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学

搜索文档
杨振宁的一句话,影响他近20年!“翻烂”《曙光集》,青年学者王志伟讲述:杨先生教会我的那些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9 07:44
杨振宁 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每经记者|丁舟洋 每经编辑|金冥羽 魏官红 向江林 提起杨振宁,许多人会想到诺奖光环、物理公式背后的科学高度,而对电子科技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所所长,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 志伟而言,杨振宁先生的影响藏在更具体的时光里。 2008年,王志伟在上海读大学时,聆听了近90岁的杨振宁全程脱稿、语速轻快的中文讲座,收获颇丰。学术的品位、人生的选择,近二十年的科研路里, 王志伟始终带着这份影响前行。这份传承,早已不只是学术上的指引,更是一份让年轻研究者读懂"如何选方向、如何做学问、如何守初心"的精神坐标。 听到杨振宁逝世的消息,37岁的王志伟说:"不像一个遥远的名人走了,更像一位熟悉的长辈离开。"在他看来,缅怀杨振宁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阅读 他的学术人生,他提起那两本被自己"翻烂"的《曙光集》《晨曦集》。10月18日,王志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细说这 份影响背后的故事。 足够简洁、漂亮,同时又非常丰富 探寻暗物质研究,他与丹麦院士首选"杨-米尔斯理论" NBD:您的研究领域,是基于"杨-米尔斯理论"的支撑,在暗物质领域探索。是什么样的契机, ...
另一位Yao Shunyu也跳槽了:与Anthropic价值观有根本分歧
量子位· 2025-10-08 12:25
衡宇 发自 麦蒿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另一位"尧舜禹"也转会了! 刚刚,谷歌DeepMind迎来一位新研究科学家,他叫 姚顺宇 —— 清华大学物理系校友、清华本科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本科时期就登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超级学霸。 他的个人主页上明确写道,姚顺宇 已于9月19日离开Anthropic,并且在10天后正式加入谷歌DeepMind ,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继续从事 AI方面的研究。 在Anthropic工作的1年时间里,他参与组建了公司的强化学习基础团队,负责了Claude 3.7 Sonnet框架,以及Claude 4系列背后的基本强 化学习理论。 在个人主页的随笔里,姚顺宇用了一句颇为潇洒的话作为告别: So Ant, it was good with you, but it is better without you :) 在Anthropic工作很愉快,但没有你俺会更好 除了忙忙忙忙忙以外,从一个理论物理研究者,突然变成AI大模型团队的科学家,这中间还有哪些体悟? 姚顺宇在亲笔文章《My infant year as an AI researc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