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边云协同
搜索文档
智慧园区建设需从“有形”转为“有用”
中国化工报· 2025-11-10 14:50
行业发展阶段与核心挑战 - 中国化工园区智慧化建设正从早期平台搭建迈入技术、业务、生态深度融合期 [1] - 行业面临数据整合困难、业务协同不足、投入产出比难量化、缺乏可持续运营机制等共性问题 [1] - 仅靠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建设需求,需通过场景化深耕、生态化协同推动转型从“有形”转为“有用” [1] 从“有”到“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当前智慧园区硬件投入已完善,但普遍存在“有而不用”的问题,平台沦为“花架子” [2] - 问题根源在于工作人员缺乏多组分分析和动态建模能力,导致数据采集后无法有效分析与业务结合 [2] -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融入具体业务场景,整合碎片化数据、模拟污染扩散路径、动态演练应急方案以破解难题 [2] - 数据需与业务流深度结合,通过AI大模型关联生产、能耗、环保监测数据,实现自动识别高风险作业、异常排放并生成处理建议 [3] 以“用”促“建”的运营导向 - 智慧园区建设之初应以运营效果为导向,反过来调整技术方案和系统设计 [3] - 需要“运营级”解决方案,通过数据资产化、产品交易与产业融合实现商业闭环,例如将能碳数据转化为可交易产品 [3] - 建议从园区最迫切的场景切入,先打通环保、安全、能源等关键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跨域分析,例如从企业降本增效诉求出发推动数据整合 [3] - AI大模型通过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如语音交互、智能报表生成,让一线管理人员从繁琐操作中解脱,专注于风险研判和决策 [4] - 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同样重要,既提供智能平台,也配备专业团队驻场服务 [4] 协同共生的生态构建 - 智慧园区建设涉及政府、园区管委会、企业、技术服务商等多方主体,需通过机制创新构建协同、开放、共赢的数字生态 [5] - 可成立合资运营公司,让园区从被动“使用方”变为主动“运营方”,数据增值收益反哺园区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6] - 未来构想是“无人装备+园区超脑”,基于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应急处理、AI超脑决策调度,形成“端边云”协同的智能系统 [6] - 实现构想的前提是各方数据的开放共享和标准互通,并需重视“建接用管”全链条,避免重建设轻运维、重采购轻培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