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供应链去中国化
搜索文档
继英伟达以后,又一美国芯片巨头退出中国,现在最慌的是台积电
新浪财经· 2025-10-22 19:13
中美科技博弈升级 - 科技领域的竞争从芯片封锁蔓延至稀土资源博弈 [1] - 美光科技计划退出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业务,继英伟达后再次凸显博弈升级 [2][3] 美光科技退出中国市场 - 公司上一财年来自中国大陆收入约34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12% [5] - 退出中国市场表面是业务调整,背后受中国稀土政策深远影响 [6] 中国稀土出口管控政策 - 中国商务部出台新规,对稀土出口实施严格管控,要求含中国稀土材料或技术的产品出口前必须获批 [6] - 政策涵盖稀土材料、加工设备、技术人员和工艺链,直接冲击全球芯片产业链 [7] 稀土政策对芯片制造业的影响 - 台积电最先进3纳米制程技术高度依赖重稀土材料,供应受限将导致生产良率极速下降 [7] - 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计划因补贴未到、成本高企及稀土供应链不确定性陷入困境 [7] - 荷兰阿斯麦EUV光刻机关键材料如氧化镥抛光液、钕铁硼永磁体几乎全部依赖中国稀土供应 [9]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掌握全球90%的稀土精炼能力,西方国家在稀土开发和技术积累上远远落后 [9] - 稀土成为中国在中美科技战中反制西方科技生态的重要筹码 [9] 西方国家应对措施及挑战 - G7财长在IMF年会上就稀土问题达成一致,试图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10] - 稀土精炼技术复杂且主要掌握在中国手中,使“去中国化”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 [11] - 澳大利亚、美国等稀土资源国虽加速开发,但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产能 [12] 全球科技产业链重塑 - 从英伟达、美光退出到台积电、阿斯麦困境,稀土政策升级正重塑全球科技产业链格局 [13] - 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从“角色玩家”转变为能够改变规则的主导者 [13]
G7想破开“稀土困局”,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要防着中国一手
搜狐财经· 2025-09-26 12:06
G7的稀土战略与困境 - 七国集团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在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下获取足够配额[1] - 提出两项针对中国的策略:联手设定稀土交易价格下限以及对中国的稀土出口加征更多关税[3][5] - 设定价格下限旨在扶持本土稀土企业,美国MP Materials等公司的产品价格比中国高30%以上,通过统一压价可压缩中国稀土出口利润,使西方企业通过补贴维持运营[7][8] - 加征关税旨在制造谈判筹码,试图迫使中国在稀土配额上让步,但此策略存在漏洞,因中国稀土主要出口对象为宝马、大众等跨国车企,关税可能导致其减产,最终损失西方消费者[8] - G7在加拿大峰会签署"稀土独立宣言",目标在年底前实现稀土供应链"去中国化"[5] 中国的应对措施与优势 - 中国对钐、钆、铽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冲击西方高科技及国防领域,例如美国F-35战斗机单架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管制后欧洲新能源汽车企业产能下降15%[9] - 建立严格的法律监管体系,《稀土管理条例》要求全产业链追溯,新《矿产资源法》将稀土走私刑责最高提至10年,案值超500万元可按危害国家安全罪追责,深圳海关曾截获25吨伪装成瓷砖胶的钕铁硼磁粉[9] - 在技术层面占据绝对优势,全球37项稀土提纯核心专利中中国独占28项,产品纯度高达99.999%,而美国Lynas公司马来西亚工厂合格率不到60%,美国国防部扶持的本土项目因侵权中国专利被冻结[11] - 中国稀土出口均价从2019年的46.59美元/公斤跃升至2025年的82美元/公斤,逼近日本高端产品水平[19] - 中国向通用、福特等美国车企发放临时出口许可,并允许宝马、大众等参与中国稀土永磁体标准制定,展现开放合作态度[17] G7战略的实施障碍 - G7内部存在信任危机,美国试图拉拢沙特、土耳其建立替代供应链但不愿分享核心技术,MP Materials与沙特的协议中关键精炼环节仍依赖中国设备,欧盟试图撬走土耳其订单但被指只能给"空头支票"[14] - 面临环保与成本压力,中国赣州为治理稀土污染花费380亿元,相当于当地10年开采利润,美国内华达州萨克帕斯锂矿项目因环保抗议停工,成本比中国高50%,澳大利亚Lynas公司重稀土厂因社区反对开工延迟[16] - 时间窗口正在关闭,中国加速全球布局,例如获得俄罗斯扎列奇诺耶铀矿49%股份(哈萨克斯坦铀产量占全球43%伴生稀土储量巨大),并在非洲、印尼、秘鲁等地借助技术转让和基础设施投资获取资源合作,而G7仅要求"优先供应"[16] - G7的"稀土困局"被指是冷战思维产物,其构建排他性供应链的零和博弈难以成功[17] 行业格局与技术发展 - 全球超过90%产量的稀土加工被中国垄断,稀土是现代工业、国防军工及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3] - 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稀土矿探明6.94亿吨储量,但土方明确要求技术转让包含本地加工,否则开采出的稀土无实际价值,凸显对中国技术的依赖[11] - 行业技术创新焦点在稀土永磁材料、储氢合金等领域,中国已实现突破[19] - 合作共赢被视为破局之道,在稀土加工、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合作才能提升全人类稀土利用效率,共同受益于能源转型和科技革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