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村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河源和平聚力建设供销农场示范带破解农业发展难题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7 16:54
项目背景与核心模式 - 广东省和平县于去年8月入选省"社村"合作试点县,开启以供销网络嫁接农村土地资源的变革 [1] - 项目核心为创新构建"规模化流转复耕+社会化服务管理+市场化运营交易"协同机制,推动供销社技术渠道与农村土地劳动力深度融合 [1] - 主导产业确定为丝苗米和蔬果,旨在解决土地撂荒、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农民增收问题 [1] 土地整合与流转成效 - 汤湖村曾为河源市最大撂荒耕地村,自2003年起近1000亩耕地撂荒 [2] - 通过"社村"合作打破田埂阻力,2024年全县完成土地流转9224亩,将分散"小田"整合成260块连片"大田" [3] - 汤湖村因土地流转成效显著,获得和平社村公司发放的最高8万元流转奖励 [3] - 一年间全县盘活撂荒地7329亩,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 [1] 社会化服务与产业运营 - 2024年印发《和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全程托管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打造"县镇村联合+全程化服务"全产业链经营服务体系 [4] - 种植过程实行严格标准化管理,以豇豆为例,从起垄行距到商品化处理包装均有标准,一级豆可直供胖东来、钱大妈等大型商超 [5] - 和平社村公司支付联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已超500多万元,支付村民务工费超过100万元 [6] 经济效益与乡村发展 - 汤湖农场项目使村集体收益增加约31.8万元,预计今年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超百万元 [5][6] -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农场务工获得收益,如汤湖村村民宋慧每日务工收入120元 [5] - 项目配套推进产业大道、温泉泉眼、法治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汤湖村2024年上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5][6] 未来规划与扩展 - 汤湖农场规划分三期建设,总面积约1000亩,一期106亩种蔬菜豇豆,二期569亩种水稻豇豆,三期325亩打造示范供销农场 [6] - 计划在全县试点镇村布局1000亩豇豆和1000亩玉米种植基地 [6]
激活乡村经济 博罗县“社村”合作试点成效初显
南方农村报· 2025-07-10 19:03
激活乡村经济 - 博罗县开展"社村"合作试点,通过组织体系重构、产业要素整合、联农机制创新三大抓手,探索破解传统农业"散、弱、小"困局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4][5][6][7][8][9] - 博罗社村公司整合构建起集农资农技、冷链物流、粮油加工、农产品产销对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订单农业+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11][12] - 该模式让撂荒地变增收田,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13] 豇豆示范种植基地 - 博罗社村公司联同村集体在车村村整合了427亩土地,其中120亩专门用于豇豆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20][21] - 公司建立了"产前规划-产中管理-产后销售"的全链服务体系 [22][23] - 产前规划:与广东供销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达成订单意向,开展科学规划种植 [26] - 产中管理:依托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全程标准化种植服务 [27][28] - 产后销售:发挥"供销一张网"系统优势,高效对接社区商超等渠道 [29][30] - 上半年该基地豇豆亩产约4000斤,按2.5元/斤的订单收购价计算,种植收益较此前大幅提升 [32] 科技赋能 - 博罗社村公司构建"技术防控—制度规范—监管闭环"的质量管控体系 [36][37] - 技术防控:选用绿色低毒农药,结合物理防控手段,推动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亩均产量提升20% [38][39][40] - 制度规范:建立健全豇豆用肥用药记录台账,确保生产全程可跟踪、可溯源 [42] - 监管闭环:严格检测每一批次豇豆的农残量,并定期接受农业农村部门的抽检 [43][44] 多方共赢 - 博罗社村公司已建成16个"供销农场",覆盖10个村集体,2024年村集体分红突破100万元 [55] - 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超2万元,吸引12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带动17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56][57] - 未来将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村集体、小农户和新农人参与农业产业链发展 [5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