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城一体
搜索文档
广州南沙站预计2028年2月底竣工 1小时通达大湾区多个城市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5 15:44
项目概况 - 广州南沙站项目计划于2028年2月29日竣工 [1] - 南沙站位于南沙区珠江街道,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 [1] - 南沙站是广州市客运枢纽"五主四辅"规划中的重要辅助站 [1] 规模与定位 - 南沙站站场远期规划为14台29线,规模将超过广州白云站的11台24线 [1] - 南沙站紧邻南沙枢纽区块,将打造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未来城市示范区 [1] - 南沙站将引入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肇顺南、中南虎城际等多条铁路线路 [1] 设计与功能 - 南沙站站房采用"高架候车(深江铁路)+线下候车(南沙港铁路)"的复合形式 [1] - 深江铁路采用东西两侧腰部进站模式,旅客流线为"上进下出" [1] - 南沙港铁路采用线下进站模式,旅客流线为"下进下出",以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和旅客体验 [1] 交通网络整合 - 南沙站将贯穿地铁18号线、15号线和4号线复线 [1] - 项目将进一步织密大湾区"高铁—城际—地铁"多层次交通网络 [1] - 南沙站将成为大湾区交通枢纽的关键节点 [1] 区域影响 - 南沙站的建成将极大缩短大湾区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1] - 项目将实现1小时有效通达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大湾区主要城市 [1] - 项目有助于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1]
壹探轨道|济南轨道交通千佛山站TOD项目迎来重要建设节点
齐鲁晚报· 2025-08-05 17:23
项目工程进展 - 济南轨道交通千佛山站TOD综合开发项目基坑工程已开挖见底 [1] - 该进展标志着项目正式从地下开挖阶段转入地基工程结构施工阶段 [1] - 基坑东西长约298米 南北宽约205米 最深达19米 体量庞大 [3] 施工技术与挑战 - 项目面临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 从坚硬沉积岩到软弱变质岩交错 [3] - 施工受多重制约 包括临近地铁4号线千佛山站 经十路主干道及周边居民区的严苛安全要求 [3] - 项目团队创新性组合应用多种支护形式 如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锚索钢腰梁以及钢支撑+槽钢支撑 以精准适配不同地质段 [3] - 通过优化基底换填加固工艺 科学规划土方开挖步序并实施监测 保障了紧邻设施的安全 [3] - 团队高效完成了不规则大型基坑的土方开挖作业 并严格把控了围护桩的施工质量 [3] 生态保护措施 - 项目建设坚持保泉优先 创新设计了地下水导流方案 [3] - 在基坑东南侧施工32口汇水井 将迎水侧地下水引入内侧管涵 再通过西侧预设的25口排水井将水疏导回原始地层 [3] - 该设计确保了工程进度不受地下水影响 同时有效保护了城市泉脉 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3] 项目规划与前景 - 项目将运用站城一体开发模式 通过地下与地铁系统高效融合 地上集成多元城市功能 [5] - 该模式旨在显著提升区域空间利用效率 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 集约的出行与生活消费体验 [5]
疯狂补短板,一个“超级枢纽”城市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21:07
深圳交通枢纽建设进展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2航站区进入报批前公示阶段,第三跑道已亮灯并进入收尾阶段 [1] - 福田客运站停运并启动升级,计划年底焕新回归 [1] - 西丽高铁新城规划首次披露,将建成全市最大高铁站和轨道交通换乘站 [1] 深圳交通现状与挑战 - 深圳北站2023年高铁客流1.16亿人次,总客流2.7亿人次,日均客流达设计量的两倍 [2] - 深圳北站规模仅11台20线,远低于国内前20大高铁站 [4] - 深圳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6148万人次(全国第四),但仅1座航站楼和2条跑道,超负荷运转 [4] 重大交通基建项目 - 西丽站规划13台25线,引入4条铁路和2条城际铁路,总投资371亿元 [5] - 深圳机场三跑道投运后年保障能力将提升至8000万人次,新航站楼和东枢纽计划2027年建成 [5] - 2035年深圳机场目标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 [5] 区域交通网络规划 - 深圳联合香港推进港深西部铁路、北环线支线规划 [8] - 广东省加快广深第二高铁前期工作,推进深江铁路和深珠通道研究 [8] 站城一体化与TOD模式 - 西丽站采用TOD 4.0模式,构建地下2层、地上3层的立体慢行网络,实现站城一体 [10] - 深圳机场东枢纽整合航空、高铁、地铁等设施,中转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10] - 西丽站探索枢纽与物业开发一体化经营,打破传统红线界限 [13] 枢纽经济与区域联动 - 西丽站靠近南山科技园、西丽湖科教城和留仙洞总部基地,支撑高新企业和总部经济 [20][22] - 深圳规划建设"世界级临空经济带",整合机场、会展中心和大前海现代服务业 [19] - 深圳目标通过枢纽增强深港合作和大湾区一体化,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