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产业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国联民生、国联人寿成立科技产业投资合伙企业 出资额12.2亿
搜狐财经· 2025-09-11 14:43
公司基本信息 - 无锡国联通智科技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25年9月10日成立 登记状态为在业 企业类型为有限合伙企业[2] - 公司出资额为12.2亿元人民币(122000万人民币) 由国联通宝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1][2] - 经营范围包括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 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以及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2] 股权结构 - 该合伙企业由国联民生(601456)旗下国联通宝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1] - 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为杨海 注册地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广瑞路1288-2007号[2] 行业属性 - 企业行业分类属于资本市场服务 主要从事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活动[2] - 经营模式为通过自有资金和私募基金开展股权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2]
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完成10亿元规模首关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4:52
基金募资情况 - 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完成10亿元人民币首次关闭 预计最终规模达25亿元人民币 [1] - 首关出资人中市场化投资人比例超过50% 且多数为具有影响力的一线母基金 [1] - 基金获得中金资本 厦门建发新兴投资 北京股权 厦门金圆 中信建投资本等一线机构投资 其中多家为历史出资人再次出资 [1] 出资人结构 - LP阵容涵盖一线母基金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及市场化政府出资平台 包括湖北省引导基金 光谷中金基金 铜陵国控 铜陵大江 广安金财集团 厦门市政等 [1] - 基石投资人包括厦门建发新兴投资和北京股权 认可团队在科技产业链的深耕与管理赋能能力 [3]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基金重点投资国内技术初步成熟 市场需求明确 行业持续增长 进入发展拐点期的优秀科技企业 [2] - 基金落地湖北武汉光谷 将借助地方人才 平台 资金等要素集聚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 [3]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一级市场募资持续承压背景下 公司在一年左右完成10亿元首关 体现募资能力 [2] - 公司通过管理规模扩大继续强化科技投资领域竞争优势 助推科技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 [2] - 公司以管理赋能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已投出达梦数据 达利凯普等细分领域标杆项目 [3]
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完成10亿规模首关
36氪· 2025-08-27 11:57
基金募资情况 - 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完成首次关闭 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 预计最终规模为25亿元人民币 [1] - 首关出资人包括中金资本 厦门建发新兴投资 北京股权 厦门金圆 中信建投资本等一线母基金 以及湖北省引导基金 光谷中金基金等地方政府引导基金 [1] - 市场化投资人出资比例超过50% 中金资本 厦门建发新兴投资 北京股权 厦门金圆 铜陵国控 铜陵大江等历史出资人再次出资 [1]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基金重点投资国内技术初步成熟 市场需求明确 行业持续增长 进入发展拐点期的优秀科技企业 [2] - 投资领域覆盖大数据及信息系统 汽车及新能源 半导体 电子元器件 生命科学 新材料等细分行业 [5] - 已投出达梦数据 达利凯普 矽电股份 胜科纳米 强一半导体等头部项目 其中矽电股份和胜科纳米在2023年一季度连续两日登陆A股市场 [5] 产业赋能与价值创造 - 丰年资本通过管理赋能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构建"技术+管理"双重优势 [3][4] - 已形成成熟的投后管理体系 成功助推达利凯普 达梦数据等企业实现上市并产生超额收益 [7] - 基金将深度嵌入科技产业发展肌理 助推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企业和需要"补链"的企业快速发展 [6] 行业地位与认可 - 募资完成获得市场化头部母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等主流投资机构认可 体现对中国科技产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3] - 基石投资人厦门建发新兴投资和北京股权均强调丰年资本在科技领域的深厚积淀与硬核实力 [3][4] - 基金落地湖北武汉光谷 将借助地方人才 平台 资金等要素集聚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 [4] 发展历程与规划 - 公司自2014年成立即聚焦高端制造及科技产业投资 当时属"非共识"方向 现已成为主流投资领域 [5] - 管理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将继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 半导体等领域构建更硬核的科技投资版图 [7][8] - 目前基金已储备多个投资项目并开展相关投资工作 [6]
张江高科(600895) - 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情况的公告
2025-04-08 18:00
业绩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净利润2.7 - 3.3亿元[2][3] - 同比增加1.51 - 2.11亿元,增长127% - 177%[2][3] - 2025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0.08元/股[4] - 上年同期净利润1.19亿元[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5] 业绩原因 - 子公司金融资产估值上升使产业投资收益增加[4] - 提升产业服务能级助推产业载体租售率提升[4] 其他说明 - 不存在影响业绩预告准确性的重大不确定因素[6] - 预告为初步核算数据,准确财务数据以季报为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