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影口碑
icon
搜索文档
7天票房仅17亿,国庆档「一败涂地」?
36氪· 2025-10-09 21:35
国庆档票房表现综述 - 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仅为16.78亿元,仅略高于2016年水平,在近10年国庆档中表现仅优于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和2016年 [4] - 档期内无影片票房突破5亿元,破亿影片仅有4部,头部影片缺失现象严重 [4][6] - 年度总票房截至国庆档后已达到437亿元,超过2024年同期的425亿元 [21] 重点影片市场表现分析 - 《志愿军:浴血和平》为档期票房冠军,档期内票房4.13亿元,总票房预计从最初9亿元下调至6亿元左右 [5][6] - 《731》作为已上映半月有余的影片,意外成为档期亚军,档期内收获票房3.23亿元,国庆档7天砍下3亿+票房 [5][16] - 《刺杀小说家2》档期内票房2.73亿元,预计总票房不足5亿元,对比其制片和宣发成本将面临亏损 [5][6] - 《震耳欲聋》虽豆瓣评分高达7.5分为档期最高,但票房仅1.6亿元,预计总票房2.5亿元,但因其成本控制得当,可能是档期内唯一盈利影片 [5][20][21] 影片内容与口碑分析 - 《风林火山》集结金城武、刘青云等大咖,但因导演个人风格过于突出,导致影片过于抽象,未能吸引大众观众 [9][11] - 《毕正明的证明》豆瓣评分7.4,口碑良好但因主演过于“小众”,排片持续走低,大部分影院仅排清晨场和午夜场,票房不足5000万 [11][14] - 《浪浪人生》《刺杀小说家2》《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口碑不佳,豆瓣评分分别为6.4、6.2,未能达到观众预期 [15] - 《刺杀小说家2》在视效层面进步有限,剧本出现全面垮塌,未能延续前作表现 [15] 观众结构与市场趋势 - 《731》在四线城市贡献占比高达22.2%,下沉优势突出,其40岁+观众成为观影主力军,属于非网络依赖型的沉默客群 [18][20] - 四五线城市观众重要性凸显,反映出主流电影创作与宣发可能未能真正尊重该部分观众的兴趣 [7][17] - 国庆档次日票房很少对前一日实现反超,10月8日作为档期最后一天预计票房仅1.2亿元左右,档期后劲不足 [21] 行业反思与未来展望 - 国庆档片海战术对中小成本电影和腰部影片并不友好,行业需在题材、类型、手法、演员阵容等层面思考是否吸引目标观众 [9][21] - 需反思电影票价是否过高导致观众对性价比不满意,以及宣发手段能否更有效地触及目标人群 [21] - 《疯狂动物城2》定档11月26日,《阿凡达3》预计12月中旬上映,两者均具备10亿+票房体量,或能助推年度总票房冲击500亿元目标 [22]
截至10月7日20时,山东国庆档总票房超9200万元,观影人次超270万
大众日报· 2025-10-08 09:00
国庆档票房表现 - 截至10月7日20时,山东国庆档总票房超9200万元,观影人次超270万,位列全国第五 [1][4] - 全国国庆档总票房超17亿元,预计最终在19亿元左右,紧追过去三年同档期票房成绩 [5] - 青岛、济南、潍坊、烟台、临沂等城市居民观影热情较高 [4] 影片市场表现与分析 - 《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位列国庆档票房前三 [5] - 头部大制作影片如《志愿军:浴血和平》因同题材影片过多、缺乏足够话题度,未能强劲带动大盘 [6] - 中小成本影片表现分化,《震耳欲聋》因题材独特,票房迅速破亿,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因娱乐性不足、观影门槛高,票房未爆涨 [6] - 今年国庆档比往年多一天,为中小体量佳作提供了更长的口碑传播期,有助于发挥长尾效应 [6] 影院经营策略 - 影院通过积极调整排片、开展电影惠民消费活动以激发观影热情 [3] - 山东多地影院推出优惠活动,如满减、8元观影券、观影礼金等以促进消费增长 [4] - 济南某影城在档期前两日每天放映超60场次,每日观影达1500人次,但后半程受天气和出行影响,观影人次下滑 [3] 电影+文旅联动效应 - 电影拍摄地打卡、凭票根逛展或进景区等“电影+文旅”活动受欢迎,进一步激活消费 [8]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举办《刺杀小说家2》道具展和《蛟龙行动》实景片场体验,国庆假期累计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8] - 德州开展“跟着电影趣消费”活动,市民可凭电影票根在指定商家享受餐饮、购物等专属优惠 [8]
13部影片混战国庆档,谁是黑马?
新浪财经· 2025-10-01 09:40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今年国庆档影片数量增加至13部(包含2部重映),与去年仅9部相比选择增多,与2023年双节时的数量持平 [3] - 影片类型格局改变,往年常见的主旋律和喜剧片今年稀缺,仅有《志愿军3》和《浪浪人生》分别代表,犯罪片成为黑马聚集地 [3][7] - 影片排期出现新操作,有6部片子未在国庆当天或前一天扎堆上映,而是选择假期中段或后段上线 [3] - 行业出现从“类型扎堆”到“精准定位受众”的转变,各影片目标受众分层明显,互不抢风头 [17] - 市场趋势从“靠明星阵容赌票房”转向“靠口碑说话定输赢”,观众不再为单一元素买单 [18][19] 主要影片表现与预测 -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唯一主旋律大片,在9月30日提前上映,不到3小时票房破3千万,猫眼预测总票房为8.14亿,低于其前两部 [4][7] - 《浪浪人生》作为唯一纯喜剧片,前期宣发及首日表现平淡,猫眼预测总票房仅为3.81亿 [5][6][7] - 《刺杀小说家2》是国庆档想看人数最多的奇幻大片,点映场IMAX激光厅上座率逼近70%,吸引大量学生群体及粉丝 [8][9] - 《震耳欲聋》被部分从业者视为黑马,预估总票房在5亿以上,但其题材聚焦聋哑人反诈,局限性比《孤注一掷》更大 [15] - 剩余6部影片(含2部重映、2部小众动画、1部惊悚片、1部低幼向IP)被从业者判定为“陪跑”,截至9月30日猫眼“想看人数”加起来刚过万 [15] 观众行为与票房走势 - 观众购票习惯改变,很少提前买票,更依赖上映后口碑发酵再决定观看哪部影片 [3][19] - 国庆档预售总票房截至9月30日19:00破1.1亿,而去年的同一数字在9月29日下午便已达到,显示预售开局平缓 [19] - 从业者预判总体票房大概率和去年差不多,但单日票房高峰可能出现在假期中后段,因观影决策延迟及影片上映时间分散 [19] - 假期前两天票房预计主要由粉丝贡献,后期更庞大的路人群体才会入场 [19]
「邪修」暑期档,没人买单了
36氪· 2025-08-28 08:09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107亿元 观影人次2.67亿 被称"口碑10年最佳"但票房乏力[5][13][36] - 尚无30亿元以上爆款电影 最高票房《南京照相馆》26.77亿元 《浪浪山小妖怪》11.37亿元[14] - 对比2023年暑期档票房超200亿元 2024年票房仅为去年一半[14][39] 影片质量与评分 - 5部国产电影豆瓣评分超8分 包括《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戏台》《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13] - 豆瓣评分影响力增强 平台对异常评分筛查更严格 部分影片开分时间延迟[42][44] - 对比2023年暑期档冠亚军《孤注一掷》6.8分和《消失的她》6.1分 今年影片评分显著提升但票房不匹配[14] 营销策略变化 - 片方采用"邪修"式营销 包括出尔反尔式定档 提前点映 密集路演等[5][20][26] - 大鹏为《年会不能停》路演超50场 《酱园弄·悬案》投入全明星阵容和女性议题营销但仅获3.75亿元票房[23][26] - 行业意识到靠营销卖烂片时代结束 内容过硬成为根本[36] 观众行为变化 - 观众更理性 追爆款趋势明显 可看可不看电影选择等待口碑[36][42] - 中年观众占比提升 《戏台》53.3%观众超40岁 《捕风追影》35岁以上观众超三成[33] - 电影不再是娱乐消费首选 观众考虑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44] 行业结构变化 - 营销预算向转化效果倾斜 网络电影市场萎缩导致从业者转向短剧赛道[38] - 存活营销公司需绑定头部资源或建立细分领域优势[38] - 行业从"百花齐放"走向"二八分化" 营销公司细分程度加深[38] 影片具体案例 - 《捕风追影》凭借"动作爽感"实现工作日逆袭 上映第3日以4000万元单日票房登顶[30] - 《浪浪山小妖怪》因营销争议导致退票潮 但预测票房从10亿元升至16亿元[28] - 《东极岛》以33.9%排片率开局 但最终进入4亿元票房保卫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