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UV光刻机
icon
搜索文档
搞垮日本芯片产业40年后,美国又盯上了韩国
商业洞察· 2025-09-10 17:26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通过技术钳制和政策干预主导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日本和韩国先后因依赖美国技术而陷入发展困境 台积电通过代工模式重塑产业分工但同样受制于地缘政治 中国正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 半导体产业需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5][53][88][94][96] 美日半导体竞争历史 - 日本1980年代通过改进美国技术实现反超 DRAM芯片良品率超越美国 全球半导体份额超48%[9][16] - 美国1985年对日本实施贸易反制 包括反倾销调查 强制限制出口份额及《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芯片涨价100%[25] - 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从48%跌至1995年不足十年前一半[16][26] 韩国半导体产业崛起与困境 - 韩国1980年代通过技术引进起步 三星支付300万美元获得美光64K DRAM设计授权 SK海力士从德州仪器引进设备[22] - 韩国DRAM全球份额从不足5%跃升至1990年代中期的30%以上 三星1992年推出全球首款64M DRAM 1996年量产1GB DRAM[27] - 美国拟撤销对韩"经验证最终用户"制度 要求每台设备进口单独申请许可 技术依赖度超七成[5][72] 台积电的代工模式创新 - 台积电通过纯代工模式改变产业成本结构 良率从50%提升至80%[35][37][42] - 为苹果 英伟达 高通等企业代工 但受美国政策限制 2020年被要求停止为华为代工7nm芯片 2025年禁止生产16nm及以下制程芯片[44][51]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 荷兰阿斯麦垄断EUV光刻机 日本供应全球70%光刻胶 中国拥有稀土资源反制能力[62][65][66] - 韩国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14%份额 DRAM和NAND闪存领域占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69] 中韩半导体贸易关系 - 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韩国半导体最大出口市场 2020年对华出口占比突破35% 存储芯片对华依赖度达42%[73][74] -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3280.8亿美元 占韩国外贸总额21% 中国连续21年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77][78] 中国半导体技术突破 - 华为通过昇腾910B芯片3D堆叠技术在14nm制程实现近4nm性能 长江存储232层NAND芯片量产获得存储领域定价权[90] - 上海微电子SSX800系列光刻机实现28nm制程国产化 5nm量子芯片设备进入Alpha测试阶段[92]
搞垮日本芯片产业40年后,美国又盯上了韩国
芯世相· 2025-09-06 09:06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通过技术控制和政策限制主导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日本和韩国先后成为其技术附庸 面临发展困境 [5][12][22] - 台积电通过纯代工模式改变产业成本结构 成为全球芯片制造关键环节 但同样受美国政策制约 [19][20][22] - 韩国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美国技术设备和中国市场 在美中博弈中陷入被动 缺乏独立自主能力 [24][27][31] - 中国半导体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正在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31] 历史背景与产业格局演变 -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1980年代全球份额超48% 通过改进美国技术实现DRAM良品率反超 [6] - 1985年《美日半导体协议》强制日本芯片涨价100% 结合《广场协议》导致日本半导体份额十年内减半 [12][13] - 韩国1980年代通过技术引进(三星支付300万美元获得美光DRAM授权)和外资入股(IBM技术出售时华尔街资本占三星外资53%)起步半导体产业 [12] - 韩国DRAM市场份额从1980年代不足5%跃升至1990年代中期30%以上 三星1996年量产1GB DRAM [13] 台积电的产业角色 - 台积电1988年通过提升良率从50%至80%获得英特尔代工订单 创立纯代工模式 [17][19] - 代工模式取代传统IDM模式 为高通、英伟达、苹果等企业节省成本并提升芯片品质 [19] - 2020年美国禁止台积电为华为代工7nm芯片 2025年限制扩展至16nm及以下制程 [22] 韩国半导体产业现状 - 韩国半导体占全球市场14%份额 DRAM和NAND闪存领域全球占比超50% [24] - 韩国技术设备依赖美国企业:应用材料、泛林集团和科磊提供超七成技术占比 [24][27] - 2020年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占比35% 存储芯片对华依赖度达42% 2024年对中国大陆出口占比仍维持33.3% [27] - 2023年美国延长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设备供应豁免 但禁止EUV光刻机在华使用 [27] 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展 - 华为通过昇腾910B芯片3D堆叠技术在14nm制程实现近4nm性能 [31] - 长江存储232层Xtacking 3.0架构NAND芯片量产 首次在存储领域获得定价权 [31] - 上海微电子SSX800系列光刻机实现28nm制程国产化 5nm量子芯片设备进入Alpha测试 [31] 地缘经济影响 -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3280.8亿美元 占韩国外贸总额21% 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7] - 韩国GDP从1969年76.76亿美元增长至1.86万亿美元 增幅242倍 但半导体产业仍受制于美国技术控制 [23][31]
高盛:中国光刻机落后ASML 20年!
是说芯语· 2025-09-03 07:26
核心观点 - 高盛报告指出中国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是光刻机研发面临严峻挑战 技术水平停留在65纳米 落后国际大厂至少20年 [1] - 光刻机技术复杂度极高 包含超过10万个零部件 需要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协同生产 形成难以逾越的全球化分工体系 [1] - 中国正通过单点突破带动系统升级策略推进光刻机研发 在核心零部件和新兴技术领域取得进展 但整体仍存在明显差距 [4][6][7] 技术差距与挑战 - 中国国产光刻机技术水平停留在65纳米 与国际大厂相比至少落后20年 [1] - 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已实现2纳米制程稳定生产 核心技术被美国Cymer 德国蔡司和ASML垄断 [1] - 上海微电子65纳米光刻机在设备稳定性 晶圆良率控制等方面与ASML存在明显差距 [3] - 国产高压汞灯光源寿命仅1000小时左右 而ASML激光光源寿命达数万小时 可靠性差距显著 [3] 核心零部件突破 - 华卓精科研发出光刻机双工件台系统 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此项核心技术的企业 可应用于65纳米及以下节点 [4] - 百合光电研发的紫外LED光刻光源使用寿命提升至3万小时 是传统进口光源的30倍 综合成本降低至进口产品1/3 [4] - 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已完成产线验证 国产化率达到83% 覆盖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芯片需求 [6] 新兴技术布局 - 日本佳能推出纳米压印光刻系统FPA-1200NZ2C 采用物理方式实现电路图案转移 价格仅为EUV光刻机十分之一 能耗降低十分之一 理论上可实现5纳米甚至2纳米制程 [6] - 电子束光刻技术无需模板即可直接书写电路图案 适合量子芯片等未来器件制造 [7] - 纳米压印技术在LED AR设备等领域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7] - 不同技术路线可能形成互补格局:EUV用于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 国产28纳米满足成熟制程需求 纳米压印等在特定领域发挥优势 [7] 产业生态与创新体系 - 光刻机研发需要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协同生产 中国在基础工业能力积累方面存在不足 精密导轨 轴承等基础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达到微米级 需要数十年技术沉淀 [3] - 德国蔡司高精度光学镜头被限制对华出口 加工精度要求达到纳米级别 需要上百道工序精密控制 [3] - 美国通过施压盟友持续扩大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 包括EUV光刻机和DUV光刻机关键部件 [3]
高盛:中国光刻机落后20年!
国芯网· 2025-09-02 21:20
光刻机技术差距 - 国产光刻机仅能生产65nm工艺芯片 相比ASML落后约20年 [1] - 中国7nm芯片生产可能依赖ASML老旧DUV设备 不具备自主制造能力 [3] - 国内公开光刻机为ArF型 仅支持90nm工艺 与ASML存在代际差距 [5] ASML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 - ASML垄断全球光刻机市场80%份额 EUV光刻机份额达100% [4] - 最新High-NA EUV光刻机单台价格超4亿美元 重180吨 支持1.4nm以下工艺 [3] - ASML从65nm发展到3nm耗时20年 累计投入研发与资本费用400亿美元 [3] 技术代际对比 - 光刻机分六代:G线(436nm)→I线(365nm)→KrF(248nm)→ArF(193nm)→ArFi(等效134nm)→EUV(13.5nm) [5] - ArFi光刻机对应7nm工艺 EUV光刻机对应7nm以下先进制程 [4][5] - 浸润式DUV光刻机(ArFi)用于65nm工艺 EUV用于7nm及以下工艺 [4] 产业设备成本结构 - 光刻机占芯片生产线设备总成本约30% 为核心设备 [3] - 其他半导体设备需围绕光刻机进行配套协作 [3]
强Call板块 ‖ 半导体设备
2025-08-25 22:3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半导体设备行业 涉及晶圆制造设备(前道)、封装测试设备(后道)及上游零部件 [1][2][6][7] * 提及的公司包括平台龙头北方华创 图像成影领域的新元微 前道设备商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盛美上海 后道设备商长川科技、华峰测控 以及零部件供应商富创精密、新莱应材、汇成真空、茂莱光学 [6][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行业增长驱动力**:国内晶圆厂扩产边际提速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下单节奏改善 带动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 [1][3] 国内AI创新推动先进逻辑代工和存储大厂在2025年下半年加速扩张 成熟工艺维持较好景气度并保持稳健扩产 为市场提供双重驱动力 [1][4][5] * **国产替代加速**:海外设备公司中国大陆收入占比下降至30%左右 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订单收入增长乐观 [1][3] 美国AI行动计划对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实施更严格限制 提升了国产替代的紧迫性 [1][4] 关键设备(如EUV光刻机)研发取得突破 推动设备国产化进程 [1][3][5] * **市场担忧的回应**:中国头部Fab厂成熟工艺稼动率高于海外龙头公司 表明China for China需求优先利好国内头部晶圆厂 全球成熟工艺供过于求仅为阶段性现象 需求有望反转 [1][5] 本土晶圆厂从供应链本土化角度考量 扩产确定性较强 国内各细分环节研发突破 自主IP快速积累 上游零部件供应链加强使得国产机台稳定性、一致性快速提升 [5]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建议**: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应把握龙头企业成长确定性 同时关注国产化率较低且成长空间大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核心受益环节包括前道、后道和上游零部件 [2][6][7] * **风险因素**:半导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 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 相关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 [7]
绕开EUV卡脖子,中国首台电子束光刻机诞生,精度0.6nm!
新浪财经· 2025-08-15 16:23
中国光刻技术突破 - 浙江大学研发团队成功推出首台国产商业化电子束光刻机 实现量子芯片研发自主可控 该技术采用电子束直写方式 无需复杂光学镜片和掩膜版 可灵活修改电路图案[1] - 国产电子束光刻机精度达到0.6纳米 超越国外1纳米技术水准 且设备售价显著低于国际同类产品[3] - 新技术命名为"羲之"号 具备量子比特自由排列能力 为量子计算机发展提供关键工具[4] 芯片技术创新路径 - 华为开发芯片拼接专利技术 通过多芯片协同工作实现性能跃升 典型案例昇腾超节点384组合384颗芯片 性能超越英伟达最先进产品[3] - 采用"非摩尔补摩尔"发展策略 通过系统级创新弥补单芯片制程限制 数据处理速度获得显著提升[3] - 中国科研机构在量子芯片和新材料芯片等前沿领域重点布局 避开传统技术路线竞争[4] 产业影响与突破 - 电子束光刻机商业化打破ASML在EUV设备领域的垄断 改变高端芯片制造受制于人的局面[1] - 华为芯片拼接技术突破国外对高端芯片性能的垄断认知 实现大数据处理效率的大幅提升[3] - 中国在芯片研究论文数量上已实现全球领先 技术突破使出口管制措施效力减弱[4]
90nm只是起点!国产光刻机核心部件拆解与技术详解
材料汇· 2025-08-14 21:21
光刻机核心技术与市场分析 - 光刻工艺直接决定芯片制造的细微化水平,关键指标包括分辨率、焦深、套刻精度和产率,其中分辨率提升方式包括缩短曝光波长、增大数值孔径、降低工艺因子以及多重曝光 [2] - 2025年全球光刻机市场规模预计达293.7亿美元,其中照明+物镜、光源、工件台市场规模分别为47.8亿、28.6亿、21.5亿美元 [2] - EUV光刻机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96亿美元,其照明+物镜、光源、工件台市场规模分别为15.5亿、12.6亿、7.0亿美元 [2] 光刻机核心部件技术特征 - 投影光学光刻机主要部件包括光源、照明、物镜、工件台等,EUV光刻机特征体现在材料选择、多层反射膜结构、反射式投影系统等方面 [2] - 光源技术从汞灯发展到准分子激光器,EUV采用激光等离子体光源(LPP),需同时实现高脉冲能量和窄线宽 [55][56] - 投影物镜分为全折射式、折反式和全反射式,EUV因材料吸收问题必须采用全反射式结构 [62] - 工件台技术从机械导轨发展到气悬浮和磁悬浮,双工件台设计可同时进行测量与曝光提升效率 [69][70] ASML产业协作模式 - ASML采用全球供应链协作模式,关键供应商包括Zeiss(光学系统)、Cymer(光源)、TRUMPF(EUV激光器)等 [3] - 开放合作是光刻机发展主旋律,EUV光刻机涉及5000家供应商提供10万个零部件 [42] - 技术变革与产业协同是ASML成功关键,通过收购Cymer等公司整合核心技术 [3] 光刻机技术发展趋势 - 分辨率提升路径从缩短波长(436nm→13.5nm)转向浸没式(NA从0.2→1.35)和多重曝光技术 [15][26] - EUV光刻机需解决光源功率(250W)、多层膜反射率(6.5%)、真空环境磁悬浮工件台等技术难点 [57][58][90] - 无掩膜直写光刻技术在IC封装、平板显示等领域拓展应用,包括激光直写和电子束直写 [93][96] 国产化发展现状 - 国内光刻技术与全球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大基金三期将重点扶持光源、照明、物镜等核心部件 [3] - 光刻机镜片加工涉及超精密抛光(亚纳米精度)、多层膜沉积(磁控溅射)等高难度工艺 [100][103] - 2023年ASML EUV光刻机出货51台收入91亿欧元,ArFi光刻机出货125台收入90亿欧元 [101]
上半年:台积电营收4258亿元,中芯国际320亿元,差距扩大至12倍
搜狐财经· 2025-08-12 20:23
业绩表现与行业差距 - 中芯国际上半年营收达320亿元人民币[1] - 台积电同期营收为4258亿元人民币 两者差距达12倍[1][3] 技术瓶颈与设备限制 - 高端芯片制造依赖EUV光刻机 该设备仅荷兰ASML能生产[3] - 台积电凭借EUV设备获得全球90%高端芯片订单 其四分之三利润来自高端芯片[3] - 中国大陆企业受《瓦森纳条约》和美日荷协议限制 无法获取EUV设备及零件[5] - 中芯国际被迫专注于14纳米以上成熟工艺芯片 该领域价格较低且利润较薄[5] 光刻机技术复杂度 - EUV光刻机包含10万个精密零部件 涉及全球上千家供应商[7] - 核心技术由美国英特尔和AMD主导开发 ASML专利占比仅2.63%[7] - 全球EUV专利分布:日本45% 美国30% 德国9% 中国3.54%[7] 国产化突破进展 - 中国预计三五年内实现自主EUV光刻机突破[7] - 采用DUV光刻机结合芯片堆叠技术已实现7纳米芯片制造[10] - 华为麒麟9000S/9010芯片和昇腾910B处理器已实现商用[10] - 长江存储计划2023年下半年推出100%国产化芯片[12] 产业链本土化成果 - 设计软件由华大九天实现国产化[12] - 芯片设计由华为海思和阿里平头哥完成突破[12] - 芯片制造由中芯国际实现自主可控[12] - 封装技术达到3纳米水平(长电科技)[12] 战略布局与发展规划 - 中国正加速扩张成熟工艺产能 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成熟工艺制造基地[9] - 通过成熟工艺市场积累和技术迭代实现产业升级[9][10] - 完整国产芯片产业链已实现全线贯通[12]
55页PPT,看懂芯片半导体的制作流程!
芯世相· 2025-08-05 15:40
芯片制造分工 - 半导体芯片制造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芯片设计、晶圆制备、芯片制造(前道)、封装测试(后道)[8] - 行业分工模式包括Fabless(设计)、Foundry(制造)、OSAT(封测)、IDM(全流程)[10][12] - Fabless模式代表企业包括高通、英伟达、华为,Foundry代表企业有台积电、中芯国际,IDM代表企业包括英特尔、三星[13] - 精细化分工是行业趋势,Fabless+Foundry模式在专业性、效率和收益方面更具优势[14] 晶圆制备流程 - 晶圆制备整体流程包括:脱氧提纯→拉单晶硅→切割→倒角/研磨/抛光→清洗→检测分类[17] - 原材料石英砂需提纯至99.9999999%-99.999999999%(9-11个9)纯度,光伏级硅仅需4-6个9[20] - 拉单晶硅采用柴克拉夫斯基法(直拉法),硅锭标准尺寸直径30cm、长度1-1.5米[28] - 切割采用金刚线多线切割技术,硅片厚度控制严格(如12英寸晶圆厚度775µm±20µm)[32][48] - CMP(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实现纳米级全局平坦化,是核心工艺[34] 芯片制造工艺 - 前道工艺核心步骤:氧化→光刻→刻蚀→掺杂→薄膜沉积→清洗/抛光循环[52][108] - 光刻分为涂胶(转速1000-5000RPM)、曝光(DUV/EUV光源)、显影三步,EUV光刻机波长13.5nm可支持7nm以下制程[60][74] - 刻蚀工艺中干法刻蚀(各向异性)为主流,湿法刻蚀(各向同性)逐渐被淘汰[82] - 掺杂工艺中离子注入取代热扩散,需900℃退火修复晶格损伤[87][91] - 薄膜沉积技术包括CVD(绝缘层)、PVD(金属互连)、ALD(原子级精度)[97][106] 行业技术特征 - 晶圆尺寸以8英寸(200mm)和12英寸(300mm)为主,12英寸晶圆利用率是8英寸的2.5倍[48] - 半导体材料迭代至第四代,但90%以上芯片仍使用硅衬底[53] - 掩模(光刻蓝图)和EUV光刻机(单台造价1亿美元)是核心瓶颈资源[73][74] - 芯片制造需数十次光刻-刻蚀-沉积循环,形成上百层立体结构[92][109] - 针测(探针测试)环节通过EPM、老化测试等筛选不良晶粒,良率直接影响成本[117]
制裁了个寂寞?比尔盖茨预言成真,日媒:美国越封锁,中国越强大
搜狐财经· 2025-08-04 15:12
中国芯片产业崛起 - 美国制裁后中国芯片产业在成熟制程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直接反超欧美老厂 [1][3][6] - 中芯国际投入1500亿元新建晶圆厂 成熟制程月产能提升35万片 28nm及以上产能全球第一 [4] - 预计2027年中国成熟芯片全球市占率将达43% 稳居首位 [6] 产业链自主化突破 - 芯片设计软件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已实现14nm以上EDA工具自主 [10] - 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量产 中微5nm刻蚀机进入台积电供应链 [10] - 华为、长江存储等企业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产业链打通 [9][10] 企业表现与市场影响 - 华为麒麟芯片回归后挤压高通中国市场 导致后者少卖4000万颗芯片 损失数百亿元 [10] - 长江存储NAND闪存全球市占率达8.1% 价格压低至0.03美元/GB 迫使三星、美光降价50% [10] - 比亚迪、紫光抢占汽车芯片市场 英飞凌、恩智浦利润暴跌60% [10] 出口与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芯片出口额从2014年4372亿元飙升至2024年1.14万亿元 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11] - 美国封锁促使中国转向成熟芯片赛道 日媒评价"越封锁越强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