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

搜索文档
吉林长春市拓展绿色开放空间 巧用边角地 生活更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01
城市绿化建设进展 - 长春市利用边角地和未用地建设口袋公园,增设栈道、健步道等便民设施,市民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1] - 在城市外围实施"百廊工程",建设全长90公里、宽100米至500米的绕城高速道路景观带 [1] - 建成区绿地率达40.71%,绿化覆盖率达43.71%,较5年前分别增长11.5和5.3个百分点 [2] - 已建成365个口袋公园,新栽植补植树木3.29万株,主要街路种植宿根花卉、观赏草等多样化植物 [2] 绿化管理与维护机制 - 由10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23个园艺师小组,对重点街路绿地实行包保管理,定期巡查记录树木生长状况 [2] - 专业队伍开展街路乔灌木精细化修剪,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 [2] 配套设施与智慧化升级 - 精品绿道沿线设置座椅、路灯、智慧打卡桩,扫描二维码可查看运动里程等数据 [1][2] - 伊通河畔建设工业轨迹公园、渔航文化公园等主题景观带,配套红色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1][2] 生态经济融合发展 -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形成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业态 [2] - 计划持续推动城市绿化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3]
扩绿生金
辽宁日报· 2025-07-16 09:26
城市绿化创新模式 - 阜新市实施"全域苗圃化"战略,利用城区闲置空地栽植苗木,2023年无偿获得17万株白榆树苗用于道路绿化,节省采购成本[1] - 创新采用"育苗车间"概念,将临时闲置土地转化为苗木培育基地,树苗成熟后移植至其他绿化区域实现循环利用,单株白榆树苗价值从0.5元增值至2-3元,累计节省绿化投入超百万元[1] - 通过科学规划实现"300米见绿色,500米见公园"目标,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绿化面积356.3万平方米,栽植苗木166.1万株[5] 科学种植体系 - 采用"一地一策"差异化种植方案:贫瘠地块种火炬树,肥沃地块种丁香,低洼地种柳树,高地种樟子松,空旷区种杨树降风速,道路两侧种文冠果提升景观[4] - 优先选择棚改拆迁空地和暂未出让土地作为种植区,自然资源部门系统摸排可用地块,确保树苗生长周期与土地开发计划无缝衔接[3] - 本地培育苗木适应性强,如东湖体育公园70%绿化使用自育苗,成活率显著高于外购品种[6] 生态经济双收益 - 建立"绿色银行"商业模式:通过苗木移植复用降低绿化成本,同时培育可销售资源,近三年累计产销苗木2.2亿株,实现销售额近2亿元[6][7] - 推出"阜新苗木"品牌2.0战略,整合彰武章古台固沙造林实验林场等国家级资源平台,重点发展查海油松、彰武松等特色乡土树种[6][7] - 创新"森林模块"输出模式,将标准化苗木培育单元向省外生态项目推广,实现跨区域资源应用[7] 社会效益 - 直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如67岁市民反馈新增口袋公园带来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显著提升[1] - 形成可复制的沙地治理城市样板,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实现"扩绿兴绿护绿"三效合一[2][7] - 通过文冠果等常绿树种种植有效降低风速,大风天气沙尘问题得到根本性缓解[1][4]
“花漾北京”是如何实现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3 14:39
城市绿化景观建设 - 北京主干道及环路隔离带种植月季,克服车流量大(高峰达10余小时/天)、空间狭窄(钢筋水泥混凝土限制土壤营养)、夏季高温等挑战,形成抗逆性强、耐粗放管理的品种优势 [1] - 月季作为市花广泛分布于长安街花带长廊、社区花墙、城市立体花雕及京郊花海,装点城市空间 [1] 生态建设长期规划 - 月季品种培育周期长:需1年杂交育种、2年播种、3年幼苗培育,通过至少3个冬季抗寒测试才能获认证,优秀品种需10年以上研发 [2] - 北京推进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布局二环至六环景观带(城墙遗址公园、特色花廊、森林景廊、山水画廊),实施"院中一棵树"行动及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细节优化 [2] 四季景观多样性 - 北京实现"四时有景":春季玉兰海棠、夏季乔灌木层次景观、秋季彩叶树、冬季松柏常绿,形成"绿满京城、花漾四季"的活力城市形象 [3]
入城口变身花海,武汉“绣”出城市新封面
长江日报· 2025-05-01 12:00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 武汉以"四线一口"(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进出城道路沿线及入城口)为重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形象 [1][3] - 近一周清运沿线垃圾145吨,腾退违规菜地2万余平方米,移植补栽苗木170株,新增绿化面积超4000平方米 [3] - 东西湖区累计增绿约4万平方米,补种树木550棵,打造1万余平方米月见草花海景观 [7] 重点区域整治成效 - 汉孝城际高铁沿线整治后形成"花海+菜园"模式,桥下空置地试点6亩共享菜园,既美化环境又满足民生需求 [7] - 武汉火车站周边清走50多吨垃圾,移栽170棵树苗,4000平方米土地披上绿装 [8] - 青化立交桥下7000平方米区域完成立体绿化改造,上层栽植栾树、香樟,中层点缀海棠、栀子花,底层铺设麦冬草 [11] 生态景观提升 - 武荆高速东西湖段沿线打造2万平方米月见草花海,夹竹桃与月季错落交织 [12] - 新沟镇将武荆高速匝道旁3.6万平方米裸露土地变成"四季画廊",实现四季不同景观 [17] - 岱黄高速前川段桥下空间种植波斯菊、金盏菊等花卉,取代原有违规菜地和窝棚 [17]
增绿覆绿4000余平方米,武汉持续纵深推进“四线一口”整治提升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5-01 12:00
武汉"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进展 - 全市近一周内共围绕100个集中整治点位,出动2143人次,各类车辆270余台次,清理沿线垃圾145余吨、菜地20880平方米,移植苗木170株、增绿覆绿4000余平方米,整治违规招牌4处 [1] 东西湖区环境整治成果 - 新沟镇街联合多部门围绕武荆高速匝道、东西湖收费站等窗口地段开展整治,将黄土裸露地块改造为20000余平方米月见草花海,同步平整绿化用地36000平方米,种植12种植被 [2] - 黄塘湖公园采用"花海+菜园"模式,打造1万平方米月见草花海景观,试点6亩共享菜园,累计增绿4万平方米,补种树木550棵 [4] 洪山区环境整治成果 - 清理欢乐大道白马馨居二期20亩荒地垃圾50余吨,移植苗木170株,覆绿4000平方米,规划建设四季主题生态公园 [6][7] 黄陂区环境整治成果 - 前川街道张湾村清理违规菜地2万余平方米,清除垃圾5吨、乱堆放32处、拆除乱搭盖200余平方米 [8] - 横店街乔店收费站沿线打造非洲菊花海,清理暴露垃圾27处、乱堆乱放12处 [11] 下一步工作计划 - 武汉将持续推进"四线一口"整治提升工作,推动城市窗口地带环境提档升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