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
搜索文档
综合高中如何拓宽成才路
人民日报· 2025-11-14 08:57
综合高中办学背景与规模 - 综合高中是一种融合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的办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6] - 广州市2024年首批入读综合高中班学生共1100人,2025年扩招至1514人[10] - 宁波市2024年在8所中职学校试点综合高中班,招生1793人,2025年扩展到22所,招生规模增至6523人[10] -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2025年录取学生1500余人[11] 课程体系设计特点 - 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将三年分为三个学程:高一上学期为"播种学程"每周一下午安排职业体验课,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为"定向学程"提供50多门职业素养课,高三为"圆梦学程"制定精准培育方案[12] - 广州贸易职中每周三下午开设8种职业认知选修课,包括大数据驱动的短视频制作、低空无人机编程等新兴领域[13] - 建立职普学分转换机制,职业认知选修课学分可替代普高要求的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学分[14] 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 广州贸易职中从区属普高选调17名骨干教师,新招聘31名在编教师组成文化课教学团队[17] - 宁波市为综合高中班教师设计系统培训体系:6周岗前培训、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学科教学顾问、学考冲刺辅导三个阶段[19][20] - 天府新区综合高中整合职普学科资源,设置19个学科(专业)组,原普高教师讲授文化课程,原职中教师开设职业体验课[20] 学籍转换政策实施 - 天府新区综合高中设置4次"职转普"机会(高一上学期末和后续三个学期),2023年以来共有91名学生完成转换[21][23] - 该校同时设置3次"普转职"机会(高一上学期末和后续两个学期),2023年以来共有86名学生完成转换[23] - 广州市规定只有入学分数超过当年普高录取最低控制线的职高生才有资格在高一结束时申请"职转普"[23]
综合高中如何拓宽成才路(人民眼·教育强国建设)
人民日报· 2025-11-14 06:42
综合高中办学模式发展现状 - 综合高中是一种融合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互融、师资互通、学籍互转,为学生搭建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 [6] - 该模式被写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并在广东广州、四川成都、浙江宁波等地开展试点 [6] 综合高中开办规模与动因 - 2024年广州在5所区属中职学校开办综合高中班,首批录取1100人,2025年扩招至1514人 [9] - 浙江宁波2024年在8所中职学校试点招生1793人,2025年扩展到22所学校,招生规模增至6523人 [9] - 四川成都2023年整合太平中学高中部和四川天府新区职业学校成立第一所综合高中,2025年录取1500余人 [9][10] - 开办动因包括探索职普融通新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缓解职普分流焦虑、增加普高学位供给 [9] 课程互融体系设计 - 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将三年分为三个学程:高一上学期为"播种学程"提供职业体验课,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为"定向学程"提供50多门职业素养课,高三为"圆梦学程"制定精准培育方案 [11] - 学校拥有4万余平方米实训基地,含129间实训室,涵盖数字媒体、智能制造等领域 [11] - 广州贸易职中每周三下午开设8种职业认知选修课,包括大数据驱动的短视频制作、低空无人机编程等新兴领域 [12] - 建立职普学分转换机制,职业认知选修课学分可替代普高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学分 [12] 师资互通机制建设 - 广州贸易职中选派优秀职高教师到综合高中班授课,并从区属普高选调17名骨干教师,新招聘31名在编教师组成文化课教学团队 [15] - 宁波为综合高中班教师设计系统培训体系:6周岗前培训、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学科教学顾问、学考冲刺辅导 [17] - 天府新区综合高中整合职普学科资源设置19个学科(专业)组,原普高教师讲授文化课程,原职中教师开设职业体验课 [18] 学籍互转政策实施 - 天府新区综合高中提供学籍互转机会,职高转普高有4次机会(高一上学期末及后续3个学期),普高转职高有3次机会 [19][22] - 2023年以来该校91名学生完成"职转普",86名学生完成"普转职" [21][22] - 广州规定只有入学分数超过普高录取最低控制线的职高生才有资格申请"职转普",需通过学校考核 [22] - 学籍转换标准包括统一考试成绩、职业倾向评估、学习潜力研判等综合因素 [19][20]
办好综合高中 助推职普融通(有所思)
人民日报· 2025-11-14 06:42
综合高中的定位与目标 - 综合高中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限,旨在为学生提供融合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多元教育 [1] - 其核心目标是搭建多元成才的"立交桥",让每个学生都能基于自身兴趣和优势发展,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1] 综合高中的实施路径与课程设置 -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础,一些综合高中依托原有职教资源开设职业认知和体验课程 [1] - 为满足学生多元兴趣和潜能,需建立校际课程合作机制,推动教师跨校任教、学生跨校选修,以提供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1] 综合高中的师资建设 - 联合办学的综合高中应打通班型壁垒,实现师资的自由流动 [2] - 对于新设的综合高中班,可通过选调、招聘等方式配齐普高文化课师资,并采用"师徒结对"模式结合新教师热情与资深教师经验 [2] - 教育部门需围绕综合高中的师资特点,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升教学质量 [2] 学生发展引导与支持 - 学校应通过整体性观察和个性化评估,引导学生认清自身优势与潜力,明确发展方向 [2] - 准确的职业认知对于备战高考的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具有重要参照意义 [2]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 综合高中发展仍面临体制机制上的梗阻和挑战,需要进行系统性改革 [2] - 未来期望实现真正的育人模式创新,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2]
被辟谣的“取消中考”,能走进现实吗
经济观察网· 2025-10-23 11:29
上海和成都两地的贯通式培养,都只是少数学校试点。成都已经公布了试点的8所学校,从这8所学校的办学看,属于当地中等层次的普高。选择中等层次的 普高进行贯通培养,是有良苦用心的。因为如果选择当地的优质高中、顶尖高中贯通培养,就很可能变为这些高中"掐尖",家长会争着让孩子进入顶尖高中 的贯通班,进一步刺激升学竞争。 正是因为如此,成都设计的贯通培养,试点范围并不大,由学生自主申请,不进行考试选拔,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则进行摇号录取。在求学过程中,贯通 班的学生还可以申请退出,但"只出不进"。试点这样的贯通培养,对选择贯通班的学生来说,相当于有了进普高的保底,贯通班可以进行小初高一体化培 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并不会影响整体中考格局,大部分初中毕业生还将参加中考。选择贯通班的学生,如果想报考更好的普高,也可能退出贯通 班。 不少人希望贯通培养模式能扩大,这样就可以让更多学生不参加中考了。但这是受到现实局限的。扩大贯通培养及取消中考的难点都在于,除了高中阶段实 行普职分流外,我国普通高中体系内仍存在事实上的等级差异,诸如超级高中、示范性高中、特色高中等多种类型,其资源配置和升学前景差异显著。 熊丙奇/文 近日,上 ...
全国小学生人数减少,学校课堂却更“拥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1:01
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 - 我国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两年合计减少超过一千万人,2024年减少508.99万人,2023年减少534.57万人 [5] -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减少7.69%,关停2.11万所,降幅较2023年的5.12%有所扩大 [5] - 小学入学人数或已达峰,2024年招生1616.63万人,比上年减少261.25万人 [9][10] - 初高中学龄人口持续增加,2024年初中招生1848.75万人,在校生5386.16万人,分别增加94.12万人、142.4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036.20万人,在校生2922.28万人,分别增加68.4万人、118.65万人 [15] 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 2024年全国小学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76万个,比上年增加3500个,增长25%;66人以上超大班538个,增加45% [10] - 初中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0459个,增加69%;66人以上超大班374个,增加97% [11] - 2024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6亿人,减少约216万人;普通小学减少7200所,教学点减少1.38万个 [10] - 2024年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数量增加约400所,达到1.58万所 [16] 学前教育发展 - 2024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7.26%,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1.61% [6] - 学前教育法规定"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 [6] - 民办幼儿园减少1.4万所,公办幼儿园减少0.71万所 [6] - 幼儿园平均班额从2022年的26.32人降至2023年的25.38人 [5] 普职分流变化 - 2024年全国普职比约7.1∶2.9,超过70%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 [16] - 宁波市北仑区2024年普职比从2023年的5.4∶4.6调整为7.4∶3.6 [17] - 宁波市2024年创办8所综合高中,保留普职分流通道 [17] 乡村教育发展 - 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挑战,中央政策要求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10][12] - 县域内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可消解撤并乡村学校的动力 [11] - 需要提供充足经费保障,建立新的学校运营模式,形成教学和育人共同体 [13]
全国小学生人数减少,学校课堂却更“拥挤”|「教」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5:43
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 - 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两年合计减少超过一千万人[1] - 2024年全国在园幼儿3583.99万人,比上年减少508.99万人[2] - 2023年全国在园幼儿比上年减少534.57万人[2] -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25.33万所,比上年减少7.69%[2] - 2023年幼儿园数量降幅为5.12%[2] - 2024年全国民办幼儿园减少1.4万所,公办幼儿园减少0.71万所[5] 学前教育发展 - 2022年全国在园幼儿人数开始下降,平均班额从26.32人降至2023年的25.38人[4] - 2024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7.26%,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1.61%[5] - 学前教育法规定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5] - 建议地方政府落实并适当提高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5] 小学教育现状 - 2024年全国小学招生1616.63万人,比上年减少261.25万人[7] - 2024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6亿人,比上年减少约216万人[9] - 2024年全国普通小学13.63万所,比上年减少7200所[9] - 2024年全国小学阶段教育班数274.05万个,比上年减少9.5万个[10] - 2024年小学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76万个,比上年增加25%[10] - 2024年小学66人以上超大班538个,比上年增加45%[10] 初中教育现状 - 2024年全国初中招生1848.75万人,在校生5386.1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94.12万人、142.47万人[13] - 2024年全国初中共有班数116.34万个,比上年增加2.36万个[10] - 2024年初中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0459个,比上年增加69%[10] - 2024年初中66人以上超大班374个,比上年增加97%[10] 高中教育发展 - 2024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1036.20万人,在校生2922.2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68.4万人、118.65万人[13] - 2024年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数量增加约400所,达到1.58万所[16] - 2024年全国普职比约7.1:2.9,超过70%初中毕业生可升入普通高中[16] - 宁波市北仑区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增至3729人,中职招生计划骤减1195人[16]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实施"县中振兴计划"[15] 教育资源配置优化 - 探索"小班小园"模式,避免大面积关停幼儿园[4] - 将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10] - 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10] -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消解撤并乡村学校的动力[11] - 探索发展综合高中,推动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双向奔赴"[17]
重磅:多地大招!国家下决心缓解分流焦虑,影响太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1 16:38
高中阶段教育政策与招生趋势 - 全国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2024年达1036.2万人,同比增加68.4万人,增幅为20年来最高 [3][6] - 在校生达2922.3万人,同比增加118.7万人,按此增速2025年有望突破3000万人 [6] - 普职比已接近7:3,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显著扩大 [2][6] 地方政策与扩招举措 - 北京市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8.5万人,同比增加3000人 [8] - 成都市预计新增10所以上普高招生学校 [9] - 江苏省2024年新建改扩建30所普通高中,增加学位3.84万个,2025年继续推进同类项目 [9] - 浙江省计划2025年新增公办普高学位2万个,并将其纳入提振消费政策 [9]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变化 -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部分省份达96%,接近全面普及水平 [10][11] - 中职教育招生规模持续萎缩,政策转向从"扩优"到"扩容",强调普通高中资源供给 [12][13] - 县中振兴成为扩大学位供给的关键,近60%普通高中生源来自县中 [14] 综合高中与普职融合探索 - 北京市2025年扩大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班招生规模,鼓励职普融通办学 [18] - 陕西省2024年试点28所中职学校开设98个综合高中班,招生4700余人,计划扩大试点范围 [20] - 综合高中模式允许学生选修普高或职业技能课程,毕业后选择普通高考或职教高考 [18][20] 区域协调与学位统筹 - 济南市支持区县属公办高中试点跨区招生,章丘区第四中学2024年已面向中心城区招生数百人 [15] - 学位富余地区可向紧张地区招生,通过灵活政策杠杆扩大供给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