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种植与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农民种粮实现优粮优价 “科技助力+精细化服务”为售粮托底
央视网· 2025-11-03 13:41
粮食产后服务与减损增效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通过16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烘干、储存服务,日烘干能力达1.08万吨,配套仓容19万吨,有效解决高水分玉米销售难题[1][2] - 当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将玉米水分从峰值40%降至14%的安全标准,每吨烘干价格比市场价低约15%,已累计烘干储存6万吨玉米[1] - 玉米加工企业创新采用“玉米槌预烘+脱粒+二次烘干”工艺流程,缓解农户烘干难题,目前每日收购玉米约3000吨[2] 粮食收购与市场动态 - 2025年秋粮收购以来,山东德州引导176家收购主体积极入市,全市入统企业收购新季玉米38.9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加2.4万吨[5] - 中储粮在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西、安徽等粮食主产省直属粮库已开秤收购,并于10月17日后在河南、湖南启动2025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12] - 河南作为粮食主产省,中储粮信阳直属库已启动稻谷托市收购,保障农户稻谷归仓[13] 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 玉米加工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将玉米加工成葡萄糖酸钠、阿洛酮糖、海藻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现代化车间仅需6名工人即可完成制作[4] - 一家玉米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达200万吨,带动周边400万亩玉米种植[10] - 小麦加工企业通过收购加工优质麦提升附加值,年收购优质麦60万吨,每斤收购价1.3元–1.45元,较普通小麦高0.1元–0.3元[7] 技术应用与种植效益 - 农民通过智慧储粮、绿色储粮技术实现节粮减损和优粮优储,提升种植效益[9] - 政策层面提出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强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1]
“泰州粮”连续八年单产全省第一的密码
新华日报· 2025-10-31 07:33
农业现代化与智慧农业 - 农业生产方式正从传统人畜劳作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转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6% [3] - 无人机施肥喷药效率比传统作业提高30倍,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可完成600亩秧田作业 [2][3] - 田间安装“耳目”、云端构建“大脑”,科技赋能实现精准育秧、控肥和灌溉,让种植告别“靠天收” [2]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1%,数字农田系统建设使粮食产量提高10%左右 [3]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联盟模式 - 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提供粮食烘干、农机存放、集中育插秧等七大基础服务,降低生产成本 [6][7] - 加入服务联盟后平均一亩田可降低200元成本,并免除自建晒场、农机库的投入 [6] - 小杨社区服务联盟模式已推广至322家,服务面积达189.9万亩,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5万元 [7] - 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采用一站式服务模式,2024年服务农田1.3万亩,预计2025年服务规模达2万亩 [6]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效益 - 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良田粮用,永久农田中高标准农田建成率达81.6% [9] - 改造后农田实现亩均产量提高约100公斤,每亩节水量80-100吨,节约人力物料成本约300元 [9] - 2024年新建百亩攻关田152个,农田基础设施升级带动玉米、小麦、水稻总体产量比前年高出5%左右 [9] - 科技助农队伍覆盖全市17个乡镇,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 [9]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与集群建设 - 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600亿元,已创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8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1] - 依托“2+N”农业全产业链,打造涵盖特医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预制菜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 [1] - 米糠加工能力达2000吨/日,生产稻米油近300吨/日,米糠综合利用率超过90%,远超全国30%的平均水平 [12] - 稻谷副产物实现循环利用,衍生出谷维素、米糠蜡等高附加值产品,甚至用于发电、制油和环保轮胎 [12] 种业创新与政策支持 -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8%以上,自主选育“泰香粳1402”水稻品种最高亩产达828.3公斤 [3][11] - 市、区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支持种业发展,累计选育“泰稻、泰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65个 [11] - 海陵区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产业技术体系 [3][11] 新农人培育与青年返乡 - 泰州市计划到2027年底重点培育“新农人”头雁100人,带动培育“新农人”雁阵1200人 [4] - 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农村,部分农场主将流转土地从50亩发展至1600亩的省级“无人化农场” [2][4] - 实施“新农创”领航、“新农匠”卓越等五大行动,开展精准培训、扶持和服务 [4]
生猪、玉米周报:生猪价格低位反弹,玉米盘面震荡反复-20251027
财达期货· 2025-10-27 12: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生猪期货震荡反弹,现货价格震荡上涨,二育入场和需求好转支撑价格上涨,但出栏积极性高、需求回升慢抑制价格反弹高度,需关注出栏进度和二育进场情绪[5] - 上周玉米期货先扬后抑,现货市场继续下跌且局域分化,中储粮收储扩大、基层售粮放缓使价格跌幅收窄,盘面震荡反复,短期或底部区间运行[6][8] 生猪部分总结 - 期货方面,LH2601合约报收12175元/吨,较前周结算价上涨3.05% [5] - 现货方面,全国外三元生猪市场价为11.95元/公斤,环比上涨0.68元/公斤 [5] - 利润方面,截至10月24日,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 - 185.65元/头,环比增加59.02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 - 289.07元/头,环比增加86.22元/头;猪粮比价为5.15,周环比提高0.2 [5] - 价格上涨原因是出栏进度正常、二次育肥入场缓解供应压力,需求随气温下降好转 [5] - 价格抑制因素是出栏积极性高、需求回升慢 [5] 玉米部分总结 - 期货方面,C2601合约报收2133元/吨,较前周结算价上涨0.23% [6] - 现货方面,全国玉米现货均价为2248.63元/吨,周环比下跌14.51元/吨 [6] - 港口方面,锦州港和鲅鱼圈港部分玉米报价及平舱价环比上涨10元/吨,广东蛇口港玉米散粮成交价环比下跌10元/吨 [6] - 深加工消费方面,10月16 - 22日,149家主要玉米深加工企业消耗玉米126.33万吨,环比增加4.03万吨;60家玉米淀粉企业加工总量57.4万吨,较上周减少0.76万吨,产量28.77万吨,较上周减少0.58万吨,开机率55.62%;35家玉米酒精样本企业DDGS行业开机率61.67%,较上周上升8.48%,产量12.551万吨,较上周增加1.727万吨,增幅15.96% [7] - 库存方面,截至10月22日,12个地区96家主要玉米加工企业玉米库存总量262.2万吨,增幅6.50%;截至10月24日,北方港口四港玉米库存约95万吨,广东港口玉米库存57.7万吨 [7][8] - 市场情况,全国玉米现货市场下跌且局域分化,东北地区报价稳中偏强,华北地区收购价下跌为主;淀粉企业开机下滑,酒精企业开工率上升 [8] - 价格走势,中储粮收储扩大、基层售粮放缓使价格跌幅收窄,盘面震荡反复,短期或底部区间运行 [8] - 消息面,市场传闻11月将重启托市小麦投放 [8]
为中原粮仓装上法治安全阀
河南日报· 2025-10-24 07:31
法规背景与核心目标 - 河南省通过《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标志着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从政策引导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治理新周期 [2] - 条例涵盖10章65条,构建“产储运销应急”全链条保障体系,旨在破解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核心挑战 [2] - 条例核心思路为“全链条覆盖、全主体参与、全风险防控”,构建“生产筑基、储备稳市、流通提效、产业增值、调控兜底”的制度框架 [5] 河南省的粮食产业地位 - 河南是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粮食总产量常年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3] - 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约600亿斤,相当于全国人民约42天的口粮 [3] - 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近9100万亩 [4] 生产环节保障 - 构建硬核支撑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4] - 条例严守耕地红线,要求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养护 [6] - 实践案例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能使小麦亩产提升15%,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5% [7] 种业创新与发展 - 条例将种业发展置于战略优先位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鼓励种业科技创新,并建立种子储备制度 [7] - 中原农谷建设种质资源库,征集优质种质资源;神农种业实验室培育的“郑麦136”等品种已实现大面积推广 [7] 储备与流通体系 - 构建“政府储备+企业储备”协同机制,要求储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调用高效 [9] - 智能储粮技术广泛应用,损耗率控制在0.8%以内,储存四年的小麦仍保持良好品质 [10][11] - 加强粮食收购管理,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小麦交易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打造粮食资源配置枢纽 [11] 风险调控与应急保障 - 条例在全国地方立法中首设“粮食调控”专章,建立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并创新引入金融工具,推进粮食期货市场发展 [11][12] - 系统性强化应急保障,支持配备应急加工设备,并计划到2025年培育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市,实现冷库库容超2000万立方米 [12] 产业升级与价值转化 - 推动从“卖原粮”到“精深加工”转型,通过“企业+农户”订单种植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秋粮产销合作洽谈会达成近5亿元签约订单 [13] - 发展粮食产业新业态,如粮食文化体验馆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 [14] - 支持创建大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美豫粮油”及“新乡小麦”、“正阳花生”等品牌叫响全国 [15]
32台烘干机24小时不停机!直击安徽铜陵秋粮抢收与烘干现场→
搜狐财经· 2025-10-22 19:17
秋粮收获进展 - 安徽铜陵秋粮收获进入冲刺阶段,当前收获进度已达60% [1][9] - 当地正加速推进田间抢收与厂房烘干作业,以减少前期连续阴雨对秋收的影响 [1] 农业生产作业规模 - 在安徽铜陵普济圩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内,8.4万亩水稻正迎来丰收 [3] - 当地协调了跨区域农机调度,共726台联合收割机参与作业 [9] 机械化收割与加工 - 履带式收割机进行割稻、脱粒、秸秆粉碎一体化作业 [3] - 收割后的稻谷直接送入智能烘干车间,进行控温烘干、脱壳加工等无缝衔接工序,设备昼夜运转 [5] 烘干产能与成效 - 农场部署32台烘干机进行24小时作业,每日烘干能力达到300吨 [7] - 截至目前已累计烘干粮食1000余吨 [7] 农业技术支持与服务 - 当地组建农技应急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应对湿害、优化收割流程,并合理有效利用烘干资源 [9]
生态闭环护良田 品牌溢价富农户 “祥里大米”铺展乡村“丰”景图
镇江日报· 2025-10-19 07:28
公司运营模式 - 祥里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 积极探索生态循环种植模式 即基地培育水稻 秸秆转化有机肥 有机肥反哺基地 [1] - 公司构建合作社+品牌+农户的组织体系 整合分散农业资源 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关键环节 [2] - 公司创新采用缓控释肥技术 搭配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科学结合的减量增效方案 精准防控病虫害并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 [3] - 公司将秸秆统一回收至专用堆肥点 经自然腐熟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实现取之于田 还之于田的生态闭环 [3] 公司业务规模与效益 - 珥陵富祥粮食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管理土地超2万亩 直接惠及农户5000余户 每年为农户带来增收50余万元 [2] - 2024年富祥粮食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额突破1700万元 [4] - 通过品质跃升实现品牌溢价与市场竞争力 预计稻米单价将迎来可观增长 直接增厚村集体经营收益 [4] - 公司通过延伸加工 拓宽销售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夯实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共赢机制 [4]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在品种选择上精选优良食味稻米南粳46 从源头保障大米口感与品质 [3] - 秸秆资源化利用环节破解秸秆处理难题 有效改善土壤酸化问题 提升土地肥力 [3] - 公司形成一套接地气 易操作的本地化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为周边乡镇提供祥里方案 [4] 行业影响与社会效益 - 公司通过常态化组织技术培训 将水稻绿色种植等先进实用技术传递给农户 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4] - 祥里村的实践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乡村智慧与力量 形成可借鉴 可推广的祥里经验 [5]
秋粮收获关键期:供电专项服务助力筑牢粮食产后安全线
央视网· 2025-10-18 12:14
秋粮收获进展 - 浙江丽水缙云10万亩秋粮进入收获关键期 稻农正抢抓农时全力收割 [1]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 水稻收割后的烘干处理是确保粮食丰收成果的关键环节 对保障粮食品质和减少产后损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 缙云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粮仓建设试点县 正加快推进粮食产后全链条服务体系建设 [3] 农业电力保障措施 - 秋收期间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应用广泛 粮食加工企业用电负荷大幅增加 [5] - 当地供电部门成立多支专项服务小组 深入种植基地和粮食烘干加工车间开展拉网式用电检查与服务 为秋粮抢收抢烘提供支撑 [5]
河北:战阴雨护秋粮 精准施策提升玉米归仓质效
新华社· 2025-10-18 07:26
行业应对措施 - 河北省相关部门整合烘干、仓储、物流、销售等资源,推行烘干收储一条龙服务体系以应对降雨降温天气对玉米归仓的不利影响 [1] - 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公布全省各地粮食烘干设备服务信息表,帮助农民解决秋粮存储问题 [1] - 邯郸市肥乡区农业、交警等部门统筹辖区内25家粮食烘干企业,打造一刻钟运输圈,并推出共享农机服务实现从田间地头到晾晒场的闭环运输 [2] 服务模式与效率 - 合作社采用统一收购、统一储存、统一烘干、统一销售的模式,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玉米可直接过磅、登记、入塔,无需排队 [1] - 肥乡区创新推出全域粮食烘干和收购服务电子信息表,通过微信矩阵群传播,农民可查询最近网点位置、实时仓容、设备烘干能力及排队情况 [2] - 肥乡区通过绘制电子信息表将分散的资源系统化、可视化,目前全区日烘干能力已达到3600余吨,基本实现粮食即收即烘、即烘即储 [2] 技术应用与效果 - 烘干塔能精准控温,将玉米水分从40%降到14%左右,保障品质并防止霉变 [1] - 肥乡区构建24小时不间断的烘干收购服务体系,农民在15分钟内可找到烘干点,实现随到随烘干 [2] - 合作社已对接好饲料厂、粮食收购点,烘干后玉米检测达标即可当场结算,保障了农民的收益 [1]
近三年储存、运输、加工环节粮食年均损失率约为2%——耕好节约减损这块“良田”
经济日报· 2025-10-17 06:11
粮食节约减损成效 - 近3年我国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2% [3] - 粮食储存损失率在1.9%,其中农户储粮损失率约3%,较10年前降低了5个百分点 [3] - 粮库储粮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基本消除 [3] - 粮食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 [3] 全链条科技赋能减损 - 田间应用北斗导航、无人机、物联网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实现精准播种、智能灌溉与病虫害预警 [4] - 智能收割机与低损脱粒机可根据作物密度、湿度自动调节参数,降低田间收获损失 [4] - 现代化粮仓集成应用粮情测控、智能通风、智能气调、智能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仓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5℃以下,储粮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4] - 加工领域采用色选机、柔性碾米机、数字磨粉机等先进设备提高出品率,并发展精深加工将米糠、麦麸、豆粕等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5] 具体实践案例 - 河南柘城县豪鑫种植合作社通过“小轮改大轮、大轮改双轮、双驱改四驱”及加装三角履带方式提升湿软地块通过能力,保障秋收进度 [2] - 合作社自有烘干塔日处理能力达600吨,为周边农户提供烘干服务 [2] - 黑龙江建三江农垦华之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平均亩产约1300斤,稻谷通过自有烘干塔和粮仓及时处理储存 [4] -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精洗去除小麦表面杂质,面粉加工运用分层剥刮梯度分离技术加工出204种基础粉 [5] 政策与长效机制建设 - 推动粮食节约减损需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健全粮食节约长效机制 [6] - 坚持系统思维,贯通产购储加销各环节提高粮食节约减损效能,深入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 [6] - 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逐步增加全谷物在居民膳食中的比重 [6] - 组织制修订小麦粉、大米、菜籽油等国家标准,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提高粮油产品出品率 [7]
人多地少为何还能年净调出40亿斤粮?
新华日报· 2025-10-16 08:09
粮食购销体系 - 近三年全省粮食年收购量保持在550亿斤左右,2024年小麦收购量位居全国第四,稻谷收购量跃居全国第二 [2] - 运用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并发挥国企主渠道作用,带动多元经营主体入市,同时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华东的市场网络以优化收购服务 [2] - 各级成品粮油储备实物库存比例保持在90%以上,引导198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形成政府与企业储备互补格局 [3] 仓储设施与能力 - 全省完好粮食仓容达4900万吨,油罐罐容444万吨,粮库烘干设备2445台(套),粮食烘干能力达15.8万吨/天 [4] - 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90.4%,机械化程度高的立筒仓、浅圆仓占比近20% [4] -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40.93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196.07亿元,新增粮食仓容800万吨 [5] 粮食物流网络 - 江苏承载全国约10%的粮食流通量,已建成粮食专用码头泊位60个、铁路专用线7655米 [5][6] - 培育苏州、连云港、盐城、泰州4个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推进13个粮食物流关键节点承载城市建设 [6] - 沿长江通道港口粮食年吞吐量达7060万吨,沿海通道港口粮食年吞吐量达1072万吨 [6] 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 - 研发“六面主动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成立行业内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江苏粮食科技创新研究院 [7][9] - 打造“水韵苏米”公用品牌,认定核心企业56家,年销售收入超150亿元,年产值占全省大米加工业总产值超40% [9] - 全省优质食味稻种植面积从800万亩增至1900万亩,每年带动优质优价收购超100亿斤,促进农民增收超12亿元 [9] 产业规模与发展 - 全省粮油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6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10] - 食用植物油年精炼能力与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粮食物流产业园建设领跑全国 [9] - 泰州市打造全产业链粮食产业体系,形成以高港、泰兴为中心的油脂加工集群等特色产业格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