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文学科
icon
搜索文档
玄奘是这位哈佛教授心目中的英雄,探寻文化融合的秘密
第一财经· 2025-09-05 11:44
"我认为所谓文科衰落的部分原因,在于我们似乎不太适应公众的兴趣,也许视角过于向内了。" 在一个全球信息高速流动、人们纷纷闷头刷手机的时代,什么是文化? 一种流行的文化形式或作品,换个国家,换个语言,还能一样流行吗? 在哈佛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戏剧学教授马丁·普克纳看来,思考当代文化的本质,可以从早至洞穴时代的人类文 明形式开始回看,他认为,一切始自文化的借用,不断借用才能使文化蓬勃发展。 普克纳是一位博学并且很会讲故事的作者,他也擅长演奏音乐,很会爬梳资料。新书《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 到韩国流行音乐》延续了他的一贯风格,从上古到现今,用一系列例子来讲述文化传播的具体方式和原因。 对话:人文学科需要积极应对社会 第一财经:最近中国国内舆论一直在热议人文学科的衰落问题,很多大学缩减了相关院系和招生规模。《文化的 故事》展示了人文学科强大的根基。在你看来,人文学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是否要比以前更强大,才能满足社会 的需求? 2019年,普克纳的《文字的力量:文学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被译成中文,这部450页厚的"通史",从 4000多年的世界文学中挑选出16部经典,如《伊利亚特》《圣经》《源氏物语》《一千零 ...
对话《优秀的绵羊》作者:精英教育为什么变得更糟糕了 | Edu指南专访
36氪· 2025-05-26 08:33
精英教育危机 - 顶尖高校培养的学生聪明但缺乏灵魂,表现为满足外界期望却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害怕失败不敢冒险 [5] - 美国精英大学录取率持续下降,从10年前的7%-8%降至目前的4%,竞争加剧反映系统恶化 [6] - 教育系统未给学生提供选择空间,导致其难以形成内在自我认同,成为"优秀的绵羊" [18] 社交媒体影响 - 社交媒体加剧心理健康问题,2012-2013年iPhone前置摄像头普及后,孤独焦虑等指标出现明显拐点 [7] - 即时可见的评判机制(如点赞数)强化外部标准,阻碍内在自我发展 [8] - 青少年平均每日独处时间不足1小时,手机依赖程度类似成瘾行为 [11] 人文学科价值 - 人文学科通过文学哲学等探究人类本质,是发展灵魂与寻找生活意义的核心途径 [26] - AI时代STEM技能可能被淘汰,而人文学科培养的情感交流创造力等"软技能"将增值 [24][25] - 功利主义教育观导致人文学科边缘化,加剧社会无意义感与脱节危机 [22][23] 个体应对路径 - 青少年需非结构化闲暇时间探索兴趣,而非仅为简历积累活动 [9][10] - 允许试错与消化痛苦是成长关键,当前教育系统追求完美压制此过程 [19][20] - 满足感源于内在生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需放弃部分世俗成功标准 [16][21]
苏大教授王尧:文科最大的危机是阐释世界的能力弱化
央视网· 2025-05-19 10:42
人工智能与人文学科的变革 - 2025年被视为中国大学战略转型的关键年份,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度赋能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1][2] - 首届中国人文学科年度发展大会聚焦"人文学科与文化强国建设",探讨AI时代人文学科的使命与责任[3] 人文学科面临的危机 - 人文学科最大危机在于阐释世界能力弱化,未达到"丧失"但需警惕恶化趋势[4] - 人文知识分子在公共议题中缺席失语,导致其公共身份弱化与应对现实剧变能力下降[4][7] - 学科困境包括:历史与现实问题重叠、AI冲击博雅教育体系、伪知识泛滥、人文精神缺失[5][7] AI对学科的冲击与应对 - ChatGPT等AI技术引发人文学者对创造性写作被替代的焦虑,但实质推动学科边界拓展[7] - 科学主义知识生产自动化冲击传统人文学科,学科建制化加剧理工化管理倾向[7] - 需明确AI工具属性,构建多元研究图谱,关注学术伦理尺度[9] 人文学科重建路径 - 强化人文学者世界观与方法论,建立学科与世界的深刻联系[8] - 通过"复魅"世界观对抗格式化生活,防止新文科工具化[8] - 在传统学科联系中发展新文科,非断裂式重建[8]
未来10年,文科会越来越重要|专访《优秀的绵羊》作者德雷谢维奇
36氪· 2025-05-17 17:13
精英教育体系问题 - 精英教育体系培养出"优秀的绵羊",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且充满焦虑 [4][6] - 2025年《优秀的绵羊》再版指出,学生加速涌入金融、咨询、法律、医学、科技行业,但面临精神健康危机 [6] - 文凭贬值现象严重,1991-2022年美国学士学位数量增长84%,硕士学位暴涨157% [8] 学科选择与就业趋势 - 美国人文科毕业生占比跌破3%,职业教育类专业(如商科)占比超50%,商科学术严谨性不足 [11] - 顶尖院校毕业生扎堆科技等热门领域导致就业市场饱和,差异化路径更安全 [11] - 交叉学科对STEM和人文科均有价值,人文科提供的"软技能"可防止被AI替代 [22] 人文科价值与挑战 - 美国高校开始取消外语、艺术等科系,未来可能波及哲学、本国语言研究 [18] - AI难以取代人类创造力与情感联结能力,人文艺术学科将更重要 [20] - 70%美国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但大学教育培养的是可迁移能力 [28][29] 教育体系改革建议 - 通识教育课程质量下滑,需系统性改革激励机制 [29] - 学生应主动发掘优质课程资源,"选老师而非选课程" [30] - 博雅教育核心是培养创造知识的能力,涵盖人文、社科及基础自然科学 [33] 职业与自我实现 - 定义人生意义需探索内在价值,而非依赖外部奖赏(薪资/头衔) [11][13] - 工作数年后重新规划职业是常见现象,美国年轻人多在25-30岁读研 [34] - 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应追随热忱领域,警惕焦虑疲惫的学习体验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