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

搜索文档
稀土高新区:愁情烦事“归零” 居民幸福“满格”
内蒙古日报· 2025-07-28 12:31
转自:草原云 "以前只能在马路边活动,现在出家门口就有休闲娱乐、遮风挡雨的好去处,社区真是将实事办到了我 们心坎上。"7月27日坐在刚刚落成的"乐悠亭"内和街坊邻居聊天,包头稀土高新区鹿港小镇居民苗裴胜 高兴不已。 "乐悠 亭"成鹿港小镇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资料图) 近年来,鹿港小镇小区因户外休闲空间匮乏,老年居民只能在路边角落下棋、聊天,生活多有不便。如 何为老年人开辟一处专属的休闲娱乐平台,成了恒为路社区党委一直牵挂的难题。 今年,这一心头大事终于得到解决。社区党委秉持"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宗旨,将"乐悠亭"建设列 为年度重点民生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联合街道办、物业及居民代表共同推进工程建设。未 来,这里不仅可以休憩娱乐,还将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新载体。 居民自治是激活社区活力的关键钥匙。前段时间,稀土高新区民馨家园社区新城雅居B区通过"大家一 起商量着定、撸起袖子动手干、齐心协力守家园"的自治模式,将闲置空地蝶变为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 的"共享花园",为社区治理提供鲜活样本。 如今,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引得居民们争先前来观赏,这片荒芜的空地已成为居民们每日 打卡的"网红地"。 居民 ...
围着群众转 大家一起干(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人民日报· 2025-07-21 06:12
基层治理创新 - 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建立"一户一档"民情台账体系,覆盖3700多户居民形成70余本档案,每两个月动态更新一次[1] - 通过台账发现老年人养老认证难题,社区工作者主动上门服务,累计解决群众诉求超5000件[1] - 定安社区运用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联动物业、居民等多方力量,将绿地土路改造为石砖甬道[2]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 新区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布局,推进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幸福型社区建设[3] - 培育80多个社团组织,注册志愿者达1.8万人,形成"青语后浪"宣讲团、"童伴妈妈团"等特色品牌[3] - "老帮老"志愿服务队提供送餐、保洁、陪医等专项服务,构建互助式养老支持网络[3] 多元协同治理机制 - 推行"一呼联应"工作机制,整合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等资源形成治理合力[2] - 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双报到"制度,北京建工等共建单位参与社区基建改造[3] - 居民自发参与社区改造项目,有工程经验者协助制定施工方案实现共建共治[2][3]
盘锦:AI技术让社区治理更高效
辽宁日报· 2025-07-18 09:56
AI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 - 盘锦市通过AI系统动态分析监控视频和传感器数据,结合"AI+信息化+铁脚板"网格巡访机制,显著缩短安全隐患排查周期,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和精准度 [1] - 康桥社区引入AI技术后,消防通道占用情况从去年10月的195次下降到今年5月的5次,大幅减少工作量并提升社区治安防控能力 [1] - 盘锦市联合辽宁移动搭建"一屏统览、一网统管"智能治理平台,整合多维数据实现AI算法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与闭环处置 [1] 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盘锦市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实现256个社区"一社一案"全覆盖,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并推动微型消防站、应急避难场所全覆盖 [2] - 优化设置社区网格1785个,织密建强社区网格党组织961个,配齐网格员并推动行业部门进网格 [2] - 整合社区民警、物业人员等1.2万余人组建195支社区应急救援队伍,累计培训1.2万人次,举办应急知识讲座153场次,覆盖居民10万余人次 [2] 社区安全宣传与实战演练 - 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进安全宣传"进社区",结合"安全生产月"等节点提升居民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 定期组织拉网式排查,整改违规防盗窗、广告牌1036处,疏通占堵疏散通道1208处 [2] - 推动火灾、地震等场景演练195场次,强化实战演练效果 [2]
国美家园社区治理探索|“服务大集”点燃社区治理全龄参与的热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8 08:16
社区治理创新 - 国美家园社区位于青年路地铁站和朝阳大悦城商圈旁,具有房屋交换率高、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商户变更频繁,居民参与度低[1] - 社区通过搭建"服务大集"平台整合资源,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帮助居民获取生活服务信息,同时为商户提供展示机会[2] - "服务大集"参与商户从最初的15家增长至40多家,实现居民与商户双赢[2] 全龄参与机制 - 社区重点关注"一老一小"需求,同时针对年轻群体开展非遗体验、科学育儿等课程,提升年轻居民参与度[4] - 在社区花园修缮过程中,从事设计、工程领域的年轻人主动参与方案设计,与施工方共同协商工艺和材质[4] - 通过各类服务活动增强居民信任感,年轻群体与社区联系显著加强,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提高[4] 治理模式成效 - "服务大集"模式既解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又帮助商户拓宽销路,形成良性互动[2][5] - 社区通过活动增强商户和居民的认同感,提升整体凝聚力,推动治理积极性[5] - 治理成效形成正向循环,进一步提升了参与者的幸福感和归属感[5]
人居环境提“气质” 美丽乡村展“新姿”
镇江日报· 2025-07-17 13:11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 回龙社区党支部通过"茶会小院"议事平台建立"需求收集—议题研判—靶向治理"机制,精准解决居民环境需求,2023年已召开5场议事会,解决道路通行、路灯维修等具体问题[2] - 网格化管理采用"定人定责定格"机制,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村组巷道、河塘水域,网格员每日巡查形成"巡查—上报—处置—回访"闭环流程,实现环境问题从突击整治向常态化治理转变[3]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 重点整治乱堆乱放、枯枝杂草、垃圾箱外溢等顽疾,推动社区实现"内在美"与"长效美"的双向提升,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桃花源"式生态格局[1] - 通过集中清理房前屋后、墙面美化、绿化管护等措施,使乡村长期保持整洁有序状态,田间小道硬化等基础设施得到系统性改善[2][3] 文明共建机制 - 志愿服务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垃圾分类进万家"等主题行动,退休党员组成文明引导队对不文明行为"即查即劝"[4] - 采用"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模式激发居民自治活力,通过文化墙绘制居民公约,潜移默化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4]
延吉:慈善大集开市 爱心暖流涌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7-15 16:49
慈善大集活动概述 - 延吉市建工街道延盛社区开展第三届慈善大集活动 主题为"爱心传递 温暖同行" [1] - 活动汇聚多方力量 通过多元形式帮扶特殊群体 同时增进邻里互动 [1] - 活动划分四大功能区域 包括公益活动 慈善捐赠 互动体验 政策宣传 [1] 公益活动区 - 延吉市中联保健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延吉市仁德中医院 延边袁氏口腔有限公司 爱尔眼科等三新组织提供免费健康服务 [1] - 服务内容包括血压监测 口腔护理 眼部检查等 [1] - 儿童公益市集设置义卖摊位 让孩子们通过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 [1] 慈善捐赠区 - 采用透明化捐赠方式 现场捐款箱与线上扫码捐赠渠道同步开启 [1] - 工作人员实时公示资金用途 善款定向用于帮扶社区孤寡老人 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 [1] 互动体验区 - 设置非遗拓染 创意民族绘画 甜蜜棉花糖等DIY手工坊 参与者支付的材料费全部注入公益基金 [2] - 开展公益盲盒答题活动 题目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相关知识 [2] 政策宣传区 - 延吉市社保局与社区工作人员联合设立咨询台 [2] - 聚焦养老保障 医疗报销 民生救助等居民关切话题 [2] - 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居民疑问 帮助惠民政策落地 [2]
居民事 居民议 居民管 居民享 有事好商量解开基层“千千结”
河南日报· 2025-07-10 07:19
社区议事协商试点工作 - 河南省在全省城市社区遴选30个试点推进议事协商工作 围绕"协商什么 谁来协商 如何协商 协商成果如何运用"展开探索 [1] - 试点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 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 落实知情权 参与权 管理权和监督权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1] - 记者走访三门峡 洛阳 郑州 鹤壁和漯河等地试点社区 采访基层干部和居民 了解议事协商带来的新变化 [1] 协商内容 - 郑州市金水区通信花园社区通过议事协商解决垃圾清理问题 每户居民缴纳120元建立垃圾日产日清制度 [2] - 社区议事协商聚焦居民关注度高 矛盾点集中 与居民利益关系重大的"大事" 如暖气改造 小区大门建设等 [4] - 三门峡市陕州区锦绣社区提出"五议五不议"原则 明确民生要事 矛盾纠纷等五类事项需议 空泛话题等五类不议 [4] 参与主体 - 鹤壁市锦绣江南小区选出107名居民代表建立业主代表大会制度 审议物业工作并下发整改通知 实现业主当家做主 [5] - 试点社区普遍建立"党建引领 居民参与"的议事协商制度 挖掘吸纳党员 居民代表 业委会代表等组成议事团 [6] 协商形式 - 三门峡市锦绣社区召开"幸福家议事会" 解决小区9个共性问题 如大门口逢雨必涝 健身器材不足等 [7] - 社区采取开门议事形式多样 办公室或小区广场均可 以方便居民说出真心话为原则 [7] - 全省试点社区普遍采用居民会议 恳谈会 听证会等方式 部分推动分级协商机制如"小区协商""楼栋协商"等 [8] 治理成效 - 郑州市通信花园社区通过议事协商完成暖气改造 居民代表逐户上门征求意见最终达成一致 [4] - 锦绣江南小区业主代表大会每年对物业公司进行两次测评 实现物业招聘续聘由业主决定 [5] - 锦绣社区通过广场协商议事妥善解决变压器费用分摊问题 化解居民拒缴物业费矛盾 [7][8]
拱墅 王兆祥:投身服务聚合力 社区治理显担当
杭州日报· 2025-07-04 10:44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总结。新闻主要报道了一位老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事迹,属于社会公益领域的内容。
三重嵌入,推动社区教育走向深层治理
新华日报· 2025-07-04 07:21
社区教育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转变 - 社区教育正从传统的"文化服务补充"延展为"治理参与单元",成为支撑基层运转与凝聚公共力量的重要资源 [1] -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明确将社区教育纳入社会治理总体布局,强调其"育人"和"育治"的双重功能 [1] - 当前社区教育仍以课程活动为主,尚未形成与治理结构协同运行的常态长效机制 [1] 制度嵌入路径 - 需推动社区教育由行政边缘走向治理核心,建立权责清晰、运行高效、资源统筹的制度框架 [2] - 应制定覆盖各级主体的社区教育权责清单,厘清教育、人社、民政等多部门职责边界 [2] - 构建"区级指导—街道统筹—社区落实"三级联动机制,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用、项目联动 [2] - 需加快社区教育立法进程,明确其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制度属性与功能定位 [2] 文化嵌入路径 - 当前社区教育仍停留于知识传授与服务供给,未真正融入社区认同与公共精神的治理实践 [3] - 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教育全过程,引导居民强化规则意识、公共精神和责任担当 [3] - 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参与机制,鼓励其参与课程共建、活动实施、评估反馈等环节 [3] - 依托社区讲堂、文化活动等载体,构建情感互动与价值共识并存的公共空间 [3] 行为嵌入路径 - 社区教育需推动居民从短期响应走向深度共治,构建问题导向、协同推进的行为路径 [4] - 应围绕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学习任务和实践项目,激发行动动能 [4] - 建立"任务共建—过程协同—成果共享"的协作机制,引导居民、社会组织形成横向协作网络 [4][5] - 将社区教育参与纳入治理全过程,通过任务回溯、成果展示等增强居民对参与价值的认知 [5] 未来发展方向 - 社区治理需要制度的"硬支撑"和教育的"软引导",社区教育应承担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激发参与的复合职责 [5]
陆正建:巡河护水守初心 言传身教润童心
杭州日报· 2025-07-03 11:00
社区治理与环保行动 - 77岁老党员陆正建担任"民间河长"坚持每日巡河、记录、上报工作[1] - 陆正建退休前为教师,有38年教龄,1974年入党,2008年退休后定居杭州参与社区治理[1] - 社区聘任陆正建负责800米沿山河(杭大路段)巡河工作[1] - 河道经2020年前后彻底整治后水质明显改善,包括抽水、清淤和重修排污管道等措施[1] 志愿者活动与环保教育 - 陆正建三年任期结束后仍保持每日巡河习惯,特别关注恶劣天气情况[2] - 2022年7月暴雨期间及时发现并上报河岸大树倒伏和河堤崩塌险情[2] - 组织成立河畔护卫队,每月集体巡河、每日轮岗值守[2] - 暑期组织社区儿童开展巡河行动,进行环保知识实践教育[2] 社区参与成效 - 陆正建参与多项社区工作包括修楼道灯、文明劝导、垃圾分类和平安巡防[1] - 通过每日巡河发现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快速处置[1] - 水质从最初污水浑浊变为清澈稳定[1] - 环保理念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给社区下一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