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书店

搜索文档
网红书店纷纷闭店,实体书店真的没有未来了吗?
齐鲁晚报网· 2025-08-22 14:22
茑屋书店闭店事件 - TSUTAYA BOOKSTORE成都仁恒置地广场店将于2025年8月31日终止营业 成为2024年10月以来在中国关闭的第4家门店 [2]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15家门店中近三年闭店率达26.7% [2] - 国内其他网红书店同样出现大规模闭店:厦门十点书店3家门店于2024年7月全部关闭 钟书阁重庆旗舰店停业 言几又从60家门店锐减至3家 [2] - 2024年初至2025年4月至少7家知名网红书店品牌关闭超50家门店 波及北京上海西安等十余座城市 [2] 实体书店行业困境 - 图书零售市场实体书店渠道占比仅13.99% 不足线上渠道的三分之一 [3] - 电商图书进货价低至3-5折 实体书店进货价需6-7折 导致价格倒挂现象 [4] - 消费者形成"线下选书线上购买"行为模式 [4] - 居民阅读率下降与电商低价策略冲击实体书店市场份额 [3][4] 网红书店运营模式缺陷 - 依赖精美装修和氛围吸引客群 但客群多为打卡性质而非真实读者 [3] - 图书沦为装饰品 书架陈列不合理 黄金位置常摆放老书外文书或高价精装书 [3][4] - 选品能力不足:言几又与阿那亚联营时三次书单被否 凸显经营浮躁 [4] - 多元化经营效果有限 商品定价过高(如茑屋书店袜子售价170元 茶壶6000元)面临激烈竞争 [4] 实体书店市场潜力 - 上海书展数据显示实体书需求持续存在: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 [5] - 实体书店可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 仍是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5][6] - 创新运营模式涌现:无人值守模式降低人力成本 智能选书系统动态调整陈列 专注提供高性价比图书 [6] 行业发展趋势 - 实体书店需要回归阅读本质 提升选书质量和服务水平 [6] - 需适应文化消费升级趋势 强化文化场所功能属性 [6] - 通过差异化定位(如专业化选书/体验优化)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 [6]
数字时代,实体书店如何保持长久生命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7-06 14:57
实体书店行业转型 - 实体书店面临购书渠道多元化挑战,采取"书店+"模式转型,通过高颜值设计和复合业态吸引客流 [1][3] - 行业出现钟书阁、PAGEONE等代表性"网红书店",结合艺术装潢与文创产品打造城市文化客厅 [3] - 书店功能从单一售书转向提供文化沙龙、情绪价值等综合体验,满足"悦己消费"需求 [4][5] 先锋书店经营策略 - 公司拆除标志性门牌字引发热议,官方回应称系品牌设计调整,同时为维护秩序禁止商拍行为 [1][2] - 商拍曾导致通道堵塞,影响日常经营及消防安全,公司强调需保障读者阅读空间优先性 [2] - 定位为文化空间,核心目标是通过图书选品和文化活动营造安静阅读环境 [2][4] 网红书店运营矛盾 - 高颜值设计吸引打卡客流,但部分读者反映拍照人群影响正常阅读体验 [3] - 行业专家认为适度拍照可接受,但需平衡"流量经济"与文化空间本质属性 [3][4] - 社交平台数据显示,部分网红书店存在"拍照多、看书少"的运营失衡现象 [3] 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 - 核心竞争力仍在于高质量图书选品,需围绕阅读延伸文化消费品类吸引Z世代和α世代 [4][5] - 创新运营模式关键,包括稳定内容输出、创意活动策划及强化社交属性 [4][5] - 行业趋势显示复合型文化空间更易获客,需通过情绪价值转化短期流量为长期留量 [4][5]
网红书店的生意,今年不好做了
搜狐财经· 2025-07-01 07:11
行业现状 - 2024年初至2025年4月全国至少7家知名网红书店品牌出现大规模闭店或退出市场现象,包括茑屋书店(关闭西安、上海、天津3家门店)、十点书店(厦门3家门店全关)、钟书阁(重庆旗舰店关闭)等 [2] - 叠加言几又从60家缩至3家(关闭57家门店),实际关停网红书店总数超50家,波及北京、上海、西安、厦门等十余座城市 [2] - 2024年实体书店在图书零售市场占比仅13.99%,不足线上渠道三分之一 [4] - 茑屋书店母公司Culture Convenience Club在日本拥有7000万T-CARD积分卡用户,超全国半数人口 [7] 商业模式转型 - 书店整体销售额中卖书仅占30%,餐饮等非书业务贡献70%,卖书利润占比不足10% [5] - "书+"模式成为主流,咖啡、文创、活动等构成主要收入来源,空间设计强调网红打卡属性 [5][7] - 茑屋书店通过用户消费数据构建精准营销网络,根据社区偏好动态调整商品陈列(如旅行指南、食谱等) [7] - 行业尝试从有形产品转向无形服务(课程、知识、社交),线上线下结合积累信任客户 [21] 经营困境 - 顾客拍照打卡多但实际消费转化率低,文创产品定价虚高(如袜子170元)导致乏人问津 [4][12] - 书架设计重装饰轻实用,上半部分多为书壳模型,实体书品类偏向小众艺术设计类 [13] - 南京先锋书店因商拍摊位挤占阅读空间引发争议,被迫发布禁止拍立得公告并拆除标志性门头 [13] - 高颜值空间带来高租金和维护成本,坪效压力大,收入难以覆盖支出 [16][17] 成功案例 - 成都阿来书房通过在地文化讲座实现线上线下场场爆满 [22] - 北京风入松书店放弃网红模式,设置免费阅读座位,专注学术书籍和"先阅读后购买"服务 [24] - 部分独立书店通过社区亲子活动、文化讲座、公益课堂建立"血肉联系" [22] - 店员专业荐书服务创造计划外的阅读发现,形成算法无法替代的体验 [25] 核心观点 - 实体书店核心竞争力在于扎根本地文化、建立社区情感连接,而非单纯依赖视觉设计 [26] - 过度追逐网红效应导致背离核心读者群体,高价"生活方式提案"难获消费者持续买单 [10][12] - 行业需在吸引客流与保持阅读本质间寻找平衡,避免同质化竞争 [19][20] - 长期存活的书店需兼具选书专业性、人文温度及可持续商业模式 [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