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体系

搜索文档
未来10年,文科会越来越重要|专访《优秀的绵羊》作者德雷谢维奇
36氪· 2025-05-17 17:13
精英教育体系问题 - 精英教育体系培养出"优秀的绵羊",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且充满焦虑 [4][6] - 2025年《优秀的绵羊》再版指出,学生加速涌入金融、咨询、法律、医学、科技行业,但面临精神健康危机 [6] - 文凭贬值现象严重,1991-2022年美国学士学位数量增长84%,硕士学位暴涨157% [8] 学科选择与就业趋势 - 美国人文科毕业生占比跌破3%,职业教育类专业(如商科)占比超50%,商科学术严谨性不足 [11] - 顶尖院校毕业生扎堆科技等热门领域导致就业市场饱和,差异化路径更安全 [11] - 交叉学科对STEM和人文科均有价值,人文科提供的"软技能"可防止被AI替代 [22] 人文科价值与挑战 - 美国高校开始取消外语、艺术等科系,未来可能波及哲学、本国语言研究 [18] - AI难以取代人类创造力与情感联结能力,人文艺术学科将更重要 [20] - 70%美国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但大学教育培养的是可迁移能力 [28][29] 教育体系改革建议 - 通识教育课程质量下滑,需系统性改革激励机制 [29] - 学生应主动发掘优质课程资源,"选老师而非选课程" [30] - 博雅教育核心是培养创造知识的能力,涵盖人文、社科及基础自然科学 [33] 职业与自我实现 - 定义人生意义需探索内在价值,而非依赖外部奖赏(薪资/头衔) [11][13] - 工作数年后重新规划职业是常见现象,美国年轻人多在25-30岁读研 [34] - 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应追随热忱领域,警惕焦虑疲惫的学习体验 [36]
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了?不,未来文科会越来越重要|专访《优秀的绵羊》作者
36氪· 2025-05-17 09:33
世界为什么越来越卷了? 这可能是许多年轻人的困惑:资源和人才都在加速流向技术尖端引领的少数行业;另一边,全球文科塌陷,职业教育培养不出对口的人才,反而大量的人 都在争抢着极少数"光鲜"的岗位…… 优绩主义的尽头没有绝对的胜利者,那些名校最为优秀的毕业生,却可能是最焦虑的一群人——他们时常觉得,世界好像一个巨大的仓鼠轮,自己被逼着 不停奔跑,却总感觉还在原地踏步,找不到行动的意义。 图源《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早在2015年,《优秀的绵羊》就曾预示过这种未来——这本书出自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彼时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常青藤盟校 待了20多年后,他辞去了自己的耶鲁大学的终身教职,他写到,我们的精英教育体系只培养出了一群"优秀的绵羊",这些学生们顺从地、老老实实向同一 个方向前进,"他们懂得如何做一名学生,却不知道如何思考。他们虽聪明、富有天分,却也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缺乏好奇心和目标 感。" 德雷谢维奇的洞察全部源于对精英教育体系的观察和亲身经历——他一共辗转过至少3个不同的专业。出身于一个聚集"知识分子"的犹太家庭,本科他循 规蹈矩选择了生物学和心理学的 ...
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了?不,未来文科会越来越重要|专访《优秀的绵羊》作者
后浪研究所· 2025-05-13 14:40
精英教育体系的问题 - 精英教育体系培养出"优秀的绵羊",学生聪明但充满焦虑、缺乏目标感和好奇心,顺从地向同一方向前进[1] - 学生加速涌入金融、咨询、法律、医学、科技行业,这些最稳妥通往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专业[3] - 学历贬值严重,1991至2022年间美国学士学位数量增长84%,硕士学位暴涨157%,但教育质量下降[5] 学科选择与就业趋势 - 人文科毕业生占比跌破3%,职业教育类专业占超50%,商科独揽20%份额,但学术严谨性不足[9] - 学生扎堆少数热门领域(尤其科技行业),导致就业市场过度饱和,差异化路径更为重要[9] - 美国高校开始取消外语、艺术相关科系,未来可能波及哲学、英语等核心人文领域[17] 文科的价值与未来 - 人文学科培养的核心能力(情感联结、创造力)是AI难以取代的,未来文科可能变得更加重要[19] - 交叉学科发展对人文和STEM领域都有益,人文课程能为理工科学生提供"附加价值"[20] - 70%美国大学生从事领域与专业无直接关联,大学教育应培养广泛可迁移的基础能力[28] 教育体系改革建议 - 通识教育课程质量下降,院校需系统性改革激励机制,学生应主动发掘优质资源[30] - 博雅教育应包含人文、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培养创造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3] - 自我觉醒应出现在更早阶段,职场历练后重新审视人生航向是弥补教育缺陷的方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