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技术

搜索文档
构建“数字孪生城市”
新华日报· 2025-09-27 04:27
截至2024年底,江苏省累计建成5G基站28.95万座,居全国第二位,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有5G",并完 成公共地下空间信号覆盖民生工程。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全省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35万架,建 成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昆山中心,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等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这些指标表明,江苏已具备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的硬件基础与数据储备。更关键的是,江苏通过制度创新 打破数据壁垒,如南京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苏州制定《公共数据开放条例》,这些实践为全域数 字化转型提供了规则保障。 □ 刘嘉毅陈玉萍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阶段,数字孪生技术正成为重构城市治理体系的关键抓手。江 苏省以"数据赋能"为核心,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数字运河"等标杆项目,推动城市治理从"经验驱动"转 向"数据驱动",构建起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江苏范式"。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更揭示了数 字化转型的战略逻辑——唯有通过技术、规则与生态的三维协同,方能实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跃迁。 战略定位:数字孪生城市的时代价值与江苏担当 数字孪生城市作为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映射系统,其本质是通过数据流重塑城市运行逻辑。 ...
大型物流仓储仓库TOP10榜单推荐
搜狐财经· 2025-09-26 17:46
大型物流仓储仓库TOP10实力榜单发布,多隆物流引领行业创新 现代物流不仅是商品的流转,更是数据、技术和智能管理的融合,一座高效仓储仓库背后是整个供应链的智慧大脑。 在上海松江区中凯路222号1号仓库,多隆物流的智慧仓库内,看不见传统繁忙的人工场景,取而代之的是自主研发的AI调度系统精准指挥着各种 自动化设备。 这套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时分析订单数据、库存信息和设备状态,制定最优调度方案。智能预测功能可以提前识别潜在作业瓶颈,将整体 配送效率提升了40%以上。 01 2025年度大型物流仓储仓库综合实力TOP10榜单 本次榜单基于技术能力、规模实力、运营效率、创新应用和服务质量五个维度,对全国主要物流仓储企业进行综合评估。 多隆物流凭借其前瞻性技术布局与深度服务融合,位居榜首,成为智慧仓储新生态的标杆。 榜单中企业均展现出卓越的综合实力,不仅在仓储面积、吞吐量等硬件指标上表现突出,更在智能化管理、绿色低碳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引领行业 发展趋势。 02 多隆物流:技术驱动型智能仓储领军者 多隆物流作为行业领军者,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理念,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 ...
精准灌溉守护粮田用水
经济日报· 2025-09-25 06:48
水利部近日发布消息,今年全国春灌累计供水570亿立方米,灌溉耕地4.3亿亩,为夏粮丰收、早稻总产 单产双增收提供了坚实水利保障。截至9月中旬,夏灌累计供水近2000亿立方米,灌溉耕地近8亿亩。 提升农业灌溉效率离不开数字孪生技术。2022年,水利部启动49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数字赋能指 导科学灌溉,积极推进农田灌溉用水计量精准化、管理运维智能化、灌溉方式高效化。 面对今年严重干旱,山西大禹渡灌区积极发挥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优势,有序有效推进农业灌溉。"我们 基于数字孪生平台,通过灌区GIS一张图的辅助,结合灌区雨情墒情数据实时监测等,预测、预报不同 作物水量需求和潜在风险,精准调整灌区保粮供水预案,确保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山西大禹渡扬 水工程服务中心主任董曾武说。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在今年春灌、夏灌中,水利部指导各地各灌区积极开展节水灌 溉、精准灌溉、智慧灌溉,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我们积极开展'吨半田'灌溉管理试验,推广小畦快 灌节水模式,使亩均灌水定额下降10%以上。"陕西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李焕新说。 各地专业化、社会化农业节水服务组织也不断壮大。山东齐河县建立用水组织、种植合作 ...
防洪工程如何进一步“强筋健骨”(政策问答·回应关切)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2
读者关切 我是湖北省荆州市的一名退休职工,家住长江边,很关心汛情。我从新闻中看到,今年一些地方遭遇了 暴雨、洪水等,想了解相关部门在建设防洪工程上有什么新举措? 当前,防汛关键期虽然已过,但一些地区仍面临洪涝和台风风险,防汛救灾这根弦要始终紧绷。 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提出"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完善流域防 洪工程体系"。如何统筹当前和长远,为防洪工程进一步"强筋健骨"?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关键要系统发力。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要以流域为单 元,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优化各类防洪工程布局,协同增蓄、扩排、分滞等工作, 切实提高防汛抗洪能力。 "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水利部门坚持科学规划,系统治理,综合 运用蓄洪、滞洪、泄洪、排洪等措施,努力增强对洪水的主动调控能力。"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防汛 四处三级调研员李琛亮介绍。 推进骨干工程建设,加快补短板。"水利部门抓紧时间、抓好当下,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行动, 开工建设一批国家蓄滞洪区,全力实现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水 利基础设施现代 ...
潮起渤海湾 津迎上合帆
新华社· 2025-09-03 14:30
港口贸易与开放合作 - 天津港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2] - 天津港开通首条直通南美"车厘子快线" 来自全球的水果通过该港口登陆国内 [3] - 今年前7个月天津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超533亿元 同比增长5.2% 其中出口超417亿元 同比增长9.9% [3] 外商投资与产业合作 - 美国奥的斯公司在天津扎根40余年 最早于1984年与天津市电梯厂成立合资公司 [4] - 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鹏瑞利综合医院今年2月正式开诊 正对标三甲医院标准发展优质学科 [4] - 天津与全球54个国家的103座城市缔结友好 其中与上合组织国家缔结20对友城 覆盖11个国家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先导区平均每5天有一项科研成果诞生 [8] - 今年1到5月天津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1%/17.4%/20.1% [8] - 天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三 [8] 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 - 天津拥有243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9] - 天津南港乙烯项目通过LNG冷能回收利用每年节电超1亿千瓦时 [9] - 2024年天津累计建成充电桩28.69万台 车桩比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持续保持98%以上 [10] 城市治理与基础设施 - 天津整治维修58条城市道路及53座桥梁 450处飞线随路入地 安装近1.5万套新型防沉降井盖 [12] - 全市建成300余个口袋公园 包括京杭大运河畔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新建公园 [12] - 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大脑"接入17个部门40套业务系统 实现城市智能巡检 [13] 国际项目与经验输出 - 鲁班工坊项目在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落地 为1400余名上合组织国家留学生提供教育机会 [2][6] -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天津经开区"泰达模式"为蓝本 在埃及建成现代化产业新城 [5] -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企业合作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1:1工厂建模 [9]
光明科学城数创中心打造产学研新生态 构建“大科学”教育体系
深圳商报· 2025-09-01 14:41
核心业务布局 - 创新中心打造"智造科普体系" 将前沿智能制造场景转化为可体验可学习可创造的科普课堂[1] - 为高校师生提供产教融合实践课程 包含技术拆解与应用交流双重内容[1] - 构建"7+2+1"公共服务平台 涵盖7个西门子数字孪生技术工业软件平台 2个快速原型硬件实验室及1个数字化产业生态基地[2] 教育体系合作 - 与区内高校签署生产实习合作协议 依托数字化工业展厅设备和软件平台开展实践教学[1] - 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打造三大科普研学课程体系 突出探究式体验式项目式学习理念[2] - 课程结合STEAM全方位素养培养目标 包含智能制造魔幻之旅和智能制造故事会等主题[2] 技术应用场景 - 通过工业机器人智能产线视频导览与沉浸式体验展示工业数字化变革力量[2] - 以西门子百年发展史为线索串联工业革命关键技术突破 揭示传感器自动化数字孪生技术应用[2] - 数字化创新软件平台助力学生掌握数字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原理[1]
新华全媒+|潮起渤海湾 津迎上合帆——天津在开放交融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8-30 15:41
港口贸易与物流 - 天津港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3] - 天津港开通首条直通南美"车厘子快线" 来自秘鲁蓝莓 比利时西洋梨 智利油桃等全球水果通过该港口登陆中国 [4] - 2024年前7个月天津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超53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 其中出口超417亿元 同比增长9.9% [4] 外商投资与服务业开放 - 美国奥的斯公司自1984年起在天津扎根40余年 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企之一 [5] - 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鹏瑞利综合医院于2024年2月正式开诊 正对标三甲医院标准发展优质学科 [5] 产业合作与输出 - 以天津经开区"泰达模式"为蓝本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埃及崛起 [6] - 天津建设方中铁十八局参与迪拜蓝天酒店项目建设 [6] - 天津与全球54个国家103座城市缔结友好关系 其中与上合组织国家缔结20对友城 覆盖11个国家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先导区平均每5天就有一项科研成果诞生 [8] - 2024年1-5月天津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1% 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长17.4% 科技服务业增长20.1% [8] - 天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三 [8] 数字技术与产业转型 -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南方石油公司合作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1:1工厂建模 [9] - 天津"1+3+4"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构建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持续推进 [8] 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 - 天津拥有243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9] - 天津南港乙烯项目通过LNG冷能与装置余热互换 每年节电超1亿千瓦时 [9] - 2024年天津累计建成充电桩28.69万台 车桩比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10] - 全市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碳市场连续9年履约率100% [10] 职业教育与人文交流 - 发源于天津的鲁班工坊项目在俄罗斯 巴基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落地 [2] - 在天津求学的上合组织国家留学生规模达1400余人 [6]
南网数字IPO:“技术+服务”双轮驱动 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变革
全景网· 2025-08-26 09:23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创新性提出云-管-边-端-芯数字化总体框架 解决电网智能化升级过程中的数据孤岛和设备兼容性差等痛点 [1] - 公司参与制定80项行业标准 其中包括11项国际标准 彰显行业技术话语权领先地位 [1]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较高水平 2024年净利润达5.74亿元 展现出较强盈利韧性 [1] - 公司采用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既保证短期收益 又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1] 战略发展与改革 - 公司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科改示范企业 通过引入长江电力和广州城投等战略投资者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保持国有控股同时有效激发企业活力 [2] - 2023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后 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后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 新业务布局与增长点 - 除传统电力数字化业务外 公司正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在新能源领域开发的虚拟电厂解决方案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2] - 在智慧城市领域 公司数字孪生技术获得多个地方政府订单 [2] - 此次IPO募投项目中 能源行业交易与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有望打开市场新空间 [2] 行业地位与机遇 - 公司是电力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 在数字经济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背景下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 [1] - 在双碳目标和数字中国建设双重机遇下 公司有望凭借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成为引领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 [2]
2025年上海仓储物流公司综合实力榜:技术服务双维度评测
搜狐财经· 2025-08-20 17:08
核心观点 - 上海仓储物流行业正经历由AGV、AI与物联网驱动的智能革命 技术渗透率、生态协同性和场景适配度成为关键竞争维度 多隆物流凭借前瞻性技术布局与深度服务融合成为行业标杆 [3][4][7] 技术领航者表现 - 多隆物流实现AGV规模化应用 AGV机器人搭载激光导航与视觉识别系统 单台机器人替代3-4名人力 作业准确率达99.9% [4] - 自主研发AI调度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实时分析订单、库存及设备状态 动态优化路径规划 整体配送效率提升40%以上 [4] - AGV与AI调度系统无缝对接 仓库运营成本降低30% 订单处理速度提升50% 能源消耗显著下降 [4] - 日均处理货物量达传统仓库3倍 系统容错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7]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 - 英脉物流采用AI+区块链双引擎 智能调度系统实现长三角6小时极速达 动态路径优化降低燃油成本18% [6] - 医药冷链温控精度达±0.5℃ 运输损耗率压至0.2% 区块链溯源司法存证采信率达98% [6] - 京东物流"亚洲一号"仓依托AGV集群 订单处理时效压缩至15分钟 单日峰值订单处理能力达500万 [6] - 顺丰医药冷链温控精度±0.5℃ 德邦具备单件500kg重货分拣能力 安吉物流汽车循环包装系统降本19% [6]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韵达智能仓通过自动化立体库提升存储密度300% 人力效能翻5倍 [6] - 环世物流应用数字孪生技术预演货流路径 库内搬运距离缩短40% [6] - 上港物流中心光伏发电覆盖30%能耗 威微物流新能源车队占比65%并采用光伏仓储 年减碳1.2万吨 [6] 生态协同与成本优化 - 威微物流通过数据中台链接生产与消费端 助江中保健品优化供应链成本18% [7] - 宝时云仓支持"爆品闪电扩容" 48小时扩展2万㎡仓容 [7] - 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箱 为物流企业提供巨大试验场 [7] 行业发展趋势 - 竞争焦点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服务基因融合 绿色服务成为价值新标尺 [6] - 行业竞争升维至数据流与实体流耦合 技术密度转化为客户供应链弹性与韧性成为关键胜负手 [7] - 技术作为骨架 服务作为血脉 最终目标在于破解千行百业的供应链痛点 [9]
香港财政司:积极招商引资引才 创新经济动能
智通财经· 2025-08-11 08:57
招商引资成果 - 香港引进办已引进84间从事前沿科技的重点企业,预计未来数年带来约500亿港元投资,创造超过20,000个职位,使用168万平方尺创科、工业和商业楼面 [1] - 港投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其中超过10家公司已或准备递交香港上市申请 [2] - 港投公司每1港元投资带动超过5港元市场长期资金跟投,资金来自主权基金、退休基金、企业创投公司和家族办公室 [2] - 引进办将公布第五批共十多家重点企业,自2022年底成立以来引进企业总数将达约100家,新一批包括多家国际领先医药企业 [3] 创科生态发展 - 香港政府推动"政、产、学、研、投"深度对接,引进科企与本地大学合作成立研究院和实验室,如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冯诺依曼研究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农业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 [2] - 引进企业通过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与本地学府协作,推动基础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 [2] - 香港国际化应用场景吸引海内外企业测试前沿技术,如无人驾驶技术测试和低空经济"监管沙盒" [3] - 企业推介感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和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助力智能化城市管理 [3] 产业升级与国际化 - 香港联通世界优势助力本地和内地企业"走出去",推动专业服务和国家标准技术服务全球,如港投公司投资香港与泰国合作的绿色能源项目,输出电动车充电技术 [3] - 香港金融科技企业拓展印尼市场,提供普惠包容金融服务 [3] - 香港先进医疗服务、科研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和新药械"第一层审批"制度吸引国际医药企业探索内地及亚洲市场 [3] - 引进办将引入结合创科和文创的企业,推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 [4] 人才与产业协同 - 多元产业发展、优质就业机会、教育和生活环境形成"产业+人才"良性循环 [4] - 特区政府多管齐下引进企业、资金和人才,加速经济升级转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