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
搜索文档
大网红走了,天价账号归谁?
新浪财经· 2025-11-15 20:18
数字遗产问题日益凸显 - 数字遗产处理需求激增,专业人士在三个月内接到数百起数字资产咨询案例 [1] - 用户意外去世后数字资产处理困难,引发“人去世了朋友圈会消失吗”等社会热议 [1] - 知名歌手李玟的网易云音乐账号因手机号二次放号被新用户登录,该账号拥有26.1万粉丝 [1] 数字遗产的价值与继承案例 - 少林武僧秋风去世后,其社交媒体账号转为纪念账号,其姐姐的账号粉丝量借此增长至数十万级别,并在近一年内直播带货几百场 [3][4][5] - 法律原则性承认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地位,支付宝、微信余额等有明确经济价值的数字资产可依法继承 [5] - “90后”B站UP主订立遗嘱,其虚拟财产包括百万粉丝账号和总价值300万元的虚拟资产 [9] - 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价值波动巨大,例如CSGO游戏中有天价手套从12万跌至5万 [8] 数字遗产继承的法律与实践困境 - 法律对“数字遗产”缺乏明确的官方定义,权属规则和继承问题仍在探索中 [5] - 平台用户协议规定账号“所有权”归平台,用户仅拥有“使用权”,导致继承困难 [12] - 全国首例微信公众号继承权案于2025年6月立案,原告因平台不支持继承其母亲实名认证的公众号(发布239篇文章,拥有1326名关注者)而提起诉讼 [13] - 数字遗产价值评估存在挑战,因其价值受市场、版本、政策影响大,且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专业机构 [11] 平台的应对措施与探索 - 淘宝店铺继承已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成为数字遗产继承领域处置较成熟的案例 [11][12] - 海外平台如Facebook推出“遗产联系人”功能,允许用户生前指定代理人管理纪念账号 [15] - 国内平台开始跟进,B站推出“纪念账号”服务,微信从2025年9月起不再回收长期不使用的账号 [16] - 平台在处理数字遗产时面临隐私保护与情感需求的冲突,例如逝者聊天记录、私信等隐私信息的处置争议 [13][14][15]
里昂:内地音乐平台直接竞争风险较低 网易云音乐目标价310.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1-13 20:50
行业竞争格局 - 各平台战略定位及产品差异化显著,与字节跳动旗下Soda Music直接爆发正面竞争的风险较低[1] 网易云音乐投资亮点 - 重申对公司“跑赢大市”评级[1] - 公司目前以2026年经调整预测市盈率17倍进行交易[1] - 公司拥有抗经济周期的订阅模式[1] - 公司具备来自多重成本杠杆的稳健长期盈利潜力[1] - 目标价为310.5港元[1] 腾讯音乐投资亮点 - 重申对公司“跑赢大市”评级[1]
腾讯音乐今年三季度收入同比增两成,高管回应国内市场竞争
贝壳财经· 2025-11-13 08:41
财务业绩概览 - 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84.6亿元,同比增长20.6% [1] - 净利润为22.1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21.5亿元 [1] -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7.2%至69.7亿元 [2] - 社交娱乐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7%至14.9亿元 [2] 在线音乐服务表现 - 在线音乐服务付费用户数达1.257亿,同比增长5.6% [3] - 在线音乐服务ARPPU(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为11.9元,同比增长10.2% [3] - 在线音乐服务月活跃用户数为5.51亿,同比下滑 [4] 付费用户增长趋势 - 在线音乐服务付费用户增速已连续8个季度同比下降,本季度增速为5.6% [4] - 过去8个季度的付费用户增速分别为20.8%、20.6%、20.2%、17.7%、15.5%、13.4%、8.3%、6.3% [4] 市场竞争格局 - 字节系音乐产品增长迅速,汽水音乐月活用户规模约1.2亿,同比增长90.7% [5] - 番茄音乐月活用户规模同比增长92.4% [5] - 腾讯系酷狗音乐、QQ音乐及网易云音乐月活用户增长率分别为-8.1%、-2.8%、1.5% [5] 公司战略与成本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曲库优势及用户资产积累,并扩展星光卡、勋章、Bubble等独特服务 [5] - 将内容衍生品、用户权益运营、演出业务(如TMEA盛典)和粉丝经济视为未来增长驱动力 [6] - 营业成本重回增长,前三个季度营业成本分别为41.1亿元、46.9亿元、47.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9%、13.1%、18.8% [6] 收购整合情况 - 本季度为收购喜马拉雅后的第一个完整财报季度,但财报及电话会未提及长音频业务相关数据 [4]
汽水音乐凶猛,音乐流媒体重新“三国杀”
36氪· 2025-11-13 07:39
市场格局演变 - 中国在线音乐市场格局从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的"双雄争霸"演变为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和字节跳动汽水音乐的"三足鼎立"[1][2] - 在汽水音乐入局前,腾讯音乐用户市场份额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016-2017年其用户市占率达76.1%,而网易云音乐约为15.6%,两者合计市场份额保持在90%以上[2] - 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QQ音乐月活跃用户约为2.02亿,网易云音乐约为1.85亿,腾讯音乐集团用户规模总和占比接近78%[2] - 字节跳动于2022年6月推出汽水音乐,借助抖音导流和算法推荐迅速增长,其月活跃用户从2023年第二季度的约3000万翻倍至年底的接近1亿,到2025年规模已突破1.2亿[3] - 汽水音乐的崛起打破了原有固化格局,使市场竞争重新被激活,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用户增速放缓,而汽水音乐成功从其他平台争取到数千万用户[4] 商业模式对比 - 会员付费订阅和广告是在线音乐流媒体的两大基本收入来源,中国在线音乐整体付费率从五年前不到5%上升至2023年底的约15%[5] - 腾讯音乐2025年第三季度在线音乐月活用户为5.51亿,同比下降约4.3%,但付费用户数达1.257亿,同比增长约5.6%,付费渗透率提升至约22.8%[6] - 腾讯音乐每用户平均收入连续多个季度提升,2025年第三季度增至11.9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0.8元增长约10.2%[6] - 网易云音乐2025年第二季度月活跃用户数约为2亿,2025年上半年会员订阅服务收入从21.4亿元增至24.7亿元,增长15.2%,付费率达2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 - 腾讯音乐拥有独特的"在线音乐+社交娱乐"双业务引擎,社交娱乐业务曾占其总营收的71%,但近两年收入结构正向更健康的订阅驱动型转变[8] - 网易云音乐商业模式侧重会员订阅和数字专辑销售,并通过社区生态反哺商业,于2023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10] - 汽水音乐采用算法驱动的freemium模式,提供免费版和付费版,会员定价为月卡8元、年卡88元,当前核心目标是获取用户而非立即盈利[11] 平台策略差异 - 腾讯音乐平台策略依托腾讯大生态,走造星造IP+社交玩法的路线,拥有丰富的版权资源和娱乐协同手段[13] - 网易云音乐策略侧重于扶持原创、深耕社区,通过乐评文化和兴趣社区抓住用户情感共鸣,实现社区驱动的音乐发现[14] - 汽水音乐平台策略具有强烈字节跳动基因,概括为"算法推荐+短视频场景",其应用设计类似抖音,提供上下滑动刷歌的沉浸式体验[15] - 汽水音乐以算法为立身之本,进行个性化推荐,同时尝试建立社区生态并打通与抖音的社交关系,但产品完成度目前约为60%[16] - 汽水音乐的入局倒逼传统平台进行策略微调,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纷纷增加视频内容板块和算法推荐元素,使行业产品形态更加趋同[19] 版权竞争态势 - 中国数字音乐早期竞争以"版权为王",腾讯音乐曾通过收购和战略协议囊括大部分热门歌曲独家版权,2018年周杰伦歌曲独家版权费用高达5.7亿元[20] - 2021年监管部门反垄断措施拆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壁垒,行业进入"后独家时代",各平台内容库趋于开放,为新玩家进入创造条件[20][3] - 独家版权松绑后,用户层面灰色歌单减少,平台间内容库差异缩小,竞争重心转向产品体验和运营,版权成本恶性上涨势头得以遏制[21][22] - 腾讯音乐凭借资金和合作积累仍保持最全曲库,并更多参与版权运营和自制内容;网易云音乐采取聚焦战略,加码原创音乐人和特定音乐类别[23] - 汽水音乐作为新玩家面临版权短板,其曲库规模不足竞品一半,策略是先丰富抖音热门曲库,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逐步补齐版权[24] - 后独家时代的版权之争转变为更良性的开放竞争,各家平台回归到拼运营、拼服务、拼自有内容的水平线上[25] 汽水音乐战略定位 - 汽水音乐是字节跳动布局音乐产业的战略一步,根本动因是将抖音的音乐红利留在字节体系内循环,实现短视频与音乐流媒体的全链路打通[26][27] - 汽水音乐定位为"挑战者",试图用差异化产品体验满足当代用户多元听歌需求,特别是瞄准习惯抖音算法的Z世代年轻用户[28][30] - 汽水音乐与抖音高度协同,用户可直接用抖音账号登录,数据互通,抖音的庞大流量池为汽水音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潜在用户和官方引流[28][29] - 汽水音乐还引入了来自抖音的音乐直播间,用户可边刷歌边刷直播,形成用户互相导流的闭环,创造了区别于传统音乐软件的新模式[29] - 汽水音乐主打"三新"人群:新世代的年轻用户、新鲜音乐的爱好者、新场景需求的听众,并通过算法实现大热歌与小众曲并举的内容分发策略[30][31] 未来发展趋势 - 未来一种可能走势是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汽水音乐三家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格局,各自巩固优势领域,避免全面碰撞[33] - 也存在汽水音乐发展遇瓶颈导致行业回归双雄割据的可能性,但以其当前态势看可能性较低,资本市场已考量汽水音乐冲击[33] - 短期内出现第四家能挑战三强的新平台可能性不大,过去有潜力的选手如虾米音乐已出局,国际巨头也因本土化问题份额较小[34] - 2023年AI大模型的爆发为音乐产业带来新想象,各平台已开始尝试用人工智能增强产品体验,这可能成为未来的竞争维度[34]
无孔不入,手机信号栏都能插广告,有完没完?
36氪· 2025-11-07 16:59
运营商信号栏广告 - 运营商通过基站修改信号栏标识 在用户信号栏位置临时展示如"智慧全运"等合作活动广告标语[1][3] - 该服务为地区性合作活动的个性化信息展示 活动结束后会自动恢复原运营商名称[4] - 用户可联系运营商人工客服申请关闭该服务 但实际操作不顺畅 iOS用户无法通过手机设置自行关闭[4] 应用内强制广告趋势 - 百度网盘、百度地图、网易云音乐等常用App的开屏广告加入摇一摇触发机制 用户手机轻微晃动或倾斜即可触发跳转[6] - 广州地铁App用户扫码进站时翻转手机的动作会100%触发摇一摇广告 影响通行效率[7] - 高校校园洗澡App存在连环广告 洗澡前需观看几分钟广告 计费按钮处也植入广告[9] 广告行业现状 - 广告正入侵本应简洁高效的生活场景 强制广告的关闭入口隐蔽 缺乏一键关闭选项[10] - 营销行为需守住不困扰用户的底线 用户应拥有自主关闭广告的权利[10]
网易云音乐回应迟迟不适配鸿蒙:产品和技术团队在进行优化和升级
新浪科技· 2025-11-06 18:30
网易云音乐对鸿蒙系统的适配状态 - 网易云音乐官方客服确认,其应用目前暂未适配鸿蒙系统 [1] - 产品和技术团队正在对应用进行优化和完善,以确保上架后能提供更稳定、流畅和出色的用户体验 [1] - 公司表示正在努力对鸿蒙版应用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并预计很快会以全新面貌上线 [1] 鸿蒙系统用户当前的使用情况与风险 - 目前鸿蒙系统无法直接搜索并下载网易云音乐官方应用 [1] - 若用户通过第三方虚拟机应用(如卓易通)运行安卓版网易云音乐,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相关问题需由第三方应用侧核实处理 [1] - 公司官方账号曾发布提醒,指出鸿蒙系统上存在的非官方“平替”版应用存在安全风险,包括偷偷调用接口和疑似藏有木马病毒,可能导致账号安全受威胁或财产损失 [1] 公司对非官方应用的态度 - 网易云音乐官方明确表示,所有在鸿蒙NEXT系统上出现的“平替”版应用均非官方版本,提醒用户需保持警惕 [1]
告别“一刀切”音效!网易云音乐推出AI调音大师,每首歌都能“私人订制”
环球网· 2025-11-05 16:50
产品发布与核心功能 - 公司推出基于大模型技术的音效功能“AI调音大师”,旨在推动听感体验全面升级[1] - 该功能利用人工智能动态解析歌曲特征,实现音效的智能适配、可视化调节与个性化定制[1] - 功能具备四大核心亮点:AI大模型理解音频内容以实现“千歌千面”适配、调音过程可视化并实时解析音乐情感、支持用户根据偏好调节、提供实时试听功能[3] 市场反响与战略布局 - “AI调音大师”在测试阶段已获得广泛好评[3] - 该功能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的音质服务生态[3] - 未来功能将持续覆盖APP、PC、TV、车载等多终端场景,以满足用户日益多元化的听歌需求[3]
网易传媒李淼:以AI、态度与年轻人破局,凭“好内容”激活品牌增长
经济观察网· 2025-10-31 22:55
行业核心挑战 - 广告行业正面临深度变革 品牌主需应对行业内卷并防止被流量裹挟偏离核心价值 广告公司需平衡营销效果与品牌长期价值 平台方面对内容同质化难题 [1] 公司核心战略 - 公司坚守做好内容的核心能力 拥有28年历史的互联网平台历经多次技术浪潮保持领先的关键在于根植于平台基因中的好内容坚守 [1] - 以AI技术驱动内容创新 依托游戏领域积累的成熟AI技术打造千梦引擎营销平台 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实现内容更快品牌更稳的目标 [1] - 以科学方法论打造品牌价值 创新推出品牌魔方工作模式 通过精细化分解品牌需求达成把内容做小品牌做大的效果 [2] - 深度链接年轻用户群体 理念是年轻人不是去拥抱而是要去拥有 通过网易云音乐LOFTER小蜜蜂等多元化产品矩阵精准布局年轻人圈层 [2] AI技术应用逻辑 - AI应用逻辑是判断AI是否能对产品模式或内容产生正向作用并切实帮助用户 品牌营销遵循此逻辑 不会为了用AI而用AI [3] - 当AI应用场景能给用户带来正向价值时才将营销自然融入 用户不会觉得被广告打扰或AI内容突兀 认为AI让内容效率更高体验更好 [3] - 减少年轻人对AI内容抵触的关键是让AI放大内容本身的价值与特色 而非替代常规内容 [3] - 通过与汽车客户合作案例展示AI价值 让汽车与泰山壶口瀑布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自然融合 呈现年轻人未见过的画面 [4] - AI应是打开用户想象力让用户看到更丰富世界的武器或资源 而非仅提供内容便利性条件 避免用户感觉品牌为节省成本而敷衍 [4]
巨人网络“80后”CEO张栋辞职,曾发行炉石传说等游戏,去年薪酬高过史玉柱
搜狐财经· 2025-10-28 23:01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巨人网络总经理张栋因个人原因辞职,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1][3] - 张栋的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时生效,相关工作已交接,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3]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聘任刘伟为公司总经理,任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届满 [3] 高管个人背景与薪酬 - 张栋44岁,拥有近20年游戏行业经验,曾任职于腾讯、巨人网络、网易,负责过《征途2》、《炉石传说》等知名游戏项目 [3] - 根据2024年年报,张栋是巨人网络董监高中薪酬最高者,为337万元,超过董事长史玉柱的119万元 [4] - 刘伟曾于2016年4月至2023年12月担任公司总经理,并在2013年接替史玉柱出任CEO,是公司资深管理层 [4] 管理层历史沿革 - 2024年1月,公司创始人史玉柱称前CEO刘伟未退休,转任公司总裁,新任CEO张栋由刘伟亲自挑选 [4] - 此次刘伟再次接任总经理职务,标志着公司核心管理层的又一次交接与回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