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虚拟财产
icon
搜索文档
新办的手机号,却登上了已故歌手李玟的账号?律师解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2 19:35
事件概述 - 有网友在使用新办理的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时,收到验证码后直接登录了歌手李玟的账号,并能在账号后台看到粉丝发来的怀念私信 [1] - 网易云音乐客服确认存在此情况,问题原因是团队为艺人账号绑定的手机号被运营商二次放号所致,官方已第一时间联系新号主进行解绑处理 [1] 二次放号机制 - 二次放号是指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 [4] - 社交平台上有用户反映新办理的二次放号手机号存在遗留问题,例如无法注销已绑定特定平台服务的账号 [4] 账号与隐私的法律属性 - 账号在法律上可被视为个人财产的一部分,属于虚拟财产范畴,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账号本身及其附着的权益具有财产属性 [6] - 账号内的私信、听歌记录等信息明确属于个人隐私信息,受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未经授权不得访问、使用或披露 [6] - 在账号持有人去世后,隐私信息受人格权保护,一般不直接继承,而账号使用权可能通过继承实现,但需依据平台协议或法律规定 [7] 相关方责任与法律风险 - 新号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登录他人账号,因缺乏主观过错,不构成侵权 [8] - 若新用户在发现登错账号后继续使用或泄露账号内信息,则需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8] - 运营商在二次放号时负有合理的注意义务,但并非绝对保证号码未绑定重要账号,可能因未尽合理义务而承担过错责任 [8] - 平台在用户手机号停用后未及时解绑,导致账号被新用户登录,若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面临行政处罚 [9] 行业建议与展望 - 建议用户增强数字遗产意识,对重要账号启用二次验证等高级别安全设置 [10] - 建议电信运营商从技术和流程上彻底解决二次放号的遗留问题,建立静默期或清洗机制,并向新用户明确提示风险 [10] - 建议互联网平台升级账户安全体系,降低对单一手机号验证的依赖,对长期不活跃账户的登录激活设置更严格的验证门槛 [10] - 建议尽快出台清晰、可操作的网络虚拟财产继承指引和流程,以保护用户的合法财产权益 [10]
这四类案件下月起由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最高法阐释调整意图
新京报· 2025-10-11 13:35
案件管辖范围调整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规,将网络数据权属、侵权、合同纠纷等四类新型网络案件纳入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范围 [1][2] - 新规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目前北京、杭州、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将集中管辖其所在市辖区内应由基层法院审理的上述新增案件 [1][2] - 与2018年旧规相比,新规删除了网络金融借款、小额借款、一般网络著作权侵权、网络产品责任以及侵害名誉权等传统网络侵权纠纷的集中管辖 [3] 调整的战略考量 - 调整旨在及时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新型网络权益、数字权益司法保护的新需求 [4] - 北京、杭州、广州是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和产业集聚区,汇聚大量头部科技企业,是新型网络纠纷的首发地,集中管辖有助于依托专业化审判优势探索裁判规则 [5] - 集中管辖有助于解决新型案件裁判标准不明确、法律适用不统一的问题,例如数据权益类不正当竞争纠纷中存在的各种裁判差异 [5] 互联网法院的专业能力 - 三家互联网法院在前期司法实践中已具备审理新类型网络案件的专业化审判经验、审判力量和审判机制 [4] - 互联网法院通过复合案由和指定管辖等方式,已审理全国首例大数据产品权属案、全国首例AI文生图案例等200余件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件 [4] - 互联网法院形成了既懂法律又懂网络的专业化审判人才队伍,绝大多数法官拥有新型网络案件审判经验,能精准把握数据、算法等前沿领域纠纷 [4] 调整的预期行业影响 - 集中管辖有助于加强对网络个人信息、隐私、虚拟财产的司法保护,维护公民新型网络权益 [6] - 新规有望完善数据类纠纷裁判规则,明确数据权利义务边界,统筹数据权益保护和数据交易流通效率,保障数据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6] - 调整有助于依法规制流量劫持、数据爬取、刷单炒信、平台二选一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推动对算法歧视、算法操纵等现象的系统治理,促进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6]
一年不登录就删号!游戏公司有权一键清零吗?
猿大侠· 2025-08-04 12:12
网易游戏账号注销争议 - 网易旗下《阴阳师》《世界之外》等游戏因自动清除一年未登录账号引发玩家强烈抗议 玩家充值记录 角色进度 皮肤道具等数据全部消失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1] - 公司服务协议规定连续365天未登录可删除账号及数据 该条款于2022年11月协议更新时加入 但多数玩家表示未收到任何提醒通知[2][3] - 客服回应态度模糊 仅强调协议未修改 未提供具体补救措施 进一步激化矛盾[3] 玩家权益与法律争议 - 玩家质疑条款合理性 指出账号承载情感回忆与经济投入 充值行为形成可量化经济价值 律师认为若未尽通知义务或期限不合理 条款可能无效[4][5] - 法院判例已明确游戏账号属于"网络虚拟财产" 玩家享有使用权及部分处分权 平台无权单方面收回涉及充值的账号[5][6] - 公司主张玩家仅拥有"有限使用权" 但国际主流平台如Steam Epic等虽采用类似授权模式 不会因长期未登录删除账号或购买内容[6][9] 行业对比与监管趋势 - 美国加州2025年实施的AB 2426法案要求平台明确标示数字商品为"许可"而非所有权 但仍禁止无通知撤销用户内容[9] - Ubisoft《The Crew》服务器关闭争议中 社区共识认为厂商应提供转移或退款机制而非直接剥夺访问权[9] - 争议核心在于平台对虚拟资产合理期待的尊重程度 玩家呼吁增加提醒机制 宽限期及数据备份方案[10] 行业影响 - 事件反映数字资产情感与经济价值受重视程度提升 平台需平衡服务器资源管理与用户权益保障[5][10] - 玩家信任度与留存率可能受不合理条款显著影响 行业需加强透明沟通与人文关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