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研究型大学
icon
搜索文档
高校加快学科专业调整,有985高校停招24个本科专业
第一财经· 2025-11-04 19:19
新型研究型大学成为越来越多高分考生的选择。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公开网发布的《2025年本科专业设置及新增专业、停招专业情况》显示,2025 年,学校新增数据科学1个专业,专业总数为86个。停招专业24个,分别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 境工程、教育学、艺术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公共关系学、翻译、德语、广告学、绘画、雕塑、信息与计 算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 今年2月16日,山东大学发布《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其中提到:学校现 有本科专业126个,当前在招专业99个。金融工程、世界史、土木工程等27个专业暂停招生,撤销书法 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包装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工业设计、交通运输、资源循环科学与工 程、制药工程、电子商务(工学),新增工程软件、运动训练2个新专业。 10月27日,河南大学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召开新工科战略咨询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张锁江表示,推 进新工科建设是河南大学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加速转型跨越的必然选择 ...
优质本科持续扩招,多所双一流高校建设新校区
第一财经· 2025-10-30 15:19
高等教育政策导向 - 国家政策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1][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国家发改委计划在去年扩招1.6万人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2] - 政策目标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优化高校布局和学科设置 [3] 高校招生规模变化 - 双一流大学密集宣布本科扩招,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2025年均宣布本科扩招150人 [3] - 优质本科扩招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 [3] -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60%,但优质本科比例较小,扩优提质是解决上好大学难的关键 [3] 学科与专业设置调整 - 教育部要求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优化本科专业设置 [5] - 加快布局急需紧缺专业,支持高校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重塑 [5]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 - 新型研究型大学如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发展进入快车道,具有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等特点 [4] -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建大学首年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比肩甚至超过部分985高校 [4] - 传统名校加快院系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新兴前沿学科的投入 [4] 高校基础设施扩建 - 为配合扩招及学科调整,多所双一流大学建设启用新校区,并于2025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 [6] - 华中师范大学盘龙城校区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国家战略急需领域 [6] - 南京邮电大学无锡校区办学规模约10000人,将建设5个二级学院并设置11个本科专业 [6] 人才培养方向创新 - 天津大学计划在2年内重点建设11个培养方向,包括量子科技、脑机接口、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领域 [4] - 多所双一流高校密集成立新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空天技术、量子科技等领域 [4] - 高校强化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企业的协同,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3]
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何处(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10-24 05:58
对话人: 周珊珊本报评论员 不同院校的办学方式有所不同,但均以较高的师生比、较灵活的课程设计,力图吸引基础扎实、对科技 创新感兴趣的年轻人,培养胸怀国际视野、能够跨界融合、有批判性思维、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高水平 人才。 周珊珊: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研究"体现在哪?如何下好科研的先手棋,更好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 张盖伦:新型研究型大学肩负着为国家战略所需和地区产业发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使命。一是把优质 资源用在最前沿的学科领域,不少新型研究型大学都设置了人工智能、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二是学科 交叉,通过打破院系壁垒、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等方式,促进学科更好交叉融合,为后期科研攻关打好 学科基础。 张盖伦科技日报记者 周珊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 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段时间以来,新型研究型大学引发不少关注。今年秋季学期,多所新型研究 型大学开展首届本科招生,分数线超过不少名校。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为啥迎来招生"开门红"? 张盖伦: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办学主体、学科构建、育人模式、治理模式方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大学 的路子,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扮演着探路者 ...
制造强市期待更多一流大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3:21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兴起与定位 - 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尖刀班",通过小规模试点积累可推广经验,旨在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1] - 与传统大学并非单纯竞争关系,而是通过局部性试点降低大规模改革风险,推动整个国家教育改革持续前进[1] - 表面鲶鱼作用体现于招生分数线,深圳理工大学今年本科批次投档线居广东省本土高校第二,福耀科技大学在部分省份分数线力压老牌大学[1] 民办高校的机制创新与优势 - 福耀科技大学探索社会力量办学模式,民办高校机制更灵活,对社会需求敏感度更高,无人报考将面临倒闭压力[5] - 采用"专业校长"管理模式,曹德旺对王树国校长充分授权,由专业团队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工作[5] - 实施"本硕博8年制贯通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知识迭代快、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6]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年招生74人,分数线仅比浙江大学低2分,在浙江省内高校中位居第二[8] 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 福耀科技大学首批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与国家战略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5] - 已与海尔、海信、赛力斯、一汽集团等几十家领军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9]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依托韦尔股份芯片行业龙头优势,将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发展为优势学科,首批专业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方向)[9] - 大湾区大学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5个本科专业,与东莞产业需求高度契合[14] 城市与大学的共生发展模式 - 深圳理工大学提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办学路径,与中国科学院系深度链接,联合培养工程硕士[11][14] - 每个学院与深圳一个孵化器、产业园或基金紧密结合,依托深圳"20+8"优势产业发展[14] - 大湾区大学利用东莞地理位置优势,上有广州、下有深圳,周边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及华为等头部科技企业[15] - 物质科学学院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先进工程学院聚焦机器人、人工智能方向,与深圳机器人产业联动[15] 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布局 - 2024年深圳GDP达3.68万亿元,增长5.8%,增速居一线城市第一,蝉联"工业第一城"[10] - 宁波GDP达1.81万亿元,增速5.4%,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连续7年全国第一[10] - 深圳高校数量仅17所,远不及广州(84所);宁波在浙江两座"万亿之城"中高校仅15所,杭州有47所[10] - 东莞作为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生产全球近1/4智能手机、近3/4电脑主板,但长期仅有3所本科院校[14]
制造强市”,期待更多“一流大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2:03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兴起与定位 - 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传统大学并非单纯竞争关系,而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尖刀班,旨在通过小规模试点积累可推广经验 [1] - 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探索社会力量办学,深圳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等探索与城市创新生态共生共荣 [1] - 新型研究型大学通过局部性试点先行,旨在降低大规模改革风险,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1] 民办高校的机制优势与办学模式 - 民办高校机制更灵活,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更高,无人报考则面临倒闭压力,因而更贴近社会需求 [2] - 福耀科技大学采用社会力量出资、专业团队管理的模式,由专业校长王树国负责招生、教学、管理等 [2] - 福耀科技大学实施本硕博8年制贯通培养,以适应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知识迭代快、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 [3] 招生表现与市场认可度 - 深圳理工大学今年本科批次投档线居广东省本土高校第二 [1] - 福耀科技大学首年招生在部分省份分数线力压老牌大学 [1]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年面向浙江省招收70人,最终录取74人,分数线只比浙江大学最低录取线低2分,居浙江省内高校第二 [3] 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 福耀科技大学首批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与国家战略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 [2]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依托韦尔股份芯片行业龙头地位,希望将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发展为优势学科,首批专业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方向) [4] - 大湾区大学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5个本科专业,与东莞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7]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实践 - 福耀科技大学已与海尔、海信、赛力斯、一汽集团等几十家领军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4] - 深圳理工大学提出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路径,科教融汇主要与中国科学院系深度链接,产教融合要求每个学院与深圳一个孵化器、产业园或基金紧密结合 [6] - 大湾区大学的物质科学学院密切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先进工程学院聚焦机器人、人工智能方向,将与深圳机器人产业联动 [7] 城市发展与高等教育联动 - 深圳2024年GDP达3.68万亿元,增长5.8%,增速居一线城市第一,蝉联工业第一城,但高校数量仅17所,远不及广州的84所 [5] - 宁波2024年GDP达1.81万亿元,增长5.4%,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连续7年全国第一,但高校仅15所,不及杭州的47所 [5][6] - 东莞生产全球近1/4智能手机、近3/4电脑主板,但长期仅有3所本科院校 [6] - 宁波目标将东方理工大学建成全国排名前20的大学,深圳提出打造教育、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无界之城 [6]
“制造强市”,期待更多“一流大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1:53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兴起与影响 - 近两年新型研究型大学兴起,对高等教育产生鲶鱼效应,体现于招生分数线,例如深圳理工大学本科批次投档线居广东省本土高校第二,福耀科技大学首年招生在部分省份分数线力压老牌大学[1] - 新型研究型大学被视为教育体制改革尖刀班,通过小规模试点先行积累可推广经验,降低大规模改革风险,与传统大学并非单纯竞争关系[1] 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与优势 - 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探索社会力量办学,民办高校机制更灵活,对社会需求敏感度更高[1][3] - 福耀科技大学由曹德旺出资并引入专业校长王树国管理,实行社会力量出资、专业团队管理的新路子[3]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由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发起,引入专业校长陈十一,首年面向浙江省招收70人,最终录取74人,分数线只比浙江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低2分,在浙江省内高校中位居第二[7]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 福耀科技大学实行本硕博8年制贯通培养,以适应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知识迭代快、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与世界顶尖大学培养模式接轨[4] - 高校注重产教融合,福耀科技大学已与海尔、海信、赛力斯、一汽集团等几十家领军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7]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依托韦尔股份在芯片行业优势,计划将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发展为优势学科,首批本科专业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方向)[7] 大学与城市产业创新生态的融合 - 深圳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等探索与城市创新生态共生共荣,例如大湾区大学周围有华为研发总部,对通信技术、机器人等新兴学科建设有利[1] - 深圳理工大学提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办学路径,科教融汇主要与中国科学院系深度链接,产教融合即依托深圳20+8优势产业,每个学院与深圳孵化器、产业园或基金紧密结合[11] - 大湾区大学坐落于东莞,上有广州、下有深圳,东莞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及华为等头部科技企业,该校物质科学学院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先进工程学院聚焦机器人、人工智能方向并与深圳机器人产业联动[12] 制造强市对一流大学的需求 - 宁波与深圳同为制造强市但属高等教育后发城市,深圳GDP达3.6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8%,宁波GDP达1.81万亿元、增速5.4%,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连续7年全国第一,但深圳高校仅17所远不及广州84所,宁波高校仅15所远不及杭州47所[8] - 宁波籍院士有122位数量居全国第一,但宁波还没有全国排名前20的大学,东方理工大学立下此目标,宁波市表态举全市之力支持其发展[9] - 东莞为全国第15个万亿GDP、千万人口双万城市,生产全球近1/4智能手机、近3/4电脑主板,但长期仅有3所本科院校,大湾区大学应运而生,首年招生最低投档分与华南理工大学基本齐平[11]
C9之后看N9?新型研究型大学要“搞事情”
第一财经· 2025-10-21 08:07
本文字数:2778,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何涛 10月19日下午,由深圳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 上,与会高校代表、专家学者对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N9(New University)联盟展开了讨论。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表示,"我们目前希望有9所高校可以建立联盟,在教育、访问、访学、人才 培养方面紧密结合,变成一个虚拟大学,覆盖中国经济活动最强的地区。"他透露,近期还会在其他大 学就成立联盟进行进一步讨论。 2025.10. 21 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现场(图源:深圳理工大学) 有网友调侃,N9联盟是否要跟C9联盟(指中国9所著名高校的合作交流机制)"掰手腕"?出席论坛的 西湖大学副校长程建军回应:学校之间建立联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并不是要跟中国已有的名牌大 学'掰手腕'。可以把我们看成中国3000所大学的侦察兵、排头兵,在教学、科研、产业化、国际化方 面形成好的经验,给它们作参考。" 大学校长聚议"第四代大学"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什么是新型研究 型大学,该怎样建设?出席论 ...
C9之后看N9?新型研究型大学要“搞事情”!
第一财经· 2025-10-21 00:19
新型研究型大学联盟(N9)的成立与定位 - 深圳理工大学主办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讨论建立N9联盟 [1] - 联盟旨在9所高校间于教育、访问、访学、人才培养方面紧密结合,形成虚拟大学,覆盖中国经济活动最强地区 [1] - 联盟定位并非与C9等传统名校竞争,而是作为中国3000所大学的侦察兵、排头兵,在教学、科研、产业化、国际化方面形成经验以供参考 [3]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定义与战略意义 - 新型研究型大学被定义为在双一流基础上,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未来产业需求的新形态大学,亦称第四代大学 [3] - 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解决国家高精尖技术卡脖子难题,并推动国家教育改革 [4] - 此类大学是使命驱动型,例如康复大学探索推动国家康复一级学科设立,以应对老龄化社会,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4]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特征与成员构成 - 共同标签为高起点、小而精、创新型、国际化 [4] - 目前国内有8所明确定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N9联盟可能由这8所加深圳技术大学组成 [4] - 8校中办学历史最长为13年(南方科技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均为2024年首次招收本科生 [5]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表现与社会认可 - 在高考录取中受到追捧,投档分超过很多985高校成为常态,例如在广东,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本科批次投档分位居省内高校前两名 [5]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次招生,投档分仅比浙江大学低2分 [5] -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6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排全球第160名、中国内地第12名 [8] - 深圳理工大学2024年与深圳先进院共同发表论文2840篇,其中SCI论文2244篇,CNS及其子刊论文149篇 [8] 深圳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探索与成果 - 深圳是全国最早探索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城市,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理工大学是代表性成果 [6][7] -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高教改革试验田,开创性尝试包括出台高校管理规章、实行党委领导理事会决策的校长负责制、以及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7] - 深圳理工大学实行三院一体协同育人,并对本科生全员开展每周4天上课、1天进实验室的41教学安排,后升级为43连续三天科研现场研学 [7][8] - 中央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提出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专业型、小而精高校办学模式,深圳计划持续建设此类大学 [8] 代表性大学的办学重点与区域服务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无人技术等六大前沿领域,根植宁波创新创业沃土,服务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 [4] - 南方科技大学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学科设置,重点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并与龙头行业企业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7]
对话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希望培养“改变世界的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8:10
今年初,教育部批复同意设置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67岁的王树国出任 校长。此前,王树国曾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所公办"双一流"高校校长。 "最资深的校长管理最年轻的大学。"在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 如此形容王树国。 近年来,以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异军突 起",致力于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探索"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办学。 记者丨陈思琦 编辑丨黎雨桐 视频丨陈泽锴 王树国: 民办高校的兴起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 其中,福耀科技大学还有一个显著标签——民办,由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发起。首届招 生,福耀科技大学仅招50名物化类本科生,在部分省份的分数线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 工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可谓"开门红"。 无论论坛环节还是会后采访,王树国备受关注的,就是从老牌公立大学转入年轻民办高校的体 会和感受。王树国谈到,民办高校的兴起是国家成熟的标志,意味着社会各界均关注到教育的 重要性,愿将积累的财富投入对下一代的培育中,形成社会责任与思维理念的正向传递。而民 办高校与民营企业相似,机制更 ...
21对话|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希望培养“改变世界的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0:5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最资深的校长管理最年轻的大学。"在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如此形容王树国。 今年初,教育部批复同意设置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67岁的王树国出任校长。此前,王树国曾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 所公办"双一流"高校校长。 近年来,以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异军突起",致力于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探索"高起点、小而精、研究 型、国际化"办学。 其中,福耀科技大学还有一个显著标签——民办,由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发起。首届招生,福耀科技大学仅招50名物化类本科生,在部分省份的分数 线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可谓"开门红"。 无论论坛环节还是会后采访,王树国备受关注的,就是从老牌公立大学转入年轻民办高校的体会和感受。王树国谈到,民办高校的兴起是国家成熟的标志, 意味着社会各界均关注到教育的重要性,愿将积累的财富投入对下一代的培育中,形成社会责任与思维理念的正向传递。而民办高校与民营企业相似,机制 更灵活,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响应度更高,这是其优势所在。 王树国对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