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高端应用

搜索文档
稀土产业链:全球主导地位稳固,高端应用描绘增长新曲线
材料汇· 2025-07-16 21:37
点击 最 下方 关注《材料汇》 , 点击"❤"和" "并分享 添加 小编微信 ,寻 志同道合 的你 正文 我国稀土矿进口需求较小,自主国产水平较高 中国轻稀土矿出口(吨)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 022- 2022- zzi EZI 022 023 023 1951 ■ 氧化妆 ■ 宣化財 l ■ 行 时 ■ ■ 行 品 资料来源:钢联数据,东海证券研究所 我国稀土矿产量与进口(吨) 300000 250000 20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2022 2023 2024 ■中国稀土矿进口 ■化模式被阻止■ 资料来源:钢联数据, 东海证券研究所 稀土储量、生产分布集中,中国稀土资源较为丰沛 全球稀土矿(REO)储量(万吨) 全球稀土矿(REO)产量(万吨) 12000 14000 40 45 40 12000 35 10000 35 10000 30 8000 30 25 8000 25 6000 20 6000 20 4000 15 4000 15 10 2000 10 20000 5 5 0 2015 2016 2018 2019 ...
稀土产业链深度报告:全球主导地位稳固,高端应用描绘增长新曲线
东海证券· 2025-07-16 19: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指出中国稀土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资源开发与冶炼能力强,产业壁垒高,下游需求受政策和市场影响,建议关注相关上中下游企业投资机会 [1][43][10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稀土资源开发与冶炼 - 全球稀土储量和生产集中,中国储量占49%、产量占69%,是最大储量和出产国,但2022年后产量占比因他国增速快而略有下滑 [8] - 中国稀土矿进口需求小、国产水平高,2024年精矿产量270000吨,出口比例自2020年后下滑至20.6%,轻稀土出口走高,重稀土出口占世界需求一半以上 [11][12] - 中国承载全球90%以上稀土金属冶炼加工需求,2025年一季度出口稀土14177吨、同比升5.14%,2022年后进口金属矿降、REO升 [13][17] - 中国稀土开采方式有露天和原地浸矿,冶炼水平高,重稀土生产强,2025年4月氧化钇出口136吨 [20] - 中国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指标控制,2024年前两批合计开采和冶炼分离指标分别为270000吨和254000吨,中重稀土指标稳定 [24] - 中国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如包头白云鄂博矿,2024年末北方矿业产量17.77万吨;南方以中重稀土为主,2024年中国稀土公司产量提升、广晟有色产量大增 [30][36] - 轻稀土REO价格走低,中重稀土维持低位,2025年6月氧化钕价格回升但较2022年初大跌,氧化铈和氧化镧在历史低位 [37] 二、稀土一体化产业壁垒 - 中国拥有全球稀土70%生产能力和90%处理产量,2020 - 2023年开采和精炼增量多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需依赖中国精炼 [43] - 中国处理能力形成核心壁垒,因技术领先、有一体化协同系统、成熟工业集群、低电价与副产资源协同利用及政策集中控制能力 [49] - 中国稀土产业“北轻南重、集群发展”,主流企业有规模经济优势,产业链与重工业耦合,实现副产物协同处理 [52] - 中国有高效清洁冶炼工艺,如包头瑞鑫浸出率≥96%、氟回收率≥95%,还避免氨氮废水产生 [53] 三、下游需求增长与政策 - 2024年起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2025年逐步开放许可,政策实行后部分稀土出口先降后回暖,2025年一季度永磁出口增19.5% [58][59][60] - 政策影响下日本、德国等国稀土需求受影响,中国稀土向战略材料产业转变,追求高质量发展 [69][72] - 稀土永磁合金是中游主要产品,生产方法有氯化物和氧化物电解,永磁材料是重要下游应用 [73][75] - 中国永磁体制造能力强,全球产量约90%,金力永磁、横店东磁等是主力,日本企业占高端市场,美国也在建设生产线 [79] - 稀土在工业机器人中是核心材料,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成熟,永磁体技术可提升电机性能 [86] - 永磁材料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2025年5月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量增长,4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约44% [91] - 稀土下游需求规模增速放缓但水平增长,2025年4月空调产量微增、电梯上升,一季度手机出货量占全球20%以上但较上季降5个百分点 [94] 四、结论与投资建议 - 看好上游储备标的和深加工企业,出口管控下资源丰富、注重海外出口、有技术壁垒及下游高端制造企业将受益 [100] - 考虑利率、汇率、供需和商品因素,预计出口结构优化,实现“出口量价齐升”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