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影+文旅
icon
搜索文档
创作多元化、新生代崛起、产业融合深化——从第38届金鸡奖看中国电影发展趋势
新华社· 2025-11-16 16:38
行业核心观点 -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展现中国电影产业正通过题材多元化、新生代力量崛起和产业融合深化等方式向“新”而行 [1] 题材创作多元化 - 最佳故事片提名涵盖历史巨制《志愿军:存亡之战》、风格鲜明的文艺片《好东西》以及聚焦平凡个体的《小小的我》等多元化题材 [2] - 商业类型片如《解密》入围表明其在提升艺术深度,而《小小的我》《好东西》等作品注重社会现实与艺术价值结合,构建覆盖全年龄段的内容生态 [3] - 行业通过类型创新与社会议题结合,并融入传统文化内核与最新科技,使作品既符合国内观众审美也具备国际市场潜力 [3] 新生代力量崛起 - 易烊千玺凭借在《小小的我》中的表演成为最年轻的最佳男主角奖得主,刘昊然、段奥娟等新生代演员也曾获得提名 [4][7] - 新生代力量正稳步接过票房重任,凭借作品积累和多样化尝试形成稳定的观众缘和口碑基本盘 [7] - 青年导演戴墨凭《唐探1900》获最佳导演,青年导演廖威凯作品入围创投大会,张艺谋认为年轻导演作品多是本届特色 [8] 产业融合深化 - 厦门市借金鸡电影节推出10条影视旅游线路,推动“影旅融合” [9] - 国家政策支持“电影+”业态创新,通过影旅融合、票根经济等方式使电影成为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9] - 电影《唐探1900》获得30亿元票房收入,并使其拍摄地山东德州乐陵影视城在7天内带动当地旅游收入超9000万元 [9] - 《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影片成功将电影IP转化为旅游消费热点,实现“为一部电影,赴一座城”的引流效果 [9]
一张电影票,如何撬动文化消费新版图?
搜狐财经· 2025-11-01 22:39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国家层面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活动,中国银联、猫眼、淘票票等平台已投入超过10亿元资金,核销金额超过9000万元,直接带动5.4亿元票房增长 [3][5] - 国家财政部投入2.7亿元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地方电影事业 [5] - 上海投入5亿元优惠券扶持电影消费,其国际电影节期间近1500场放映活动拉动近50亿元综合消费,近30%观众来自外地,人均停留6天,创造超过17亿元消费 [6] - 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动全市30多个商圈1100多家商户,带动超3000万人次参与,实现110亿元综合消费 [6] 电影与文旅消费联动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引发全国多地景区联动,景区推出凭票根免费游览政策,有效带动后续文旅消费 [10] - 电影《》上映十天后,旅游平台上西安至广州的出行人数实现超过10%的增长 [11] - 电影《》上映后,影片中出现的永安寺、佛光寺等地的网络搜索量激增,山西大同景区门票销售量同比增长43%,旅游订单同比增长40% [11] - 电影《》带动拍摄地江西上饶影视基地客流量激增50%以上 [14] - 国家电影局指导主办“跟着电影去旅游”等活动,电影频道在宜昌举办的大数据盛典体现“电影+文旅”融合理念 [8] 电影衍生品与“谷子经济” - “谷子经济”(二次元文化周边经济)市场规模2024年已达近17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400亿元 [13] - 暑期档动画影片《浪浪山小妖怪》和《罗小黑战记2》带动“谷子经济”同比增长120%,其中《浪浪山小妖怪》对暑期档“谷子经济”贡献度超过30% [15] - 《哪吒之魔童闹海》周边产品如盲盒、玩偶热销,《罗小黑战记2》吸引大量观众走进线下快闪店消费,形成线上线下联动 [15] 影院体验与产业发展前景 - 影院方正通过延伸观影场景、重构观影空间来提升吸引力,以满足观众对现实“彩蛋”体验的需求 [17] - 在高质量发展主题下,科技赋能、场景延展、国际传播将成为电影产业在“十五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19] - 电影票背后是不断扩展的文化消费生态,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产业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21]
年轻人不爱看电影了?国庆档总票房不到2019年的一半,影视股集体大跌,分析师:一部破圈的都没!文旅火了,“95后”游客占近1/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2:15
2025年国庆档电影市场表现 - 国庆档票房总收入为18.35亿元,日均票房2.3亿元 [4] - 平均票价为36.64元,为近五年来首次降至40元以下 [4] - 与高峰期2019年的44.7亿元相比,票房下滑明显,仅高于2016年的15.9亿元和2022年的15亿元 [4] - 票房排名前三影片合计票房贡献为60%,为2016年以来最低,档期冠军票房贡献仅有25% [8] - 国庆档前7天票房17.3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7.8% [10] 国庆档影片具体排名与表现 - 档期票房冠军为《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为4.5亿元 [8] - 亚军为老片《731》,票房为3.45亿元 [8] - 季军为《刺杀小说家2》 [8] - 《志愿军:浴血和平》持续领跑,其观众中24%看过《志愿军:存亡之战》,15%看过《志愿军:雄兵出击》 [9] - 《浪浪人生》和《毕正明的证明》出现连续多日票房逆跌 [8] 影视公司股价与国庆档关联 - 文化传媒指数在节后首个交易日下跌1.52% [1] - 华策影视股价跌幅高达13.56%,光线传媒跌幅达10.53% [1] - 果麦文化、博纳影业、横店影视、中国电影股价跌停 [1] - 股价领跌的影视公司多为国庆档影片出品方,如中国电影、博纳影业出品《志愿军:浴血和平》,华策影视、中国电影出品《刺杀小说家2》,中国电影、万达电影、横店影视在《浪浪人生》出品阵容中 [7] 观影人群结构变化 - 35岁以上购票用户占比在今年国庆档首次超过五成 [10] - 青少年群体购票占比大幅下跌至2.6% [10] - 95后游客在国庆假期预订人次占比达到近四分之一 [12] - 国内目的地民俗体验、旅拍等订单量同比增长78%,出境目的地跳伞、海钓等订单量同比增长30% [12] 电影产业转型与多元化发展 - 行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电影+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12][15] - 光线传媒2025年上半年电影及相关衍生业务的毛利率高达80.03%,较上年同期增长32.67个百分点 [17] - 光线传媒的衍生品业务围绕"哪吒"IP展开,覆盖超过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并已组建团队开发3A游戏 [17] - 金逸影视自研饮品销售额同比增长约48%,轻食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178% [17] - 《狂飙》带动江门在2023年"五一"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38万人次、日均旅游综合收入超2.1亿元 [13] - 《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新疆阿勒泰地区部分县接待游客267.87万人次,同比增长80.65%,旅游收入22.14亿元,同比增长93.19% [13] 未来市场展望与内容供给 - 在国庆档助推下,2025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已正式超越2024年全年 [2] - 预计全年总票房有望冲击500亿元,第四季度将上映《疯狂动物城2》和《阿凡达:火与烬》等大片 [2] - 已定档国产影片包括《即兴谋杀》、《无名之辈:意义非凡》、《匿杀》等,进口影片包括《创:战神》等 [18]
国庆档电影市场运行平稳“电影+”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10-10 08:01
国庆档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放映场次为314.66万场,平均票价为36.64元 [1] - 档期内无影片票房突破5亿元,国产影片票房占比高达98.93% [1][2] - 总票房表现落后于前年和去年同期,市场表现相对黯淡 [1] 头部影片与公司表现 - 票房前五名影片为《志愿军:浴血和平》(4.50亿元)、《731》、《刺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震耳欲聋》 [1][2] - 中国电影主出品的《志愿军:浴血和平》以4.50亿元票房领跑,华策影视主出品的《刺杀小说家2》以2.95亿元票房位列新片第二 [2] - 上海和北京稳居城市票房排名前两位,上海票房产出领先优势明显 [2] 市场特点与行业趋势 - 国庆档新片供给丰富、类型多元,但缺乏爆款头部影片带动,吸引力不足 [1] - 市场已进入更注重内容本身和观众口碑的阶段,单一IP效应或明星阵容不足以保障票房 [2] - 电影与文旅结合成为亮点,例如上海影视乐园接待游客近6.5万人次,同比增长40%,夜场人次同比增长108%,总营收同比增长56% [4] 创新业态与未来发展 - 行业通过推出观影福利、多城路演、露天放映、品牌联动等活动,以及IP与XR体验结合,将影响力延伸至周边消费与沉浸式体验 [4] - 建议在电影投资阶段考虑与文旅融合,通过IP打造拓宽营收渠道,不单纯依赖票房 [5] - 截至10月9日,我国全年电影总票房已达438亿元,超越去年全年,标志着市场进一步复苏,全年票房有望突破500亿元 [5] - 进口片《阿凡达:火与烬》定档12月19日同步上映,预计能为市场带来新吸引点 [5]
国庆档电影市场运行平稳 “电影+”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10-10 02:45
国庆档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5007万,放映场次314.66万场,平均票价36.64元 [1] - 档期内无影片票房突破5亿元,国产影片票房占比高达98.93% [1][2] - 市场总票房落后于前年和去年同期,主要原因是缺乏爆款头部影片带动 [1] 主要影片票房排名 - 票房前5名影片为《志愿军:浴血和平》(4.50亿元)、《731》、《刺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震耳欲聋》 [1][2] - 两部IP续作成为新片票房主力,分别为中国电影主出品的《志愿军:浴血和平》和华策影视主出品的《刺杀小说家2》 [2] 行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 电影市场已进入更注重内容本身和观众口碑的阶段,单一IP效应或明星阵容不足以保障票房 [2] - 电影与文旅结合成为显著亮点,通过IP打造将影响力延伸至周边消费、沉浸体验与城市公共艺术领域 [1][3] - 上海影视乐园接待游客近6.5万人次,同比增长40%,夜场人次同比增长108%,总营收同比增长56% [3] 公司动态与战略 - 上影旗下联合院线推出系列活动,其联和万物旗舰店营业额环比接近倍增,SFC上影BOE-α超级影城客流量环比增长75.88% [3] - 行业建议在电影投资阶段充分考虑文旅融合,通过IP与地方文旅结合拓宽电影营收渠道,而非单纯依赖票房 [4] 年度市场展望 - 截至10月9日,我国全年电影总票房已达438亿元,超越去年全年,标志着市场进一步复苏 [4] - 进口片《阿凡达:火与烬》定档12月19日同步上映,业内期待其为市场带来新动力,并相信全年票房有望突破500亿元 [4]
2025年国庆档市场观察丨在理性沉淀中探索类型深化与产业新动能
央广网· 2025-10-09 14:58
国庆档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达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 [1] - 档期内票房前五名影片为《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和《震耳欲聋》 [2] - 档期整体观众满意度达85.4分,高于2024年的83.3分和2023年的82.8分 [4] 影片内容与受众分析 - 影片供给充足且题材多元,涵盖主旋律战争、奇幻、喜剧、动画、动作犯罪等多类型 [1] - 主旋律影片如《志愿军:浴血和平》吸引男性及多人观影群体,现实题材更受女性及年轻观众青睐 [1] - 《刺杀小说家2》《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24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较高,《志愿军:浴血和平》《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风林火山》35岁以上观众占比更高 [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正超越对流量明星和超级IP的过度依赖,转向通过类型元素的复合与现实题材的创新来探索新市场驱动力 [7] - 新生代力量稳步成长,使创作重心更多回归到剧本和角色本身,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7] - 市场趋于理性务实,平均票价保持36.6元的稳定,档期近365万场次创历史新高,为分众化提供支撑 [10] 产业融合与联动 - 电影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例如《志愿军:浴血和平》取景地江西上饶横峰影视基地国庆假期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达50% [8] - 电影作为文旅消费的“新场景”与“内容IP”,实现“为一部电影,赴一座城”的引流效果,从单纯娱乐消费升级为连接文化和旅游的情感体验消费入口 [10] - 行业积极通过“电影+”创意活动融入大文旅消费格局,拓展文化消费边界 [10] 未来展望 - 未来三个月,中国电影市场仍有望冲击450亿元到500亿元的票房目标 [10] - 行业被视为处于黄金发展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需在内容上打造技术顶尖、叙事精良的精品,在产业上突破传统竞争模式,通过跨行业融合创新消费场景 [11] - 2025年被视为重要的“转折之年”和“探索之年”,市场正进入依靠类型创新、生态健康、产业融合和供给优化驱动的新常态 [11]
太亮眼!多股涨超100%!持续火爆
环球网· 2025-10-09 08:45
2025年国庆档票房表现 - 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突破18亿元,多部影片票房均超过1亿元,包括《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震耳欲聋》[1] - 档期呈现“无绝对龙头”特征,头部影片票房差距不悬殊,显示市场成熟度提升,观众更注重内容质量与情感共鸣[3] - 国庆档有力助推2025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超越2024年全年总量,标志着电影市场进一步复苏[5] 影视上市公司市场表现 - 节前A股影视板块升温,横店影视收盘涨停,华策影视上涨5.57%,光线传媒、北京文化等跟涨[5] - 部分电影概念股年内表现亮眼,幸福蓝海、光线传媒、欢瑞世纪股价年内累计涨幅分别达149.4253%、107.48%和101.23%[6] - 光线传媒、横店影视等多家公司净利润有望实现翻倍[6] 电影产业投资风向变化 - 动画电影备受资本青睐,头部公司加大资源投入;光线传媒组建业内领先的动画团队,万达电影重点布局动画电影并参投《熊出没》系列获得较好收益[7] - 电影投资题材日趋多元,剧情、历史、合家欢、现实主义题材及强喜剧属性作品均受关注[9][10] - 投资方向延伸至内容和体验两大维度,沉浸式体验(如3D、4D、增强现实技术结合的文旅项目)成为新兴投资浪潮[12][14] 电影产业价值链延伸与商业模式创新 - 行业从“单点爆款依赖”转向“全链价值驱动”,通过“电影+”与文旅、餐饮消费联动,例如浙江湖州凭电影票根可享受景区门票减免、餐饮折扣等优惠,覆盖91家商圈及7家影院[14] - 电影价值远不止于票房,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其核心制作成本约5亿元,票房超150亿元,并撬动潮玩、文具、出版物等多类衍生品价值[18] - 头部公司产业链延伸升级为“内容IP化、场景多元化、运营协同化”的生态构建,通过资源整合降低成本并打开盈利空间[20] - 跨界资本(如互联网、游戏、科技行业)入局带来商业模式创新,收入来源多元化,包括流媒体播放权、海外发行、衍生品销售、游戏改编、主题乐园授权等,降低投资风险并提高回报率[22]
电影消费“破圈”生长——假期市场热点见闻
经济日报· 2025-10-08 16:13
国庆档电影市场表现 - 国庆档总票房突破16亿元 [1] - 影片类型丰富多样 包括奇幻 动作 战争 剧情 动画 历史 喜剧等 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1] - 《志愿军:浴血和平》市场表现良好 为整体票房走势提供重要支撑 [1] - 主旋律题材开创"家国叙事"商业类型片模式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1] 电影与文旅产业融合 - "电影+文旅"模式盛行 游客选择实地探访影视取景地 [2] - 重庆因电影《刺杀小说家2》取景成为文旅热点 影片中"云中城"设计灵感来源于洪崖洞 [2] - 福建泉州因电影《浪浪人生》取景吸引游客 影片展现了当地渔港 古村落和海岸线 [2] - 电影成为拉动消费 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 电影票根经济与消费延伸 - 电影票根成为连接"吃 住 行 游 购 娱"的消费通行证 [3] - 浙江省以电影票根串联美景与美食 推动消费链条延伸 [3] - 江苏省部分影院推出"电影+民乐表演""电影+非遗美食"活动 实现影院 非遗 观众三赢 [3] - 吉林省推出"跟着电影去旅游"惠民消费券活动 联动全省文旅资源 [3] 政策支持与产业转型 - 国家政策促进"电影+"消费提质升级 包括"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去旅游"等活动 [3] - 政策措施助推电影与线下消费业态融合发展 催生复合型文化消费场景 [3] - 电影产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4] - 行业探索电影IP多元化开发与新形态表达 将"电影+"消费方式拓展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4]
截至10月7日20时,山东国庆档总票房超9200万元,观影人次超270万
大众日报· 2025-10-08 09:00
国庆档票房表现 - 截至10月7日20时,山东国庆档总票房超9200万元,观影人次超270万,位列全国第五 [1][4] - 全国国庆档总票房超17亿元,预计最终在19亿元左右,紧追过去三年同档期票房成绩 [5] - 青岛、济南、潍坊、烟台、临沂等城市居民观影热情较高 [4] 影片市场表现与分析 - 《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位列国庆档票房前三 [5] - 头部大制作影片如《志愿军:浴血和平》因同题材影片过多、缺乏足够话题度,未能强劲带动大盘 [6] - 中小成本影片表现分化,《震耳欲聋》因题材独特,票房迅速破亿,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因娱乐性不足、观影门槛高,票房未爆涨 [6] - 今年国庆档比往年多一天,为中小体量佳作提供了更长的口碑传播期,有助于发挥长尾效应 [6] 影院经营策略 - 影院通过积极调整排片、开展电影惠民消费活动以激发观影热情 [3] - 山东多地影院推出优惠活动,如满减、8元观影券、观影礼金等以促进消费增长 [4] - 济南某影城在档期前两日每天放映超60场次,每日观影达1500人次,但后半程受天气和出行影响,观影人次下滑 [3] 电影+文旅联动效应 - 电影拍摄地打卡、凭票根逛展或进景区等“电影+文旅”活动受欢迎,进一步激活消费 [8] -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举办《刺杀小说家2》道具展和《蛟龙行动》实景片场体验,国庆假期累计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8] - 德州开展“跟着电影趣消费”活动,市民可凭电影票根在指定商家享受餐饮、购物等专属优惠 [8]
电影消费“破圈”生长
经济日报· 2025-10-08 08:20
国庆档电影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7日12时05分,国庆档(10月1日至10月8日)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6亿元 [1] - 影片类型丰富,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历史、喜剧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1] - 《志愿军:浴血和平》市场表现良好,为整体票房走势提供重要支撑 [1] - 主旋律题材开创“家国叙事”商业类型片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1] “电影+文旅”融合发展 - 电影取景地旅游成为假期热点,例如重庆因《刺杀小说家2》取景而成为文旅热点,福建泉州因《浪浪人生》取景吸引游客 [2] - “电影+文旅”通过文化内涵挖掘和创新表达实现产业共赢,例如杭州举办融合电影、市集与青年文化的艺术盛宴 [2] - 电影成为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 电影票根经济与消费延伸 - 电影票根成为连接“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通行证 [3] - 浙江省以电影票根串联美景与美食,江苏省部分影院推出“电影+民乐表演”“电影+非遗美食”活动,吉林省推出“跟着电影去旅游”惠民消费券活动 [3] - 政策推动“电影+”消费提质升级,国家电影局、商务部联合启动“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去旅游”“中国电影消费年”等活动 [3] 电影产业转型与政策支持 - 电影产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4] - 需探索电影IP的多元化开发与新形态表达,巩固电影在文化消费中的重要地位 [4] - 将“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赶大集”等“电影+”消费方式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