,应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 [2][3] - 首届峰会提出的战略项目有望在本届峰会进一步落实,精准对接中亚发展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