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搜索文档
政策引导效应显现 上市公司“贷”动科技并购
中国经营报· 2025-09-29 15:11
商业银行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力度 - 截至9月24日,9月份有8家上市公司发布并购贷款相关事项公告,涉及银行批复授信总额约41亿元,授信主体多为科技企业[1] - 政策引导效应显现,科技型企业成为并购贷款核心受益群体[1] - 商业银行加大并购贷款投放力度,是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4] 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案例与特点 - 安宁股份向6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申请总额30亿元、期限7年(84个月)的并购贷款,用于支付矿产重整交易价款,采用“资源+股权双重增信模式”[2] - 除安宁股份外,其余案例贷款规模均在3亿元以内,其中2家为千万元级别,例如挖金客申请不超过6000万元并购贷款用于收购子公司股权[2] - 挖金客是一家数字化应用技术和信息服务提供商,业务涵盖数字化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移动信息化服务和数字营销服务[3] - 截至目前2025年,已有28家上市公司发布并购贷款相关事项公告,其中科技型企业数量最多[3] 并购贷款市场趋势与政策导向 - 专家预测,考虑到市场需求增长、政策试点带动及新规释放红利等因素,2026年或迎来并购贷款放量增长[3] - 未来并购贷款将呈现两大趋势:10年期贷款占比持续提升,尤其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担保结构多元化,创新组合将降低科技型轻资产企业融资门槛[3]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资产规模和专业团队提出明确要求,开展控制型业务银行资产余额不低于500亿元,参股型业务门槛提高至1000亿元[5] - 新规下并购贷款业务将集中于规模较大、综合实力和风控能力更强的银行,防止中小银行盲目进入高风险领域[5] 银行具体实践与战略重点 - 重庆农商行在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方案,深入对接企业需求,推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落地[4] - 浙商银行表示下半年将重点配置包括银行并购在内的中长期贷款,加大对经济发达区域的投放[4] - 商业银行在加大投放力度的同时,其专业能力与风控水平也面临更高要求[4]
七部门发布科技金融“15条”!支持大湾区先行先试创新政策
南方都市报· 2025-05-14 18:30
政策框架 - 七部委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围绕创业投资 货币信贷 资本市场等七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 [2] 创业投资支持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聚焦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未来能源 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 [3] - 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 支持保险资金参与试点 [3] - 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 鼓励社保基金会开展股权基金投资 推进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3]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机制 按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4] - 评估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鼓励发展S基金 [4] 货币信贷支持 - 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机制 制定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 建立推荐机制 [6] - 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和科技支行 探索较长周期贷款绩效考核方案 [6] - 在18个城市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 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6] 资本市场支持 - 健全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 优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企业上市 持续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7]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 [7] 科技保险支持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 探索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保障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试点 [7] - 鼓励险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7] 财政与区域政策 - 用好贷款贴息 风险补偿等财政工具 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落实天使投资税收政策 [8] - 推广"创新积分制" 优化评价指标 与再贷款 担保计划联动实施 [8] - 支持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先行先试科技金融创新政策 [8] - 高水平建设北京中关村 济南 长三角等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8] - 在北京 上海 广东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8] 开放合作 - 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便利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