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H股价差
icon
搜索文档
太火了!A股赴港上市热度攀升,高盛最新发声
天天基金网· 2025-06-13 15:09
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4年股票融资规模较2023年近乎翻倍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股票融资总额预计超过2024年全年 [1] - 2025年港股IPO融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一 预计全年规模在200亿-250亿美元 其中A股公司贡献约80% [1] - 国际长线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 单个IPO项目认购机构从3-5家增至20家以上 认购倍数明显增加 [2] 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经济利好政策持续推出 科技发展提升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关注度 [1] - 内地企业赴港IPO备案审批速度大幅提升 先A后H公司审批效率提高 [1][2] - 香港资本市场融资便利性高 截至6月11日超40家企业拟赴港上市 其中20余家已递表 [2] 投资者偏好与市场特征 - 投资者回归基本面逻辑 偏好盈利能力清晰、风险较小的消费类及行业龙头类企业 [3] - 热门科技赛道需符合盈利逻辑 否则市场接受度有限 [3] - 港股市场供给不足 优质项目出现机构投资者难以获得基石份额的情况 [2] AH股比较分析 - AH股价差由市场供需决定 两地生态差异导致价差长期存在 [3] - 2010年前后H股对A股普遍存在溢价现象 价差波动属正常市场行为 [3] - 企业需评估自身国际业务需求 市值过小公司在港股资本运作空间有限 [3]
太火了!A股赴港上市热度攀升,高盛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6-13 06:50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港股股票融资总额已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规模较2023年近乎翻倍[1] - 2025年港股IPO融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一,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政策利好、科技发展及监管审批提速[2] - 预计2025年港股IPO规模将达到200-250亿美元,其中A股公司贡献约80%[3] 国际投资者动向 - 国际长线投资者数量显著增加,从2023年的3-5家增至2024年的20家以上,认购倍数明显提升[3] - 尽管4月受"对等关税"影响部分投资者犹豫,但5月国际资金加速流入,整体影响有限[3] - 当前港股市场优质项目供不应求,机构投资者难以获得基石份额[4] A股企业赴港上市 - 截至2024年6月11日,超40家A股企业拟赴港上市,其中20余家已递表港交所[5] - 赴港上市热潮源于香港资本市场的高效融资及监管审批加速[6] - 消费类、行业龙头类及部分科技企业最受港股投资者欢迎[6] AH股价差分析 - AH股价差由市场供需决定,不会因赴港上市A股公司增多而本质改变[7] - 历史上H股曾长期对A股保持溢价,价差现象属正常市场表现[8] 企业赴港上市建议 - 企业需评估国际业务需求,市值过小的公司在港股运作空间有限[6] - 投资者偏好盈利能力强、模式清晰、风险较小的企业[6]
瑞银:近期港股市场基石投资者的心态正在发生变化 机构对基石投资的兴趣明显增强
快讯· 2025-05-22 07:54
A+H两地上市趋势 - A+H两地上市公司数量激增,主要由于市场流动性改善和政策环境优化协同作用[1] - 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推动AH股价差大幅收窄,缩小了发行人与投资人的定价分歧[1] - A股龙头公司更加积极主动考虑赴港上市[1] 港股市场投资动态 - 港股基石投资者心态发生变化,机构对基石投资兴趣明显增强[1] - 海外长线资金参与港股市场热情高涨[1] - 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吸引全球长线资金[1] 市场影响因素 - 南向资金和海外避险资金共同推动港股流动性改善[1] - 高质量运营状况叠加AH股价差收窄增强了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1]
瑞银:料七月起降息三次 维持恒指24500点年度目标不变
智通财经· 2025-05-16 15:08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影响 - 美联储预计7月启动降息周期 全年共降息3次 利率环境转向宽松将为股票及债券市场注入正面动能 [1] - 维持恒生指数24500点的年度目标不变 [1] 中国经济与房地产 - 若美国维持现行20%及10%的对等关税 可能拖累中国GDP增速1-1.5个百分点 全年GDP增速预测或调整至3.7-4% [1] - 中国4月房地产市场再度走弱 预计政府将推出更多去库存措施 央行可能在年内进一步降息20-30个基点 [1] 港股市场与融资趋势 - AH股价差缩窄反映市场对港股流动性信心提升 龙头企业上市折让将持续收窄 万亿级市值企业不太可能再出现30%-40%的高折让 [1] - A股企业倾向选择港股作为境外融资地 原因包括AH股价差缩窄 港股融资便利性高 以及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 [2] 关税影响与行业表现 - 关税对消费板块影响较大 尤其是进口消费品类 该板块年初表现强劲与关税预期有关 [2] - 出口密集行业如重工业或因关税暂缓而受惠 但市场仍需密切关注后续政策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