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企业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2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调研上市公司超2100次
证券日报· 2025-10-11 00:06
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布局 - 在政策引导下,银行理财子公司今年加大权益市场研究力度,加码布局权益投资 [1] - 前三季度2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达1762家,调研次数超过2100次 [1] - 调研主要集中在工业器械、电子元件、电气部件与设备、医疗保健设备、集成电路等科技属性强的领域 [1] 重点机构调研活动 - 宁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调研活跃度居前,调研总次数分别为301次、288次、241次,调研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224家、222家、191家 [2] - 杭银理财、汇华理财、建信理财、工银理财调研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100家 [2] - 宁银理财积极参与A股IPO网下打新,工银理财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基石投资 [2] 调研标的偏好 - 前三季度理财子公司调研科创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458家、426家,合计占调研总数的50.17% [3] - 宁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调研科创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100家 [3] - 重点关注新能源、通信、消费、医药等行业内科技含量高的上市公司,例如宁银理财关注中集车辆、瑞迈特、新天绿能,招银理财关注普蕊斯、东芯股份、中控技术,兴银理财关注汇川技术、伟思医疗、东芯股份 [3] 权益市场布局路径 - 理财子公司通过参与上市公司定增、IPO网下打新、港股基石投资、加大含权产品供给、布局指数化投资、增配科创债ETF等多元路径布局权益市场 [2] - 增强权益投研能力是长期课题,以应对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和满足客户需求 [4] - 依托银行对企业端的信贷数据和客户资源,优先调研和投资有信贷合作的优质企业,实现风险可控下的收益增长 [4] 战略方向与行业趋势 - 重点关注科技属性强的上市公司,反映对可持续、高增长优质资产的战略判断,也是响应国家支持科创产业政策的体现 [5] - 科技企业成长空间大,有助于优化理财产品收益结构和增强产品竞争力 [5] - 预计未来理财资金将增配权益资产,推动行业从固收为主向多元资产配置转型 [5]
万润科技出资10000万元成立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
金融界· 2025-08-10 00:14
公司动态 - 深圳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000万元成立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8月8日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源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人民币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 [1] - 深圳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100%股份 [1] 行业信息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经营范围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销售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和销售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其他电子器件制造和电子产品销售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开发、咨询、交流、转让和推广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与销售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和信息咨询服务 [1] - 深圳万润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进出口和货物进出口 [1]
太火了!A股赴港上市热度攀升,高盛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6-13 06:50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港股股票融资总额已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规模较2023年近乎翻倍[1] - 2025年港股IPO融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一,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政策利好、科技发展及监管审批提速[2] - 预计2025年港股IPO规模将达到200-250亿美元,其中A股公司贡献约80%[3] 国际投资者动向 - 国际长线投资者数量显著增加,从2023年的3-5家增至2024年的20家以上,认购倍数明显提升[3] - 尽管4月受"对等关税"影响部分投资者犹豫,但5月国际资金加速流入,整体影响有限[3] - 当前港股市场优质项目供不应求,机构投资者难以获得基石份额[4] A股企业赴港上市 - 截至2024年6月11日,超40家A股企业拟赴港上市,其中20余家已递表港交所[5] - 赴港上市热潮源于香港资本市场的高效融资及监管审批加速[6] - 消费类、行业龙头类及部分科技企业最受港股投资者欢迎[6] AH股价差分析 - AH股价差由市场供需决定,不会因赴港上市A股公司增多而本质改变[7] - 历史上H股曾长期对A股保持溢价,价差现象属正常市场表现[8] 企业赴港上市建议 - 企业需评估国际业务需求,市值过小的公司在港股运作空间有限[6] - 投资者偏好盈利能力强、模式清晰、风险较小的企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