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酒市场泡沫出清
icon
搜索文档
白酒挤泡沫,压垮经销商
凤凰网财经· 2025-06-23 21:35
行业现状 - 白酒批发市场被称为"白酒界宇宙中心",但当前商场萧条,商户开门时间延迟,物流车装不满发车 [2][3] - 经销商退掉仓库,只做"快进快出"生意,连接单都不积极,行业低迷前所未见 [4][5] - 2025年上半年白酒市场出现"多层崩塌",500元甚至300元以内的大众酒大面积价格倒挂 [7] - 数据显示价格倒挂严重程度:100-300元价格带占比35%,300-500元占比30%,500-800元占比31%,800-1500元占比21%,1500元以上占比10% [8] 价格动态 - 今年618期间,500ml飞天茅台"到手价"跌破2000元警戒线至1968元,五粮液"普五"一度跌破800元/瓶 [6] - 金王子酒从原价1100元/件跌至1000元以下,且持续下跌,早上995元下午跌至993元 [14] - 飞天茅台出厂价1169元/瓶,指导价1499元,二手市场曾炒至3000元以上,但如今2000元防线已崩塌 [36][37] - 龙年茅台从3500元进货价跌至3000元以下,蛇年茅台已跌至2000元区间 [43] 经销商困境 - 经销商年销售额从两三千万元缩水至1000万元,年收入暴跌超九成 [44] - 中小经销商利润率从5-8个点降至1-2个点 [44] - 疫情后白酒产量下降但上市酒企库存积压越来越多 [26] - 经销商被酒厂持续压货,从50万增至60万,否则不续约 [18][23] 市场变化 - 茅台干部大会提出"要树立强烈的市场导向",高端白酒正从"黄牛"转向"刚需" [45] - 申购茅台生肖酒人数从1000多人降至不到300人,创下新低 [38] - 原价茅台变得容易购买,去年需一年完成三瓶申购任务,今年四月已提前完成 [39] - 白酒行业从7000亿规模的造富神话诞生地变成泡沫出清的洗牌场 [8] 消费趋势 - 年轻人饮酒选择多样化,龙井精酿、威士忌酸、混调梅子酒等受欢迎 [47] - 好酒具有"人传人"效应,10人喝茅台8人会成回头客,但年轻人很少有机会喝到真正好酒 [52] - 市场上充斥"假好酒"会劝退年轻人,五粮液和国窖1573年产量仅2万吨,难以形成风气 [52] - 酒企营销手段老化,仍在沿用20年前的开盖扫码领红包活动 [54] 企业状况 - 酒企管理层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决策层老化 [56] - 茅台推出冰淇淋、与瑞幸联名酱香拿铁属创新之举,但多数企业营销敷衍了事 [57] - 目前只有高端酒(如飞天茅台)和口粮酒(如牛栏山、二锅头)能让经销商挣钱 [58] - 2024年上市酒企业绩漂亮,但可能是以卷死经销商为代价 [61] 行业转型 - 部分经销商开始自创品牌运营,每月利润可达两三万,比卖传统名酒更轻松 [60] - 经销商拓宽销路,门店电商两手抓,同行转卖以减少亏损 [63] - 禁酒令后行业不再围绕少数商务需求转,被认为更健康,当前关键是"活着"熬过周期 [63]
白酒挤泡沫,压垮经销商
投中网· 2025-06-23 10:23
行业现状 - 白酒市场出现"多层崩塌",高端酒如500ml飞天茅台跌破2000元警戒线至1968元,五粮液"普五"跌破800元/瓶,500元甚至300元以内的大众酒也出现大面积价格倒挂[9][10] - 7000亿规模的白酒市场从造富神话转变为泡沫出清的洗牌场,经销商面临严重库存积压,社会库存量难以统计[11][21] - 批发市场商户销量断崖式下降,金王子酒从1100元/件跌至1000元以下,部分商户库存价值缩水达七八万元[17][18] 经销商困境 - 经销商被迫采取"快进快出"模式,利润率从5-8%降至1-2%,年收入暴跌超九成[7][46] - 烟酒店面临电商平台价格冲击,一半处于亏损状态,部分要求退货但经销商自身难保[45] - 只有飞天茅台等高端酒和牛栏山等口粮酒能让经销商盈利,其他品类难以获利[65] 历史原因 - 2012-2013年行业处于"收入-消费双螺旋"上升期,白酒年年涨价供不应求,经销商年销售额可达两三千万[22] - 酒厂疯狂扩张产能,茅台、五粮液等扩大生产,贴牌酒泛滥,通过每年增加压货量维持增长[24][25] - 疫情导致餐饮宴请场景消失,即便泸州老窖、洋河等市场化品牌也出现销路紧张[27] 市场变化 - 茅台价格体系崩溃,飞天茅台从3000元以上跌至2000元以下,生肖茅台申购人数从1000多人降至不足300人[38][40] - 黄牛大量退出市场,部分囤货商面临严重亏损,龙年茅台进货价3500元但市场价格已跌破3000元[44] - 行业从"黄牛套利"转向"刚需饮用",茅台提出"要树立强烈的市场导向"[48][49] 消费趋势 - 年轻人饮酒选择多样化,龙井精酿、威士忌酸等低度酒更受欢迎,高度白酒难获青睐[52][53] - 好酒具有"人传人"效应但产能有限,如五粮液和国窖1573年产量仅2万吨,市场上充斥"假好酒"劝退年轻人[56] - 酒企管理层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营销手段陈旧,仍在使用20年前的开盖扫码活动[60][58] 转型尝试 - 部分经销商转向自主品牌运营,虽然客户仅十几个但月利润可达两三万[67] - 商户尝试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即使亏本也坚持出货以维持现金流[68] - 茅台推出冰淇淋、与瑞幸联名酱香拿铁等创新举措,但多数酒企仍依赖压货完成业绩[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