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搜索文档
一枚铜证章背后的豫西烽火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游客正在参观洛八办。 受访者供图 7月25日,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以下简称"洛八办"),一枚斑驳的铜质证章静静陈列于玻璃展柜中,来 自洛阳市巨龙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聆听讲解员讲述这枚证章的故事。 这枚直径约3厘米的"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证章,虽已褪去漆色,却承载着豫西抗战的峥嵘岁月,成为串 联起八路军在河南敌后斗争史的关键物证。 1938年10月,随着日军逼近黄河防线,中共中央决定在洛阳设立公开办事机构。经与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卫 立煌协商,刘向三率10余名干部筹建"第十八集团军驻豫通讯处",后更名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其旧 址位于洛阳老城区贴廓巷,现存清代民居建筑群,兼具办公与隐蔽功能。 作为连接华北、华中根据地的枢纽,洛八办承担着多重使命。 这里是我党的统战前沿。刘少奇、朱德等我党领导人曾在此接洽国民党将领,推动豫西地方武装改编。 这里是重要的情报中枢。抗战期间,这里的电台室24小时收发加密电报,向延安传递日军兵力部署。 这里还承担着物资中转的重要任务。通过陇海铁路与黄河渡口,向太行山根据地转运药品、电台零件等重要 抗战物资。 洛八办的设立,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埋下伏笔。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 ...
田坎上办起“AI红色展”!这群大学生用新技术“唤醒”老记忆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5:56
乡村振兴与AI技术融合 -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乡音融梦队"利用AI技术修复军功章、生成青春军装照,实现红色记忆数字化保护 [1][3] - 团队通过AI图像增强技术修复锈蚀军功章、模糊退役证明等红色信物,赋予其数字化"永生" [9] - 建立"石家村红色记忆数字档案库",通过AI语音转写和文本分析技术系统化保存口述历史 [8]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红色文化传承 - "乡音融梦队"连续两年在石家村开展活动,从摄影展升级为AI红色记忆展,挖掘乡村红色底蕴 [2][10] - 团队为抗战老兵、退役军人免费拍摄肖像并生成AI军装照,连接个体记忆与国家历史 [3][6] - 深入采访抗战老兵、乡村致富带头人,记录口述历史并强调精神传承价值 [6][12] 乡村振兴的多维度深化 - 帮扶工作从经济助力转向"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通过科技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12] - 田间"微党课"融合抗战故事与乡土教育,强化村民对精神财富的认知 [10][12] - AI技术被用于守护乡村"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