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EV)

搜索文档
1~6月丰田在华新车销量增6.8%,本田日产苦战
日经中文网· 2025-07-09 10:44
丰田在华销量表现 - 1~6月在华新车销量同比增长6.8%至83.77万辆 为4年来首次上半年数据超上年同期 [1] - 合资公司表现分化 一汽丰田增长16.3%至37.78万辆 广汽丰田微增0.6%至36.42万辆 雷克萨斯品牌增长1.3%至8.56万辆 [2] - 6月单月销量同比增长3.7%至15.77万辆 [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以旧换新政策刺激 以及3月上市的纯电动SUV bZ3X销售强劲 [1] 本田与日产在华困境 - 本田1~6月销量同比下滑24.2%至31.5152万辆 主力车型雅阁/CR-V保持坚挺但其他车型低迷 [2] - 日产1~6月销量同比减少17.6%至27.9546万辆 [2] - 6月单月销量表现 本田同比下降15.2%至5.8468万辆 日产同比增长1.9%至5.3843万辆 [3] - 两家公司市场份额被中国厂商蚕食 [3] 日本车企整体在华现状 - 三大日系车企1~6月合计销量同比下降7%至143万辆 较2021年峰值246万辆缩水40% [1] - 在EV/PHV领域技术落后于中国企业 导致整体竞争力下滑 [1] - 本田新推出的纯电品牌"烨"系列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2]
丰田重建在美EV战略,特斯拉失速带来良机
日经中文网· 2025-05-20 15:19
丰田美国EV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2025年后将美国市场EV车型从2款扩展至5款 采用美国专属命名策略"bZ"取代原有"bZ4X"命名体系 [1][3] - 2026年将推出与斯巴鲁联合开发的四驱越野车型"bZ Woodland" 并引入已在欧洲上市的小型SUV EV"C-HR" [4] - 雷克萨斯品牌计划2025年下半年新增2款EV车型 包含改良版本 [4] 产品技术升级 - 新型锂离子电池使续航里程最高提升25% 标配特斯拉NACS充电接口 兼容全美数千个充电站 [4] - 快充技术实现30分钟内电池容量从10%充至80% [4] 市场竞争格局 - 特斯拉在美国EV市场份额从峰值80%降至不足50% 主要受CEO政治言论引发的抵制运动影响 [6] - 2024年Q1丰田(含雷克萨斯)在美国EV市场份额仅3% 落后于通用汽车(10%)和现代集团(10%) [6] - 美国EV渗透率当前为8% 远低于拜登政府2030年50%的目标 [6] 本地化生产计划 - 初期EV生产全部依赖日本工厂:元町/高冈工厂生产"bZ" 斯巴鲁群马工厂生产"bZ Woodland" [7] - 美国本土生产计划推迟至2026年后 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将支持未来本地化供应链 [7] 行业前景预测 - Global Data预计2030年全球EV销量达3176万辆 较2024年增长约3倍 [7] - 公司计划2027年前推出15款自主研发EV 在中国/日本外增设生产基地 [7]
SMC净利润预增7%,中国EV投资成东风
日经中文网· 2025-05-19 11:30
公司业绩展望 - 预计2025财年合并净利润同比增长7%至1670亿日元 时隔2年实现利润增长 [1] - 2025财年销售额预计增长7%至8500亿日元 营业利润增长13%至2150亿日元 [2] - 2024财年销售额同比增加2%至7921亿日元 净利润减少12%至1563亿日元 [3] 区域市场表现 - 大中华区市场复苏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贡献营业利润增加480亿日元 [2] - 北美地区2024财年订单增长8% 2025年4月保持正增长 [3] - 大中华区2024财年订单增长12% 日本增长9% [3] 业务驱动因素 - 中国EV设备投资复苏带动空气增压设备需求 工厂开工率明显提高 [1] - 半导体国产化推动设备投资 汽车/家电/智能手机需求坚挺 [1] - 产量增加带来79亿日元利润增长 库存消化减少298亿日元盘存资产 [2] 成本与汇率影响 - 日元升值(141日元/美元)拉低利润196亿日元 [2]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直接利润下降62亿日元 间接影响38亿日元 [2] - 售价上涨仅贡献20亿日元 中国市场面临价格竞争压力 [2] 资本市场反应 - 财报公布后股价单日最高上涨9%至54880日元 [3] - 宣布300亿日元股票回购计划 上限75万股(1.1%已发行股) [1][3] - 实际净利润低于市场预期1761亿日元但仍获市场认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