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积分制
icon
搜索文档
以数字技术促乡村善治(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02
数字平台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模式 - 通过“村民议事”板块,村民可发起议程并直接对干部办理结果进行打分评价,实现从“拍板”到“接单”的治理模式转变 [1] - 治理平台设置积分制,村民参与治理可获得积分,积分能兑换生活用品并与集体分红、评优评先挂钩 [1] - 平台通过热情值、经验值等元素提升互动体验,使村民参与从一时热情变为习惯,从奖励驱动变为自觉 [2] 数字技术赋能治理的效能提升 - 数字工具解决了传统积分制因打分依据繁多、流程复杂而成效平平的问题,使积分管理更加高效 [2] - 技术赋能不仅限于将线下事务线上化,而是通过AI辅助产销对接、智能监控实现异常示警等方式,让问题处理更及时 [3] - 平台搭建“云端议事厅”打破治理时空限制,让在外村民可远程参与 [3] 数字平台建设的成功案例与效果 - 四川安岳县交通村村民通过平台主动维护被雨水冲垮的村道并获得表扬信与积分 [1] - 湖南娄底有80岁老人主动简办寿宴申请积分 广东茂名村庄根据村民建议加装太阳能路灯 新疆阿克苏有村民通过平台喊话后干部立即安排村医上门 [3] - 村民从过去对修路、张贴标语积极性不高,转变为主动提问和提意见,形成良性互动 [2]
村民组队“积分” 乡村治理“升级”(“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1 06:48
文章核心观点 - 四川省推广的“川善治”等村级数字服务平台,通过积分制和游戏化设计,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村民参与和产业发展 [6][7][9][11] 数字平台的推广与普及 - “川善治”是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指导、腾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公益性微信小程序,于2023年5月全域推广 [9] - 截至2025年7月1日,四川省入驻村庄达2.8万个,服务村民866万人次 [9] - 平台通过设置“热情值”、“经验值”等游戏化元素,分13个“耕耘者”等级来衡量活跃度,激励用户使用 [11] 积分制与激励机制 - 积分制是核心治理方式,村民通过树新风、破陋习、提建议等任务获取积分,积分关联集体分红、评优评先及日用品兑换 [7] - 平台经验值可兑换人民币,1经验值兑换1元,每村每周经验值上限为1000,一年可达5万元左右,超过许多村的年公经费 [11] - 2024年底平台设立“加油耕耘者基金”,资金使用需超过100名村民表决,通过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拨付,用途包括慰问老人、采购物资、修路等 [11] 平台功能与治理实效 - “村民说事”板块将事务决策规范化为“说、议、办、评”四步流程,村民可发起议程,村干部交办后由村民打分评价 [12] - 该功能上线一年多积累12万件议事,改变了“干部安排村民干”为“村民安排干部办”的工作模式 [13] - 平台有助于收集在外务工村民想法,促进村子科学发展,并公开沟通以积累村干部威信 [13] 产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协同 - 平台“探索乡村”板块展示各村特色饮食、餐馆、民俗活动并供游客打分,探索产业发展与治理的相互促进 [14] - 积分兑换助力金正尝试改为提供产业助力服务,如设计文创产品、打造文旅地标、包装升级农产品等 [14] - 村规民约与积分制结合,将“不赡养老人扣50分”、“婚丧事从简加10分”等条款具体化,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13]
村民“包”了!化州新塘村“颜值”飙升有妙招 | 众说百千万⑥
南方农村报· 2025-07-16 10:31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 - 新塘村探索村民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模式 通过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积分奖励机制激发村民参与热情[8][9] - 蓝埇自然村作为试点于2024年9月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 42户居民参与星级文明户评比[12][13][17] - 建立网格员+村民共管机制开展管网巡查 确保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长效运行[30][31] 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 累计安装路灯近200盏 完成村道硬化900米 成本节省约50%[23][24] - 通过村委奖补17盏路灯至蓝埇自然村 村民出工出力4天完成安装[5][21][22] - 申请155万元资源化处理项目 完成17个自然村的污水资源化处理改造[29][30] 资金筹集与激励机制 - 外出村民通过微信群每月自愿捐款30-50元 用于公共设施翻新和门前三包资金保障[40][41][42] - 实施积分奖励制度 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和农资农具[17] - 对环境卫生维持较好的村庄给予水泥 路灯等物资奖补[18][19] 村民参与成效 - 村民全过程参与污水资源化处理前期规划与后期管护 提出肥水取水点等专业建议[26][27][28] - 各自然村积极谋划争取项目 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改善出行条件和生活环境[36][37][38][39] - 无需聘请专职保洁员 门前责任田转化为美化村容的自觉行动 形成人人参与治理格局[44][45][46][47]
桐庐凤来社区 “家门口·一条街”上的温情守望
杭州日报· 2025-06-10 11:03
项目概况 - 凤来社区于4月26日启动“家门口·一条街”项目,由7家爱心商户组成,旨在通过细水长流的公益服务重塑社区邻里温度[2][3] - 项目已开展义诊、义剪等活动6场,累计惠及居民3900余人次[3] - 项目推动社区矛盾调解量同比下降34%[5] 服务模式与内容 - 商户提供特色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包括凉茶铺四季供应药饮并配套健康咨询、修车铺设立爱心充气站、理发店志愿者定期为老人义剪[3] - 零食店设立爱心小食桌坚持“缺了就补”,风雨无阻为路人提供能量补给[3] - 项目计划链接外源村新鲜蔬果,实现居民下单后两小时直达,从服务点蝶变为综合平台[5] 社区参与机制 - 社区推出“社区合伙人”机制,居民通过“杭州市文明帮帮码”平台参与志愿活动可获得积分,用于联盟商家消费,目前已发放积分720分[4] - 积分制激活治理效能,在80%住户为新居民的小区,热心“合伙人”化身“督导员”,联动物业、业委会共商共议52次,零投诉完成消防改造等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