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低效闲置资产
搜索文档
 山东滨州:沉睡资产正焕新
 经济日报· 2025-11-01 10:21
 资产盘活模式与成效 - 通过“府院联动”机制结合司法与行政资源,对亏损企业进行法治化、低成本破产处置,并确保环境责任不因破产而缺失[1] - 构建“资源整合、运营提升、分类处置、效益提升”四位一体创新体系,计划到2027年实现“沉睡资产”动态清零,当前资产焕新率已达24.2%[2] - 采用精细化运营实现持续“造血”,例如利用103亩闲置土地及5.31万平方米厂房打造产业园,预计年产值达8.5亿元[2]   具体项目转型案例 - 华能沾化热电公司经资源盘活与改造,从严重资不抵债转变为山东省最大风光同场电站,现一小时发电量相当于过去老厂区一天发电量[1] - 滨达实业集团创新“文化+民生+产业”路径,将原湿地修复技术中心改造为航天文化体验中心,预计年接待100万人次、年收入5000万元[3] - 将原北海宾馆改造为学校新增学位300个,并将国际社区邻里中心转型为农产品直播基地,预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3]   资金投入与财务影响 - 协调华能山东公司投资近1亿元利用滩涂海面启动新能源发电项目[1] - 滨州水务发展集团引入中国建材集团并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扶持初创企业[2] - 目前已完成资产焕新32.1亿元,带动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89%和20.29%[3]
 山东滨州 沉睡资产正焕新
 经济日报· 2025-11-01 06:02
 资产盘活模式与成效 - 通过“府院联动”机制处理企业破产复杂问题,将严重资不抵债的热电公司改造为山东省最大的风光同场电站,实现一小时发电量相当于过去老厂区一天发电量的效率提升[1] - 构建“资源整合、运营提升、分类处置、效益提升”四位一体创新体系,计划到2027年实现“沉睡资产”动态清零,目前资产焕新率已达24.2%[2] - 已完成资产焕新32.1亿元,带动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89%和20.29%[3]   具体项目与产业转型 - 华能山东公司投资近1亿元利用滩涂海面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实现从烧煤到“种电”的能源结构转型[1] - 滨州水务发展集团利用103亩闲置土地及5.31万平方米厂房打造水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引入中国建材集团改建发电玻璃厂房,并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园区预计年产值达8.5亿元[2] - 滨达实业集团将原湿地修复技术中心改造为航天文化体验中心,预计年接待量100万人次、年收入5000万元,并将原北海宾馆改造为学校新增学位300个,将邻里中心转型为农产品直播基地预计带动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3]   运营与赋能策略 - 探索“闲置空间+产业生态”转型模式,通过“园区+基金+供应链”三重赋能入园企业发展[2] - 创新“文化+民生+产业”发展路径,对资产进行“量体裁衣”式分类处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3] - 在破产处置中依法将土地复垦费、碳排放配额清缴款认定为共益债务,确保环境责任不因企业破产而缺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