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长期熊市

搜索文档
罕见坚定看空的大行,瑞银:看空美国经济、看空美元、看空美股
华尔街见闻· 2025-08-13 15:16
美国经济展望 - 预测美国GDP年增长率将从二季度的2%急剧放缓至四季度的0.9%,低于经济学家一致预期的1% [1][7] - 经济放缓的驱动因素包括关税前需求透支、超额储蓄耗尽、移民放缓、基础设施法案的财政拖累以及债务展期利率上升 [7] - 潜在上行风险包括股价上涨10%可能为GDP贡献0.6%-1%、生成式AI资本支出增长60%、投资回流(相当于未来3年GDP的5%)以及宽松金融条件 [7] 利率与通胀 - 预计年底前利率下降1%,远超市场共识的50个基点 [1][8] - 四季度核心PCE同比预测为3.4%,核心服务除住房的3个月年化率为2.3% [9] - 80%家庭债务和73%企业债务为固定利率,经济对短期利率敏感性较低 [9] 美元走势 - 维持长期熊市观点,指出美元自2011年上涨约40%,但历史涨幅通常在40%-70%之间 [11] - 美国净投资头寸达GDP的-88%,需修正后才可能开启新一轮牛市 [13] - 7月美元反弹未改变熊市逻辑,新兴市场或重现1992-1994年降息-干预-资产泡沫的周期 [15] 美股风险 - MSCI全球指数年末目标960点,2026年目标1000点,但近期下行风险显著 [1][16] - 估值担忧:全球股票敞口接近历史高位,美国贝塔定位中性偏多 [16] - 科技股集中度风险:70%盈利增长依赖生成式AI,超大规模企业资本支出占比接近2000年TMT水平,预计增速将从60%放缓至2026年的16% [21] - 市场低估关税风险,非美国家正相互减少贸易壁垒 [22] - 泡沫条件:当前满足7个先决条件中的6个,若美联储降息1%则全部满足,泡沫概率25% [20]
特朗普新政“告别戒毒所,拥抱金三角”,美银Hartnett:全球股市All In!直到债券崩溃
华尔街见闻· 2025-07-14 18:07
核心观点 - 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认为当前市场正经历一场由政策驱动的全球股市融涨,投资者应采取"All In"策略直至长期债券收益率突破关键水平引发崩盘 [1] - 市场逻辑已从财政紧缩转向无节制支出模式,将通过制造"美丽的大泡沫"为巨额账单买单,风险资产已明确接收这一信号 [1][2] - 建议保持对风险资产的全面敞口,直到关键长期国债收益率突破"越狱"水平(美国30年期5.1%、英国5.6%、日本3.2%) [2][3] - 美元的长期熊市刚开始,建议在后半段增加对大宗商品、加密货币、国际市场及新兴市场的配置 [11] 市场现状 - 市场对政策风险极度漠视,MOVE与VIX指数处于2月19日以来最低水平 [2] - 当前市场情绪可概括为"买入选举,卖出就职典礼,买入关税日",投资者应轮换而非撤退 [4] - 债券成为最不受青睐资产类别,"除了债券,一切皆可买"的交易逻辑正从美国走向全球 [4] - 过去十年黄金涨幅114%表现最佳,美国国债下跌1%表现最差 [4][5] 资产表现 - 过去十年资产回报率:黄金114%、标普500指数111%、大宗商品71%、MSCI EAFE 56%、MSCI新兴市场29%、全球高收益债24%、REITs 18%、现金16%、全球投资级债6%、美国国债-1% [5] - 欧洲股市与债券比率突破2000年高点,日本测试1989年历史峰值,标志欧洲和日本长期通缩时代结束 [5] 政策与债务 - 美国债务发行量激增将推动总债务在2032年前突破50万亿美元 [8] - 特朗普政府无法削减开支和债务,唯一办法是制造"美丽的大泡沫",将释放"史诗级赤字融资债务冲击" [9] - 市场共识认为美国关税上调的负面宏观影响可被迅速调低,这种隐含政策看跌期权为风险偏好提供支撑 [14] 泡沫信号 - 投资者普遍乐观且漠视风险,无人担心经济或谈论估值 [12] - 美国银行基金经理调查(FMS)成为绝佳逆向指标,若7月调查显示极度乐观(现金水平低于4.0%、超90%预期经济"软着陆"或"不着陆")将构成获利了结信号 [12] - 价格走势开始无视可靠交易规则是泡沫标志,贪婪比恐惧更难逆转 [13] - 市场内部分歧明显:宏观策略师认为政府债券处于无序抛售边缘,而股票和信贷市场客户对此熟视无睹 [13] 短期展望 - 投资者普遍预期Q2财报超预期,相信上涨将持续至8月美联储杰克逊霍尔会议 [14] - 只要政策环境保持宽松且无"政策恶龙"出现,风险偏好将持续 [14] - 2026年启动的减税计划及欧洲和北约日益增长的财政刺激将有效对冲美国财政刺激减弱的影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