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二增长极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联手“造车”,下的是一步怎样的棋? | 说商道市
长沙晚报· 2025-10-16 11:25
合作模式与各方角色 - 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和宁德时代推出新车,京东主要负责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参与制造环节 [1] - 合作模式为广汽集团负责整车生产,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提供电池,京东依托其电商平台和客户数据负责销售 [1][2] - 此次跨界合作模式类似于华为提供技术支持的鸿蒙智行,与百度此前因资质、资金和管理问题退出造车新势力的模式形成对比 [1] 京东的战略动机 - 公司核心零售业务增长进入平缓期,迫切需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汽车行业因其资金容量大和前景广阔成为理想选择 [2] - 选择在11月9日发布新车紧邻双十一购物节,被视为敏锐的市场时机把握 [2] - 公司以相对轻资产模式进入汽车赛道,主要发挥其平台和数据优势,而非直接参与重资产制造 [1][3] 行业竞争环境与时机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红海式竞争阶段,促使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中国车企全力开拓欧美和东南亚等蓝海市场 [2] -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尚处早期阶段,市场仍容得下新的参与者扮演鲶鱼角色 [3] - 广汽集团作为合作中的整车制造方压力较大,其新能源品牌埃安和传祺的表现相较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盛况有所不及 [2] 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 - 合作三方需要各司其职,有效整合资源,避免各自为政,才能发挥车(广汽)、马(宁德时代)、炮(京东)的协同优势 [2][3] - 成功的合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协调机制(比喻为“帅”),以借鉴成功经验并避免重蹈失败覆辙 [3]
“前销冠”vivo四面出击:MR头显首秀后,又进军vlog市场
国际金融报· 2025-08-27 07:28
新产品发布 - 公司将于9月1日发布全新vivo Y500机型 定位入门级高性价比产品 主打"耐用更强大"和续航能力 针对年轻消费群体 [1] - 公司首款MR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采用VR基础形态 支持视频透视技术实现MR体验 配备眼动追踪和手势操控功能 [3] - vivo Vision重量仅398克 为市场最轻MR头显 远低于苹果Vision Pro的600克和市场平均500克以上的水平 [3] - 该设备搭载第二代骁龙XR2+平台和Micro-OLED双目8K臻彩屏 最高像素达2728万 支持1.5°高精度眼动追踪和26自由度微手势识别 [3] - 首代vivo Vision仅开放线下体验 不面向消费者销售 旨在收集用户反馈优化产品 [3] 业务多元化布局 - 公司入局手持云台相机赛道 项目于去年年底立项 首款产品定位vlog相机 聚焦创作者和摄影爱好者群体 已完成开模开发 预计明年发布 [1] - 跨界布局基于目标市场潜力较大 与现有业务具备关联性 能有效利用自身技术优势 特别是影像赛道的积累 [4] - 智能影像设备领域中 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2023年为50亿元 预计2027年达79亿元 运动相机市场规模2023年为314亿元 预计2027年增长至514亿元 [5] - 手持云台相机市场由GoPro、影石和大疆三足鼎立 大疆Pocket系列和影石ONEX系列分别受到Vlogger和户外运动用户青睐 [5] - 智能终端市场竞争加剧 华为、小米等头部厂商加快XR和AI领域布局 小米近期发布重量仅40克的AI眼镜 售价1999元起 [5] 市场竞争地位 - 公司曾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 但当前市场份额出现下滑 [6]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0%至2.952亿部 保持连续8个季度增长 但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4.0%至6896万部 [6] - 当季公司市场份额17.3%位居中国第二 出货量1190万台 同比下滑10.1% 为前五大厂商中下滑最严重品牌 [6] - 在激活量统计中 公司二季度市场份额16.37% 同比下滑5.95% 是前五名中唯一出现下滑的品牌 [7] - 销量下滑主因未能抓住国补政策机会 竞争对手小米和华为通过国补实现增长 [8] 产品战略挑战 - 公司被分析师评价为"内秀"厂商 虽在AI技术和芯片方面有所成就 但缺乏曝光度和品牌认知度 [8] - 产品缺乏显著特色 难以在折叠屏和影像技术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8] - 高端旗舰产品存在欠缺 去年10月推出的X200系列虽创下全渠道销售金额20亿的纪录 但遭遇拍摄炫光问题导致口碑下滑 [9] - 树立高端旗舰形象对带动全系产品销售和建立口碑至关重要 [10] - 国内手机市场饱和 Top6格局基本固定 企业难以单靠手机实现突破 需寻找新增长极 [1]
新威凌陈志强:将形成三地产能协同的新格局,实现全国性产业布局
贝壳财经· 2025-07-12 08:28
公司发展现状 - 公司营收从上市前一年度的6亿元增长到近一年度的9.47亿元,增幅达58% [3] - 年生产能力由2.55万吨提升到5.75万吨,增幅达125% [3] - 超细片状锌粉和超细片状锌铝合金粉已实现批量生产,在高端防腐材料领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 [3] 公司战略规划 - 加快推进江苏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东中西"三地产能协同新格局 [2] - 开发更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特殊效果金属颜料产品,并在江苏基地产业化,实现国产化替代 [2] - 积极布局锌能电池及其配套产品领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谋求第二增长极 [2] 公司竞争优势 - 专注细分领域23年,坚持技术引领和创新驱动 [3] - 获得70余项国家授权专利,参与编制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 - 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近100项荣誉及资质 [3] 上市后提升 - 资金实力、融资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生产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及公司治理均得到改善提升 [2] - 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多元化,为市场占有率提升、新产品开发、新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3] - 公司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健康稳定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