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修复监管
搜索文档
“十四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呈现“五个新”
中国化工报· 2025-09-23 10:25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 - 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1] - 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 [1] - 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 [1] 绿色低碳发展进展 - 全国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1]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1] - 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1] 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 -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 [2] - 4545个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 [2] - 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2] 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 开展8批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受理转办群众举报14.4万多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77个,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209个 [2]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2] 全球环境治理参与 - 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2] - 启动并运行"昆明基金",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信心 [2]
新华社权威速览丨家园更美!权威数据看“十四五”美丽中国建设成绩单
新华社· 2025-09-19 21:07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 [6]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 [6] - 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 [6]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 - 蓝天保卫战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 [8] - 蓝天保卫战方面:“十四五”期间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8] - 蓝天保卫战方面: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18%、10%、20% [8] - 碧水保卫战方面: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10] - 碧水保卫战方面: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 [10] - 碧水保卫战方面: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10] - 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 [11] - 净土保卫战方面:累计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 [11] -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11]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 - 全国共有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或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 [12]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 [12] - 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12]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现新进展 - 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 [12] - 发现查处4545个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 [12] - 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12][13] 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 “十四五”以来组织开展了8批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209个 [13] - 将386万余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13]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13]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成就
新华社· 2025-09-19 20:08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 [3]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 [3] - 2024年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 [3]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 - 蓝天保卫战方面,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5] - 碧水保卫战方面,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 [5] - 净土保卫战方面,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累计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 [5] 绿色低碳发展进展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5] - 全国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58.8%和72.4% [6] - “十四五”以来有100多个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深入推进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项目开发模式创新 [7] 产业结构与绿色投资 - “十四五”期间全国“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风电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环评数量增加,2025年上半年两项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3% [7] - 建成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聚5000多项优秀科技成果 [7] - 生态环境部将重点打击非法拆解废电器、废动力电池、风电机组、光伏组件等“新三样”固体废物 [6]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 全国已建成“两级、三类、一清单”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定4万多个管控单元 [8] - 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全面启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完成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编制 [9] - 计划选取5个左右省份、50个左右城市、100个左右县开展先行区探索,到2027年取得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 [9]
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现新进展
新华社· 2025-09-19 11:31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进展 -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新进展 [1] - 中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 [1] - 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 [1] - 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1]
生态环境部: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30%
央视网· 2025-09-19 11:17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进展 -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取得新进展 [1] -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 [1] - 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 [1] 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 - 发现并查处4545个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问题 [1] - 重点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 [1]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 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1]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 [1] - 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1]
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30%
经济观察网· 2025-09-19 11:07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进展 -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 [1] - 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发现并查处4545个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 [1] - 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1]
新华社快讯: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现新进展
新华社· 2025-09-19 10:52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进展 -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新进展 [1] - 中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 [1] - 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 [1] - 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