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能力建设
搜索文档
商联会成员陈书豪深耕执行机制 推动N次方团队成为项目协同样板
江南时报· 2025-10-14 10:15
公司核心业务模式 - 公司以解决方案为导向、以协同效率为核心、以实际落地为标准的项目型作战团队 [1] - 公司致力于解决商贸项目因缺少协调机制、推进结构和结果意识而失败的结构性痛点 [2] - 公司业务模式为快速响应+高效协同+结果导向的模块化作战体系,N代表弹性与变数,次方代表复利效应与结构放大 [3] - 公司参与从需求挖掘、资源匹配、方案制定、执行协同到最终交付的全流程,承担中枢角色 [3] - 公司定位为组织能力建设者,协助企业完成内部资源结构的优化与执行力建设,而非表层任务执行 [4][5] - 公司正推动团队向产品化演进,打造商贸协同的中台服务系统,构建可复制、可移植的组织能力工具箱 [5] 公司运营与管理机制 - 公司内部推动流程革新,项目启动必须明确底层逻辑和最终交付指标,杜绝等上级指示的中断环节 [3] - 公司将流程划分为输入-处理-协同-反馈-交付五大节点,明确每个阶段的责任人、可视化指标与时间窗口 [4] - 项目过程中所有成员实时更新任务进度,负责人每天汇报节奏偏差并提出风险评估或资源申请 [4] - 该管理机制使公司平均项目响应时间比传统机制缩短40%以上,交付完成率在90%以上 [4] - 公司文化尊重完成度和问题解决者,新人的系统性改进建议会被快速采纳,资深成员交付失误必须复盘并输出教训文档 [7] 公司项目执行案例 - 在一次跨境家电出口项目中,公司团队通过资源再分配、供应链路径调整、海外临时代理协调,仅用三天完成出货,解决了传统四级沟通流程冗长的问题 [2] - 公司协助某新兴电动车品牌进入中亚市场,通过评估市场进入策略、链接当地分销商、仓储资源与报关渠道,并设计本地化售后响应机制,以最低预算完成从0到1的市场初步布局 [4][5] 公司技术发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在商联会平台支持下组建结构实验组,将多年实践积累的流程、模板、问题分类等内容进行知识化与产品化 [6] - 公司已完成一套项目全流程协同系统,并正在测试基于AI数据分析的贸易风险预警模块 [6] - 公司未来目标是依靠系统反应、智能决策和标准机制实现更大规模扩张和复制,减少对核心成员经验判断的依赖 [6] - 公司判断未来全球贸易数字化趋势下,能调动全球资源、理解文化差异、掌控执行节奏的复合型团队将成为企业外部协同的核心环节 [6] - 公司计划向更多行业客户输出组织模型与解决方案,但不追求成为庞大企业或独角兽,更关注组织的深度、协同的强度与机制的稳固性 [6][7]
平方和投资刘婷婷:从蓄势到跃升,平方和投资组织效率大幅提升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20:40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系统性人才战略和组织能力建设实现业绩增长 组织效率在一年半内提升5倍 在量化行业波动中构建长期竞争力[1][7] 人才战略 - 制定3-5年中长期人才战略 将顶尖人才储备视为第一生产要素 持续引入行业影响力人物和顶尖院校新生代[2] - 建立"成就动机×学习创新×坚韧自驱"人才评估模型 不单纯追求工作经验和光环 更看重成长潜质[2] - 人才布局前置于业务发展需要 将市场动荡期转化为组织能力升级窗口期[1] 人才培养机制 - 完善职业发展路径定义 明确职级标准 晋升标准和干部胜任力标准[3] - 实施分周期陪伴式成长赋能 新人配备导师 骨干赋予挑战性项目 干部提供管理训练营课程[3] - 培训体系与岗位胜任力标准深度绑定 为人才营造坚实后方支持[3] 组织能力建设 - 建立系统性组织运转机制 将个体能力凝聚为系统能力 在策略研究方面给予研究员充分独立空间[4] - 引入跨行业基因和组织建设经验 借鉴互联网公司等高效率行业成功因素[4] - 采用OKR+TDL双层执行模式 实现战略与执行精确对齐 鼓励骨干员工主动立项[5] 文化价值观 - 2024年底重新定义"以投研为本 追求卓越"价值观 将投资研究作为发展根基与核心[6] - 倡导奋斗 学习 创新 坚韧文化基因 契合量化行业特性 凝聚团队共识[6] - 文化价值沉淀提升组织凝聚力 在2025年外部扰动中实现业绩与规模同步增长[6] 发展成果 - 组织效率实现5倍增长 业绩与规模同步提升 验证组织能力系统性建设的有效性[1][7] - 穿越2024年初量化危机和2025年行业重燃 体现业绩α与组织能力α的双重价值[7] - 进入第三个五年新起点 继续通过组织能力升级助力业绩长青[7]
梳理一下本次i8权益调整大家关心的问题
理想TOP2· 2025-08-05 13:38
产品策略调整 - 理想i8 SKU调整为两个版本 MAX版本降价1万元并增配铂金音响 同时提供1万元选装包包含二排电视/流媒体后视镜/8295高性能芯片 调整后售价为33 98万和34 98万 [1] - 此次调整基于98%的MAX Ultra选装率数据 显示消费者对高配版本有强烈偏好 [1] 市场关注问题 - 市场对i8调整后L系列产品线的后续操作策略存在疑问 [3] - 行业关注此次价格调整对毛利率 净利润率和自由现金流的潜在影响 [3] - 近期理想的产品策略变动频繁 引发对其组织能力和决策机制的讨论 [3] 管理层与战略 - 李想多次提及组织能力建设 市场关注理想当前组织水平评估标准 [3] - 近期李想的多个战略判断出现争议 引发对其决策准确性的讨论 [3] - 市场在讨论长期看好理想与接纳其判断失误之间的逻辑关系 [3] 行业趋势判断 - 智能车行业面临商业模式争议 短期被视作"不好的商业模式" 但长期潜力待观察 [3] - AI与智能车的结合成为关键 基座模型能力被视为行业主要竞争点 [3] - 市场关注理想在AI+软硬件结合领域的技术水平定位 [3] 竞争格局 - 长期需评估理想相较华为 小米的核心优劣势 [3] - 智能座舱技术潜力被讨论 可能存在市场低估现象 [3] 运营管理 - 近期事件中哪些是公司预期内/外的事项引发关注 [3] - 舆情应对能力被视为影响公司短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