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加大科技创新金融供给,上半年科技保险同比增长76%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17:42
广东科技金融政策与试点 - 广东金融监管局推动科技金融"三项试点"全面落地 包括AIC股权投资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2] - 截至2025年6月末 广东科技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3227亿元 [2] - 2025年1-6月 广东科技保险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11万亿元 同比增长76% [2] 科技保险产品发展现状 - 广东科技保险产品已覆盖财产损失 责任 保证保险等多个类型 涉及设备 研发 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等环节 [2] - 广东保险机构落地多项全国"首单"科技保险业务 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与投融资支持 [2] - 截至2025年6月 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已为1.6万家科技企业提供11.84万亿元风险保障 [4] 国家政策支持方向 - 2024年12月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出推动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 完善配套支持措施 [2] - 2025年4月 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优化科技保险保障服务 [3] - 2025年5月 七部委提出将建立科技保险发展协调机制 优化支持政策 [3] 科技保险发展面临的挑战 - 广东省尚未出台统一科技保险支持政策和保费补贴机制 中小企业认知不足 [3] - 科技保险产品存在通用化问题 与创新体系和产业布局融合度不足 [3] - 科技创新领域技术更新快 风险复杂 历史数据匮乏 对保险机构专业能力要求高 [3] 未来发展方向 - 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将聚焦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计划深化与政府 科技部门及产业园区合作 推出普惠型产品 探索"费改保"新模式 [4] - 已创新推出高企认定费用损失保险 "科惠保"等特色产品 填补保障空白 [4]
★从风险保障到融资活水 保险业双向赋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保险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保险业从负债、投资两端双向发力,持续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民营企业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和资金需求 [1] -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1] - 保险业要持续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应针对民营经济的特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保险和风险管理方案 [1] 丰富保险产品体系 - 中国人寿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客户的定制化产品"员福保"意外险组合产品,为企业员工提供风险保障 [2] - 大地保险推出"汽修保""装修保""舌尖保"等专属保险产品,满足汽车维修行业、装修类小微企业、餐饮小微企业的特定保险需求 [2] - 人保财险推出出口特定合同信用保险、物流服务出口信用保险、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等产品,为外贸企业保驾护航 [2] - 针对不同行业民营经济特点,保险业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体系,开发多种保险产品,满足其多样化的保险保障需求 [2] 支持科技创新 - 国寿财险成立近70个科技保险支公司及专营团队,着力发展"三首"类保险,积极培育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保险 [3] - 国任保险创新建立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模型,采用"保险+服务"的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风险解决方案 [3] -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是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近3倍,科技保险提供保障超过2万亿元 [4] - 金融监管总局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两项保险补偿试点已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万亿元 [4] 提供资金支持 - 国寿资产发起设立"中国人寿-北京科创股权投资计划",规模5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5] - 中国人保集团发起设立合计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健康养老基金、科创基金、现代化产业体系基金等 [5] - 多家保险公司加强与政府、银行等方面的合作,建立"政银保"合作模式 [6] - 今年前4个月,银行业、保险业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新增融资约17万亿元 [6]
从“散点创新”迈向“体系搭建” 政企险联手畅通科技企业保障路径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02:46
科技企业保险保障途径 - 当前科技企业获得保险保障主要有三种途径: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定制保险产品、在各地监管部门牵头搭建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中寻找合适产品、利用当地政府推出的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2][3] - 科技保险正从"散点创新"迈向"体系搭建",保障路径逐步畅通,但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 [3] 险企联合定制模式 - 华电珙县与集美大学联合国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获得298万元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保障 [5] - 平安产险在无人机领域提供风险保障超900亿元,针对低空经济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产品 [5] - 汽车芯片企业通过定制化方案解决传统产品难以覆盖的研发风险问题 [5] - 联合定制模式帮助保险公司化解风险识别难、定价难等痛点,但存在方案推广复制难的短板 [6] 科技保险产品体系构建 - 上海金融监管局牵头构建"1+3+6+174"科技保险产品体系,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全链风险保障机制 [7] - 2024年上海财险业为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签发保单14.7万件,累计风险保障4100亿元 [7] - 创新药研发面临多重不确定性,监管部门主导体系可推动保险机构融入全生命周期服务 [8] - 2024年上海科技保险保费收入50.6亿元,风险保障金额超25万亿元 [8] 政府保费补贴政策 - 云南省拟将387个险种纳入保费补助范围,每家年度最高补助20万元 [9] - 河北省对A类科技保险产品给予最高50%补贴 [9] - 河南省按实际保费30%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20万元 [9] - 补贴政策有效降低企业投保门槛,但覆盖范围仍需扩大 [10]
江苏省首单科研仪器共享损失补偿保险落地苏州
仪器信息网· 2025-06-24 15:02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保险创新 - 江苏省首单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损失补偿保险落地苏州 该保险方案有效解决设备损坏责任界定难、承担难、追偿难等痛点 消除仪器持有单位不敢共享的顾虑 [1][2] - 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为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超400万元风险保障 覆盖价值超千万元的高端科研仪器 [2] 保险方案设计特点 - 创新融合"共享经济+科技保险"模式 重点覆盖因设计缺陷、安装错误、操作失误导致的设备损坏或灭失风险 [3] - 该保险既保障仪器持有单位权益 又降低中小微科创企业使用高端设备的门槛 通过市场化手段打通科研资源共享障碍 [3] 实施效果与行业影响 - 苏州苏大研究所检测团队表示 保险对操作风险的保障使其更有信心在检测服务中充分使用高端设备 可提供更全面高端的检测服务 [3] - 苏州市科技部门计划联合仪器管理部门、高校院所及维修单位 推动更多科研仪器"走出实验室" 释放科技资源共享效能 [3] 企业背景信息 - 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长期为医疗器械及原材料研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拥有价值超千万元的高端科研仪器 [2] - 该公司此前因担忧设备意外损坏风险 部分高端设备未能实现充分共享 此次保险方案解决了核心痛点 [2]
江苏省首单科研仪器共享损失补偿保险落地苏州
苏州日报· 2025-06-21 07:31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保险 - 全省首单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损失补偿保险落地苏州 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为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超400万元风险保障 [1] - 保险方案解决科研仪器共享中设备损坏责任界定难 承担难 追偿难等痛点 减少仪器持有单位不敢用 不愿共享的顾虑 [1] - 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拥有价值超千万元的高端科研仪器 长期为医疗器械及原材料研发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1] 保险方案创新 - 保险方案融合"共享经济+科技保险"模式 覆盖因设备设计缺陷 安装错误 操作失误等导致的损坏或灭失风险 [2] - 举措消除科研仪器持有单位安全顾虑 扫清中小微科创企业使用高端设备的瓶颈 打通科研资源共享"最后一公里" [2] - 研究所检测团队负责人表示 保险对操作风险的保障使其更有信心在检测服务中充分使用高端设备 提供更全面 更高端的检测服务 [2] 政策推动与未来规划 - 市科技部门将联合仪器管理部门 高校院所及仪器维修单位 推动更多科研仪器"走出实验室" 释放科技资源共享效能 [2] - 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响应国家鼓励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政策 已对外开放检测设备服务 [1]
盘前必读丨创新药再迎利好;渤海汽车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6-17 07:42
市场观点与趋势 - 机构认为A股对外部冲击逐渐脱敏,将延续震荡上行[1] - AI概念有望推动算力、游戏、影视等板块发展[1][12] - 科技成长或将成为扩张主力,消费复苏呈现分化趋势,建议维持"哑铃策略"[12] 美股市场表现 - 周一美股全线反弹,道指涨317.30点(0.75%)至42515.09点,纳指涨1.52%至19701.21点,标普500涨0.94%至6033.11点[3][4] - 明星科技股普涨:Meta涨2.90%,英伟达、亚马逊涨1.9%,谷歌、特斯拉涨1.2%,苹果涨1.0%,微软涨0.89%创历史新高[4]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0%,阿里巴巴涨2.7%,京东涨2.0%,百度涨1.5%,网易涨1.3%[4] 大宗商品与汇率 - WTI原油近月合约跌1.66%至71.1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跌1.35%至73.23美元/桶[4] - COMEX黄金期货跌1.01%至3396.40美元/盎司[4]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央行将于2025年6月18日招标发行300亿元6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5] - 大连市、湖北省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5] - 国家药监局拟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符合要求的申请30个工作日内完成[6] - 上海监管局推动科技保险发展,对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求[7] 银行业与融资 - 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完成1200亿元、1650亿元A股定增,四大行合计募资达5200亿元[6] 公司动态 - 渤海汽车拟收购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股权,新增外饰件、座椅骨架等业务,股票6月17日复牌[8] - 新华网控股股东变更为新华投控(持股51%),实际控制人仍为新华社[9][10] - 美的集团拟50亿-100亿元回购股份,70%以上用于注销减资[11] - 韦尔股份证券简称6月20日起变更为"豪威集团"[12] 行业合作与数据 - 诺和诺德与阿里健康合作打造体重管理专区[7] - 江苏省足球联赛期间国内航线赴江苏旅客量超262万人次(同比+5%),扬州泰州机场旅客量增29%[7]
科技保险迎来政策红利期,如何撑好创新“防护伞”
北京商报· 2025-06-16 20:43
科技保险政策支持 - 上海出台《关于推动上海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匹配的科技保险体系,强化保险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3] - 政策从重点领域保障、产品服务创新、专业能力提升等方向发力,包括支持重大科研任务、中小企业标准产品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及产业链保险模式创新 [3] - 武汉提出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鼓励设立专营机构,探索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共保体 [4] - 深圳明确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支持"20+8"产业集群,金融监管总局正联合科技部制定全国性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 [4] 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末,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6000亿元 [6] - 全国首单密集落地,如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全球)、生成式AI内容侵权责任保险等 [6] - 科技保险市场规模扩大但整体不成熟,面临风险控制机制缺失、历史数据不足等挑战 [6] - 保险公司缺乏科技领域风险评估能力,导致产品定价高、定制化推广难,覆盖面和精准性待提升 [7] 行业痛点与需求 - 科技研发成本高、成功率低且技术壁垒强,保险公司难以精准评估风险 [7] - 复合型人才匮乏,既懂保险又了解科技的专业团队不足制约产品创新 [7][8] - 科创企业资金有限,优先投入研发生产,对科技保险认知不足导致需求端疲软 [7] - 河北、江苏等地已开展科技保险补贴行动以提升企业投保积极性 [7] 未来发展建议 - 保险公司需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及政府合作,研究行业趋势开发贴合需求的产品 [8] -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引进懂科技懂金融的经营管理人才 [8] - 运用数字技术构建一站式信息平台,积累数据建立风险模型解决信息不对称 [9] -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创新定价方式,政府主导构建科技企业风险评价指标 [9]
从 “碎片化” 到 “全链条”:上海发布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6:1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上海金融监管局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出台《关于推动上海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技保险体系 [1] - 政策首次系统性提出打造保险产业与未来产业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 [1][2] 保障体系与产品创新 - 强化科技保险对重大科研任务、产业集群突破和未来产业培育的支持,研究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标准产品以降低风险成本 [2] - 引入"沪科积分"探索精准定价,推动人工智能在保险垂直领域应用,创新以"链主"企业为牵引的产业链保险模式 [2] - 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飞机等产业定制系统性保障方案,一季度科技保险风险保障达2572亿元(同比+16%) [3] 未来产业与前沿科技布局 - 聚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提供研发至产业化各环节的定制化服务 [3] - 上海科技保险起步于2010年科技履约贷模式,临港新片区持续推进创新引领区建设 [3] 能力建设与生态协同 - 鼓励大型保险机构在专项考核、专属产品、专业人才等方面加快建设,研究适配科技保险的监管方法 [2] - 推动"保险+服务+技术"生态闭环,建立专家库与数据共享机制,开展技术成熟度评价等标准化建设 [4] 国际化与制度创新 - 依托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整合全球资源,为出海企业提供跨境风险防御能力 [5] - 试点特殊风险转移工具吸引社会资本,探索保贷投联动模式,科技保险纳入科技创新券支持范围 [5]
上海科技保险新政落地,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第一财经· 2025-06-16 14:5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上海金融监管局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上海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匹配的科技保险体系 [1] - 该政策标志着上海在科技与金融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通过保险工具创新与生态重构加速破解科技创新中的风险瓶颈 [1] - 政策从重点领域保障、产品服务创新、专业能力提升等方向发力,全链条护航科技创新 [1] 重点保障领域 - 强化科技保险对重大科研任务、产业集群突破和未来产业培育的支持 [2] - 重点关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的发展需求,构建适配创新的保险保障体系 [2] - 聚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类脑智能、脑机接口、6G、硅光、第四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提供定制化服务 [2] 产品创新方向 - 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保险产品矩阵 [2] - 推动研发费用损失补偿保险、研发责任保险、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补偿保险等创新产品落地应用 [2] - 鼓励引入"沪科积分"探索保险精准定价 [2] - 上海保险业2024年在科技保险方面推出多个"首单",包括汽车芯片专属保险、专利海外布局费用损失保险、全球储能系统损失补偿责任保险等 [4] 机制建设与数据支持 - 建立基于"沪科积分"评价的企业阶梯式支持计划,实现财政资金精准滴灌 [3] - 建立科技保险产品目录与科技型企业名单双向互推机制,推动跨部门、跨机构数据信息共享 [3] - 将科技保险服务纳入上海市科技创新券政策支持范围 [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上海财险业实现科技保险保费收入50.6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25万亿元 [3] - 网络安全保险服务企业家次同比增长16%,生物医药责任保险服务企业和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2% [3] - 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能够为科技活动各环节提供保障 [3]
上海出台科技保险新政,构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风险保障新生态
快讯· 2025-06-16 14:41
重点领域保障 - 强化科技保险对重大科研任务、产业集群突破和未来产业培育的支持 [1] - 研究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保险标准产品以降低风险成本 [1] 产品服务创新 - 引入"沪科积分"探索保险精准定价 [1] - 推动人工智能在保险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 [1] - 创新以"链主"企业为牵引的产业链科技保险模式 [1] 专业能力提升 - 鼓励大型保险机构在专项考核、专属产品、专业人才、专营机构、专用技术、专配系统等方面加快建设 [1] - 积极研究与科技保险相适配的专业监管方法引导保险业向科技领域深度转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