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市场科技板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协发布上半年债券承销数据:科技创新债爆发式增长 中小券商细分领域突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22:32
科技创新债券 - 2025年上半年科技创新债券承销金额达3813.91亿元,同比增长56.5%,参与券商从45家增至68家 [1][2] - 中信证券以711.01亿元主承销金额排名第一,中信建投以631.7亿元位列第二,两者构成第一梯队 [5] - 科技创新债券增长与债市"科技板"上线密切相关,"科技板"精准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债券 [6] 券商市场份额 - 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海通、中金公司、华泰联合在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家数中排名前五 [2][3] - 中小券商差异化突围明显,财信证券在低碳转型债券承销家数排名第一,五矿证券在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承销家数和金额均排名第一 [1][7][11] 低碳转型债券 - 2025年上半年低碳转型债券承销金额83.5亿元,涉及17家券商承销14只债券 [7] - 财信证券以1.5家主承销家数位居榜首,国泰海通和国新证券以10亿元主承销金额并列第一 [7][9]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 - 2025年上半年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承销金额118.2亿元,涉及32家券商承销30只债券 [11] - 五矿证券以4家主承销家数和11亿元主承销金额均排名第一,长江证券和财达证券分别以10亿元和9亿元位列第二、第三 [11][13]
资金抢疯了!首批10只科创债ETF首日疯狂“吸金”超470亿,规模单日飙增1.6倍
格隆汇· 2025-07-18 11:52
科创债ETF上市表现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首日总成交额达809亿元,单日售罄并引发市场热捧 [1] - 成交额排名前三的ETF分别为鹏华(183.61亿元)、嘉实(157.27亿元)、富国(118.75亿元),换手率均超395% [1][3] - 所有产品换手率均高于98%,其中鹏华ETF换手率最高达612.17% [1][3] 资金流动与规模增长 - 债券ETF市场单日净流入494.05亿元,科创债ETF贡献474.88亿元,占比96.12% [5] - 10只科创债ETF总规模从募集时的289.88亿元飙升至765.17亿元,单日增长164% [5] - 华夏ETF净流入规模最大(112.2亿元),最新规模达141.85亿元 [7] 政策与市场背景 - 2025年3月起政策推动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交易商协会创新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9] - 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科创债发行规模达3.27万亿元,存续余额2.45万亿元 [9] - 参考历史案例,8只信用债ETF纳入质押库后规模从240亿元增长至2000亿元 [9] 产品特性与投资价值 - 底层资产关联国家战略产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债券),形成"产业升级-信用增强-估值提升"传导机制 [10] - 跟踪指数成分券来自AAA级科创债,三大交易所指数平均久期3.27-3.81年,样本券余额超1万亿元 [10] - 利率敏感特性使其在利率下行周期可同时获取票息收益和资本利得 [10] 机构观点与市场预期 -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质押红利预期推动信用债ETF规模爆发,科创债ETF正形成抢券行情 [11] - 华夏、易方达等公司已申请将科创债ETF纳入回购质押库,预计将提升产品配置价值 [9] - 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流入,打造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制度闭环 [11]
科创债ETF,会是下一个债基「爆款」吗?
搜狐财经· 2025-07-07 11:29
科创债ETF获批与发行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于7月2日获批并进入发行期,跟踪上证、中证、深证AAA科创债指数三类标的 [3] - 科创债ETF作为创新产品,契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 [3] - 科创债市场规模已达3.2万亿发行总额,2.39万亿债券余额,为ETF提供成熟基础 [7] 科创债政策推动 - 2024年5月三部委联合发布"5月新政",拓宽发行主体范围并鼓励中长期资金配置 [6][8] - 新政允许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用于私募基金设立和扩募,此前仅限创投基金和政府产业基金 [9] - 政策通过增信创新、流动性支持(如质押折扣上浮、做市机制优化)提升市场容量 [12][14] 科创债市场特征 - 发行主体99%为央国企,央企与地方国企各占50%,行业集中于建筑工程、电力等 [24] - 成分券信用等级高,AAA主体评级占比70%以上,中证隐含评级AA+及以上 [20][21] - 上证AAA科创债指数久期约4年,2022-2025年累计回报14.11%,年化波动率1.57% [28][29] 科创债ETF产品优势 - 首批产品跟踪指数包含651只成分券,权重最高1.064%,风险分散 [25][26] - 相比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ETF政策支持更强、久期更长、历史收益更高 [34] - T+0交易机制提供灵活性,适合债券牛市中对高票息和长久期信用债有需求的投资者 [33][35] 发行主体资质要求 - 科创企业类需研发投入占比≥5%或累计超6000万元,科技收入占比≥50% [17] - 科创投资类需主体评级≥AA+且创投收入占比≥30%,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不低于70% [17] - 科创升级类无强制科创属性要求,但需聚焦产业升级需求 [17]
GP抢滩科创债
FOFWEEKLY· 2025-06-30 18:26
科创债市场概况 - 科创债是专为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专项公司信用类债券,核心定位是通过债券市场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渠道 [4] - 截至2025年6月15日,股权投资机构累计发行科创债405只,发行规模3142亿元,涉及165家企业 [3][15] - 2025年5月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后,单月发行规模突破230亿元,民营机构参与度提升 [17][26] 发行主体特征 - 发行主体以高信用等级为主:AAA级占比70%,AA+级19%,AA级11% [20][23] - 国有企业主导市场:国资机构占比97%(地方国企87%),民营企业不足3% [26] - 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和四川为发行规模TOP5地区,与股权投资基金活跃区域一致 [41] 产品结构特点 - 期限匹配创投周期:平均期限4.98年,3-5年期占比76%,10年期仅49只 [29][32] - 利率优势明显:政策支持使发行利率普遍低于普通债券,但2025年起5年期AAA级科创债利率反超普通公司债 [35][39] - 资金使用灵活:可用于直投、基金出资或孵化平台建设,允许置换发行前12个月内科创领域投资支出 [12] 市场发展动态 - 发行规模持续增长:月均发行额从2022年35亿元增至2025年165亿元,2025年5月峰值达230亿元 [17] - 政策红利显著:审核周期缩短、税收补贴、二级市场流动性支持(部分债券首日换手率15%) [11][12] - 结构性矛盾突出:民企参与度低、期限与科创项目周期错配、风险定价机制待完善 [46] 交易结构与功能 - 典型交易结构通过债券募资直接/间接投入科创企业,依赖技术产业化收益形成偿债现金流 [7] - 核心功能包括缓解募资压力(尤其险资/银行理财子配置需求)、整合政府/产业资源、提升品牌效应 [10][12] - 做市商制度增强流动性,部分债券上市首日换手率达15%,高于普通公司债 [12]
首都国企扬帆债券市场科技板,第一创业深耕科技金融大文章
中国证券报· 2025-06-27 05:25
债券市场科技板启航 - 债券市场创新设立"科技板"旨在强化对科创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资本动能 [1] - 5月6日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从主体扩容、产品设计等多维度打造科创债市场生态 [2] - 政策组合拳下,债市科技板正式启航 [2] 北京国企示范发行科创债 - 北京国企成为登陆科技板的首批实践者和示范主力军 [2] - 一创投行助力首创集团发行科创债6只共100亿元,5年期票面2.05%,10年期票面2.41% [2] - 一创投行助力金隅集团发行科创债10亿元,3+N票面2.13%,完成100亿元科创债批文发行 [2] - 京投公司发行科创债2只共35亿元,首钢集团发行科创债5只共60亿元,北京市燃气集团发行科创债2只共40亿元 [3] - 北京国企累计发行科创债115亿元,形成"北京国企科创债"市场品牌 [3] 北京国管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 北京国管构建科技金融完整生态圈,为市属国企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资金支持 [3] - 北京国管构建以FOF、VC、PE为一体的市场化基金体系,加强科创和高精尖产业领域投资 [4] - 北京国管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发挥"链主单位"作用,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 [4] 第一创业科技金融布局 - 第一创业战略目标契合科技金融发展,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4] - 第一创业固收业务条线参与40余只科创债分销业务,助力首批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创债发行 [5] - 第一创业创新运用金融科技,eBOND信创版本荣获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最佳落地实践案例 [6] - 一创投行2024年信用类债券承销规模行业前30名,北京国企承销规模行业第3名 [6] - 一创投行2023年和2024年科创债承销规模均行业前15名,助力9家北京国企发行22只科创债共301亿元 [6] 北京模式创新 - 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在重塑科技企业融资生态 [6] - 北京国资体系率先示范,形成国资引领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科技-产业-金融"新良性循环 [7] - 特色鲜明的全周期科创金融服务链使北京在金融服务科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7]
13.5亿,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来了
投中网· 2025-06-22 11:22
核心观点 - 全国首批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君联资本等5家机构合计发行规模达13.5亿元,标志着创投机构探索新的募资路径 [5][6][12] - 政策推动是创投机构发债的关键因素,央行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并创设风险分担工具,降低民营机构发债门槛 [6][14][17] - 首批科创债在风险分担机制上实现创新,采用"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或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 [9][10][11] 政策背景 - 2024年3月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创新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 [6][14] - 2024年5月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公告明确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并创设风险分担工具提供增信支持 [17] - 政策沿革:2017年试点"双创债",2021年升级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试点,2022年5月正式推出科创债 [14] 首批发行案例 - **君联资本**:发行规模3亿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2.05%,采用中债信用增进全额担保+中关村科技担保反担保模式 [8][9] - **中科创星**: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5+5年,票面利率2.10%,由中债信用增进与西安投融资担保联合增信 [10] - **东方富海**: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10年,票面利率1.85%,中债信用增进与深圳高新投融资担保合作增信 [10] - **毅达资本**:发行规模1.5亿元,期限3+2年,票面利率2.33%,采用风险分担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 [11] - **金雨茂物**:发行规模1亿元,期限3+2年,票面利率2.69%,资金投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 [11] 行业影响 - 民营创投机构长期受限于轻资产运营模式与评级障碍,新政通过风险分担机制破解融资难题 [9][16] - 头部机构如启明创投已着手注册或计划发行科创债,但当前参与主体仍以头部玩家为主 [17] - 对比国资机构(如上海国投、中国诚通控股),民营机构发债规模占比仍较低,反映市场结构性差异 [15][16]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在管科创基金出资、投资科创企业或置换相关股权投资,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8][11]
中资离岸债风控周报:一级市场发行平稳 二级市场涨跌不一
新华财经· 2025-05-24 09:38
一级市场发行情况 - 本周共发行18笔中资离岸债券,包括4笔离岸人民币债券(33.3396亿人民币)、11笔美元债券(33.429亿美元)、3笔港币债券(815.31亿港币)[2] - 发行方式包括直接发行(9只)、担保发行(3只)、维好协议+担保发行(3只)、银行备用信用证SBLC方式(2只)[2] - 人民币企业债单笔最大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中国建设银行香港分行发行),最高票息6.9%(潍坊市海洋投资集团发行)[2] - 美元企业债单笔最大规模为10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香港分行发行),最高票息6.925%(中国宏桥集团发行)[2] 二级市场表现 - 中资美元债综合指数周度下跌0.06%至241.2,投资级指数下跌0.07%至233.82,高收益指数下跌0.03%至237.22[3] - 地产美元债指数下跌0.33%至180.87,城投美元债指数上涨0.12%至148.55,金融美元债指数上涨0.06%至282.23[3] - 涨幅最大债券:弘阳地产REDSUN 7.3% 5/21/24(周涨63.71%至1.84)[3] - 跌幅最大债券:弘阳地产REDSUN 9.5% 9/20/23(周跌73.33%至1.95)[4][6] 基准利差变化 -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扩大至285.32bp,较前周扩大8.73bp[7] 评级调整 - 标普确认中国旅游集团"A-"评级(展望负面)[10] - 穆迪下调仁恒置地至"B2"(展望稳定)[10] - 穆迪将中航租赁"Baal"评级列入下调审查[10] - 中国诚信撤销郑州路桥建设投资集团评级[10] 国内政策动态 - 央行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债,提供灵活分期发行、简化信披、手续费减免等便利[12] - 4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跨境资金净流入173亿美元[13] - 上清所全额减免境外机构投资者账户维护费[14] 海外市场动向 - 美国减税法案推高美债收益率,10年期升至4.62%,30年期达5.15%[15] - 日美长期国债拍卖遇冷,日本20年期投标倍数2.5倍(2012年来最差),美国20年期需求不佳[16] 公司动态 - 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获超70%持有人支持[17] - 中国宏桥发行2.7亿美元6.925%优先票据(2028年到期)[18] - 旭辉集团公布境内债重组方案,涉及7只债券本金余额100.6亿元[19] - 万科获深圳地铁集团42亿元借款,以万物云股票作为质押[20]
深交所首笔科创债借贷交易落地!万亿市场注入新活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12:28
深交所首笔科创债交易 - 广发证券成功落地深交所首笔以科创债为标的的债券借贷交易 并于次日完成质押入库和通用质押式回购交易 [1][2] - 交易模式为兴业银行出借科创债给广发证券 后者通过质押回购融资 提升债券流动性 [2] - 该创新联动债券借贷与质押式回购 有助于增强科创债二级市场活跃度与融资能力 [2] 科创债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5月7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科创债支持公告 深交所同步推出优化做市及质押融资等交易机制的通知 [2][3] - 交易所债券市场已成为科技企业重要融资渠道 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 2024年发行539只规模0.61万亿元 同比增64% [1][3] - 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科创债 规模超2500亿元 [3] 科创债资金投向与行业影响 -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半导体 人工智能 新能源 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 [3] - 政策驱动下科创债发行规模或加速放量 产品创新将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与收益空间 [4] - 市场深度和韧性有望增强 实现收益性 安全性 流动性更优平衡 [4]
全国科技支行达2178家!将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揭榜挂帅”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17:41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涵盖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七个方面,共15项政策举措 [2] - 政策包括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创投机构发债融资 [2] - 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结构,扩大规模并降低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建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 [3]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灵活分期发行、简化信息披露、减免手续费等差异化安排,已有100家机构发行科创债券超2500亿元 [6][7] 资本市场支持 - 科创板设置五套上市标准,其中四套不要求盈利,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40% [9] -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超90%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9] - 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1400余单(同比增4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组650余单 [10]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投项目超10万个,在投本金超4万亿元,90%科创板及北交所公司获其投资 [10] - 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2024年发行539只(规模0.61万亿元,同比增64%) [10] 银行保险机构服务 - 全国设立科技支行2178家,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20%) [14]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规模达2220亿元(第三批600亿元待批) [15] -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期限从7年延至10年,贷款占比从60%提至80% [15] - 保险业2023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6000亿元 [20] 区域与试点创新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率先试点科技金融政策 [19] - 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揭榜挂帅",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探索特色实践 [18][19] 科技保险发展 - 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万亿元 [19] - 调整保险资金投资科技企业风险因子至0.4,科技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按90%计算 [20] - 正在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优化服务体系 [20]
央行:目前将近有100家左右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金额超过2500亿
第一财经· 2025-05-22 15:46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支持 - 人民银行会同多部门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创债券产品体系 [1] - 科技板对债券发行交易制度作出差异化安排,包括灵活分期发行、简化信息披露、自主设计债券条款、减免手续费等6项措施 [1] - 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已于5月7日发布公告,具体措施正在落地实施中 [1] 股权投资机构支持政策 - 股权投资机构被列为3类发行科创债券主体中最需要支持的对象,因其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 - 股权投资机构面临轻资产、长周期特点与发债融资期限短、成本高的矛盾 [2] - 科技板将创设风险分担工具,通过再贷款资金、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并延长期限 [2] 市场实施情况 - 政策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2] - 目前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2500亿元 [2] -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科技板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机制以发挥更大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