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积分制
icon
搜索文档
郑州18项举措激活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一池春水”
郑州日报· 2025-07-04 09:15
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政策核心内容 - 郑州市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出台《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系统性规划科技金融发展路径,涵盖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产品服务、市场体系及生态环境四大维度[1][2] - 政策包含18项具体举措,分为金融组织体系建设(5项)、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5项)、金融市场体系建设(4项)、金融生态环境优化(4项)[2] 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 建立银行业专业机构体系、科技保险服务体系、政策性科技金融运营主体管理机制、以耐心资本为主的创业投资体系、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2] - 探索"投贷联动"工作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破冰扩面"行动[3]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 围绕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市战略定制金融产品,设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2][6] - 加强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开发,推进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落地,挖掘企业潜在融资需求[6] - 推广应用"创新积分制",对全市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评级,建立高积分企业"白名单"库,推动"创新积分贷"产品精准投放[3] 金融市场支持措施 - 建立覆盖科创全周期的基金丛林,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完善科技投资退出机制,丰富债券融资渠道[2] - 以政府基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打造"郑创投"品牌活动,搭建"基金+项目"对接平台[3] 产业升级与创新激励 -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科技项目等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主导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4] - 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先进制造业企业额外加计5%抵减[4] - 专利产品2年内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最高奖励500万元,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4] 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 - 统筹运用股权、债权、贷款、保险等手段,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支持[5][6] - 对科技型企业投保的科技保险给予30%保费补贴,单家企业补助不超过20万元[3] - 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框架,加强信贷和债券融资支持,推动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共同发力[6]
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郑州探索建立“白名单”库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35
郑州市科技金融政策 - 郑州市对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创新积分评级,建立高积分企业"白名单"库并定期推送至金融机构,推动"创新积分贷"等产品精准对接 [1][5] - 创新积分制通过量化指标精准刻画企业创新画像,实现"技术流"向"资金流"的高效转化 [5] - 郑州市天使基金配套制度已出台,面向社会征集备投项目和子基金管理机构,打造"郑创投"品牌活动搭建"基金+项目"对接平台 [5] 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 郑科贷业务通过"郑好融"平台建立"投贷联动"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破冰扩面"行动 [6] - 对科技型企业投保的科技保险给予30%保费补助(单家企业上限20万元),形成"基金+银行+保险"服务体系 [6] - 政府基金重点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小型、硬科技企业 [5][6] 产业创新支持政策 - 郑州市围绕"7+20"产业链群建设,聚焦超硬材料国家级集群及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 [7] - 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先进制造业企业额外加计5%抵减 [7] - 专利产品2年内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最高奖励500万元,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00万/50万元 [7] - 国家级/省级中试平台分别奖励100万/50万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7]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 郑州市承担十余项"国字号"改革试验任务,培育创新型企业及高能级平台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 [6] - 重点在郑东新区、高新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产业集群 [7]
刚刚,利好来了!国家外汇局“九箭齐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7:02
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 - 国家外汇局起草《通知》旨在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涉及投资端、融资端和支付便利化三大方面,共包含9项具体政策[1][3] - 政策导向体现外汇管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引资稳资,多项措施基于实地调研中银行和企业的诉求形成[3] 跨境投资便利化政策 - 取消FDI前期费用登记,境外投资者可直接开立账户并汇入资金[6][17] - 取消FDI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资金可直接划转至接收方账户,前期已在19省市试点后推广至全国[7][17] - 允许FDI项下外汇利润境内再投资,明确外资企业和境外投资者的政策依据[9][17] - 推广"科汇通"试点至全国,非企业科研机构接收境外资金可参照FDI企业办理登记和汇兑手续,前期已在16个地区试点[9][17][18] 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 - 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统一提高至1000万美元,通过"创新积分制"遴选的企业额度提高至2000万美元[10][20][21] - 简化跨境融资便利化业务签约登记,不再要求提供审计财务报告[11][20] - 政策调整前部分地区企业外债额度为500万美元,此次统一提升以支持科创企业融资需求[20][21] 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优化 - 取消资本项目外汇收入不得用于购买非自用住宅房产的限制,适应房地产市场新形势[12][23] - 银行可依据客户合规情况自行决定支付便利化业务的事后抽查比例,与外汇展业改革衔接[13][23] - 将港澳居民大湾区购房结汇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境外个人可凭购房合同先行办理结汇支付[14][24]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新体制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金融时报· 2025-06-09 11:23
科技金融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旨在打通科技创新链与资金链堵点,构建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新生态 [1] - 政策核心思路是统筹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多元工具,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引导长期资本进入科技领域 [5] 当前科技金融发展瓶颈 微观层面 - 科技企业(尤其是种子期、初创期"硬科技"企业)面临"两高一轻"特征(高风险、高投入、轻资产),与传统银行信贷体系风险规避和抵押要求不匹配 [2] - 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原创性创新缺乏可比案例导致信任度不足 [2] 中观层面 - 直接融资占比仅10.53%,其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占比仅2.7%,难以匹配科技创新高风险高收益特性 [3] - 创业投资领域呈现"去风险化"趋势,市场化资金萎缩,国有创投在早期"硬科技"项目缺位 [3] 宏观层面 - 科技、金融、产业政策协同不足,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深入理解技术创新 [4] -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不足削弱金融属性 [4] 政策战略部署 创业投资支持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撬动地方及社会资本近万亿元,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和未来产业 [5]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至18省,允许保险资金参与,鼓励社保基金开展股权投资 [6] - 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建立全生命周期容错退出机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 [6] 银行信贷支持 - 扩大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建立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缓解信息不对称 [7] - 科技资源密集区设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占比上限80%、期限10年) [7] 资本市场支持 - 健全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优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企业上市,持续允许未盈利科创企业上市 [8] - 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解决募资问题 [8] 科技保险支持 - 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试点重大技术攻关共保体模式,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国家科技任务 [8] 财政政策支持 -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落实天使投资税收优惠 [9] - 对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风险分担比例和费率优惠以降低融资门槛 [9] 政策落实关键环节 - 动态优化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整合"创新积分制"等工具建立动态机制 [10] - 构建七部门协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避免政策堵点 [10][11] - 确保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运作,平衡政策目标与投资回报,总结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经验 [11] - 培养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上海交大已设立全国首个技术转移硕士项目 [12] - 鼓励地方结合产业优势探索差异化路径,避免"一刀切" [12]
创新积分量化创新能力 引金融活水育科技新苗
新华财经· 2025-06-06 10:31
创新积分制政策推广 - 科技部等七部门发文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积分制",并计划适时推出升级版2.0 [1] - "创新积分制"通过系统化指标、数据和算法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及未来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帮助金融机构识别科技型企业 [2] - 该工具自2020年起试点实施,截至2023年底试点高新区达133家,覆盖全国25个省份,2022-2023年银行为积分企业对接授信超2000亿元 [2] 创新积分制实施效果 - 截至2024年底,科技部征集52万余家科技型企业信息,推荐7万多家企业给21家全国性银行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7000多家企业与银行签约金额超880亿元 [4] - 农业银行截至3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9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500亿元,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对接企业超4.1万家,签约合同金额超410亿元 [5] - 上海某地下设备头部企业获得农业银行7600余万元贷款支持技术研发 [5] 地方创新积分制实践 - 湖北省印发实施办法,运用"创新积分制"建立知识价值信用评价模型,实现纯线上、纯信用融资 [7] - 四川省提出到2027年完成3万家科技型企业积分评价,推动科技企业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 [7] - 多地着力突出创新积分制特色,在"全国版"基础上推出地方版本 [7] 创新积分制未来发展方向 - 科技部将以更大力度推行"创新积分制",包括推出升级版2.0,开展数智底座建设,拓宽场景应用等 [7] - 建议未来指标体系更加精细化与动态化,深入刻画行业特性与企业发展阶段差异,拓展数据维度 [7] - 评价机制可更加智能化,应用场景可更加多元化,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高评价效率和客观性 [8]
七部门再出“组合拳” 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3 08:44
■本报记者郝飞 当前,科技型企业资产多以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为主,缺乏土地、房产等传统抵押物,难以 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要求,导致融资受限,对于首贷户更是如此。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运用科技企业创新积分提升首贷率,不仅有助于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激 发企业创新活力,还为金融机构拓展业务领域、优化信贷结构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科技企业创新 积分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有望为更多科技型企业成长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日前,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的若干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 "'创新积分制'是2022年科技部推出的一项创新性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它通过一套系统化、结构化的指 标、数据和算法,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绩效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科学的评价,目的是帮助金融 机构更加精准地识别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属性。"科技部副部长邱勇在5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 会上表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支持银行综合运 用科技企业创新积分等多方面信息,提升科 ...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如何更“解渴”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4
还要增强机制创新,让金融机构"看懂"科创企业的专利价值、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进一步打破行业信 息壁垒,强化部门联动、数据共享。2024年,依托"创新积分制",中国人民银行与科技部遴选创新能力 和成长性较强的科技型企业,将企业信息推送给21家全国性银行。未来,要进一步推广"创新积分制", 优化创新积分评价核心指标,减少信息不对称,让金融机构为科创企业精准"画像"。 也应看到,仍有不少科创企业"喊渴",一些金融机构"喊难",科技金融需要解决的难点、痛点依然突 出。比如,科技型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求也有所不同,我国金融体系还未能提供与之相匹配、 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又如,一些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往往缺乏经营数据和信用记录,导致金 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其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接下来,要在树立目标的基础上出实招、硬招。《政策举措》提出,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 引导作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设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截至去年11 月15日,借助新工具,各金融机构已与1737个企业和项目签订贷款合同近4000亿元。不久前,为支持加 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科 ...
直面关切全力护航 稳企发展有“实招”
新华网· 2025-05-26 08:10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活则经济活。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我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 峻,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面对风险挑战,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部署直面企业关切,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应对困 难挑战。 加强融资支持助企纾困 在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家化工厂内,聚醚多元醇装置高速运转,一批出口非洲的订单正紧锣密鼓地赶工发货。 鑫岳化工集团的工作人员在厂房前。新华社记者 王欢 摄 在政策支持下,企业通过连续法装置工艺的开发和技术提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性能,在细分市场获得更多话语权。 鑫岳化工集团总经理助理孟龙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开拓市场拿订单。同时我们也规划了二期35万吨的产能, 为实现2026年外贸份额继续翻一番打下坚实基础。" 天山(邯郸)瓷业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在工作中。新华社记者 岳文婷 摄 鑫岳化工集团(德信化工)经理潘建华介绍,"一季度,我们的生产比去年同期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是一个比较满负荷的状态。现在一个月 的产量大概在两万多吨吧。" 3月25日,山东即墨一家智慧纺 ...
央行、证监会等四部门发声,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 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3 19:51
文/《 清华金融评论 》 周茗一 国 务 院 新 闻 办 公 室 于 2025 年 5 月 22 日 ( 星 期 四 ) 下 午 3 时 举 行 新 闻 发 布 会 , 请 科 技 部 副 部 长 邱 勇, 中 国 人 民银 行副 行 长、 国 家 外 汇 局 局 长 朱 鹤 新,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中国证监会首席 风 险 官 、 发 行 监 管 司 司 长严 伯 进 介 绍科 技金 融 政策 有 关 情 况 , 并 答 记 者 问。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 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 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 7 个 方面,提出了 15 项政策举措,既有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级,也有增量政策的创新供给,可谓"干货"满 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创业投资是支持 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次《政策举措》重点围绕畅通创业投资 ...
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 4部门详解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央视网· 2025-05-23 15:48
央视网消息: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应对外部风险挑战都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对金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近日印发,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链条的金融服务。5月22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其中的关键举措进行了详细解答。 信贷是大部分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介绍,将提升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监管发行司司长严伯进介绍,用好用足现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积极稳妥实施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推动新的典型案例落地。 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推荐符合条件企业 在精准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方面,中国证监会介绍,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支持优质的红筹科技 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中国人民银行:提升科技贷款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创新积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精准配置。截至2024年底,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 共向21家全国性银行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荐了7万多家符合条件的企业。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