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碳技术

搜索文档
日媒:在气候变化论文方面,中国超越美国
环球网资讯· 2025-08-23 06:46
研究能力与论文表现 - 2023年中国气候变化领域论文数量达1.4万篇超越美国的1.3万篇 结束美国近30年领先地位 [1] - 2024年中国论文数量增至1.7万篇占全球总量20% 美国略超1.4万篇差距扩大 [1] - 2004-2024年间被引次数前1000论文统计中 中国于2022年超越美国位居榜首 [2] 清洁能源技术应用 - 中国企业2024年第四季度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份额达55% 位居首位 [2] - 2023年中国太阳能与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50% 超越火力发电主导地位 [2] - 中国成为全球脱碳技术核心力量 在欧洲和亚洲市场销量稳步增长 [2] 国际影响力提升 - 中国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作用增强 中国人当选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 [2] - 基于1992-2024年65万篇论文数据分析 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话语权持续提升 [1] - 东京大学专家指出中国气候变化研究存在感将进一步增强 [2]
脱碳技术由中国主导
日经中文网· 2025-08-22 16:00
气候变化研究论文发表情况 - 2023年中国研究机构发表气候变化相关论文约1.4万篇 超过美国约1.3万篇[2][5] - 2024年全球发表论文约7.7万篇 其中中国贡献约1.7万篇占20% 美国逾1.4万篇[5] - 中国在2004-2024年间被引用次数前1000篇论文数量于2022年超过美国跃居首位[7] 研究数据与方法论 - 分析基于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中约65万篇含"气候变化"关键词的论文[4] - 统计时间跨度为1992-2024年共33年 涵盖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未来预测及对策评估等领域[4] - 联合国IPCC以这些研究文献为基础制定报告 并作为COP会议的科学依据[4] 中国在脱碳领域的技术领导力 - 中国企业2024年第四季度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份额达55%居首位[5] - 2023年中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比例达50% 超越火力发电成为主力[5] - 中国提出"3060目标"计划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7] 国际研究格局变化 - 日本研究排名从1999年第7位降至2024年第16位[7] - 中国研究人员在IPCC机构中担任要职 如气候变暖评估工作组联合主席[7] - 美国在特朗普政府下提议大幅削减2026年度气候变化研究预算[8]
无视美国港口费,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表态:不会排除中国船厂
搜狐财经· 2025-07-20 19:35
马士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策略 - 马士基强调不会因美国港口费用政策停止采购中国船舶,体现对中国市场的持续信心与承诺 [1] - 公司船队中10%的船只可能需缴纳港口费用,但可通过调配船舶规避额外成本 [1] - 订造新船时会综合考虑成本和技术要求,不会因美国政策提高客户价格或排除中国造船厂 [1] 中美关税对航运业的影响 - 4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滑21%,5月跌幅扩大至34.5% [2] - 中美5月达成协议暂缓征收关税后,货物运输量出现激增 [2] - 马士基通过调整船只吨位匹配需求变化,保持全球航运网络灵活性 [2] 马士基在华投资布局 - 上海临港旗舰仓库预计第四季度投入运营,总投资1.74亿美元,占地14700平方米 [3] - 该物流中心将处理进出口业务并作为区域分拨中心运行 [3] 行业应对美国港口费用政策 - 地中海航运通过2月推出的全新东西方航线网络应对市场混乱 [4] - 美国港口费用政策将分两阶段执行,第一阶段从10月14日开始按每净吨位50美元标准收费 [4] - 费用将在三年内递增至2028年的每净吨位140美元 [4] 全球造船业格局 - 中国承接全球70%以上绿色船舶订单,涵盖多种新型燃料船舶 [6] - 韩国订单集中在LNG双燃料船,种类相对单一 [6] - 全球新船订单占比从2016年的8.2%飙升至2024年的41% [6] 行业对美国政策的反应 - 航运公司和行业机构强烈反对导致美国多次修改港口费用提案 [5] - 业内对政策执行方式仍存疑虑,客户更担心美国关税的直接威胁 [5] - 美国造船业因过度保护失去竞争优势,将问题归咎中国缺乏事实依据 [7]
欧盟公布气候目标被疑“外包减排”,多国认为不切实际
环球时报· 2025-07-04 07:00
欧盟2040年气候目标提案 - 欧盟委员会提出《欧洲气候法》修订草案 设定204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90%的目标 [1] - 提案正值欧洲遭受高温炙烤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洲公民期待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1] - 提案引发欧洲内部争论 各国政策制定者 企业及环保人士对目标可行性 减排机制 经济影响等提出不同意见 [1] 减排机制争议 - 提案允许从2036年起有限度使用高质量国际碳信用 额度最高相当于1990年排放水平的3% [2][4] - 国际碳信用机制引发争议 环保人士认为这是将欧盟气候努力外包给发展中国家 [4] - 自由市场派和高碳排放制造业者认为这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唯一现实途径 [4] - 碳信用历来备受质疑 多国出现资助虚假项目或严重高估减排量的情况 [4] 经济影响分析 - 减排目标实施将带来成本上升压力 如机票涨价 住宅翻新和热泵替代燃气锅炉等前期成本 [5] - 可再生能源推动脱碳预计将逐步降低相关账单 减少进口依赖 释放数千亿欧元用于战略投资 [5] - 欧盟设立社会气候基金帮助弱势群体 但27个成员国中有26个未能如期提交激活该基金的国家计划 [5] 成员国立场分歧 - 德国和其他约十个国家支持新气候目标 德国环境部长称其向世界发出强烈信号 [6] - 法国 意大利和波兰表示怀疑 担心给经济带来新负担 呼吁推迟提案 [6] - 欧盟气候理事会警告成员国不要通过花钱放弃自身努力 以免损害欧盟信誉和清洁技术领导地位 [6] 气候保护与经济竞争力平衡 - 提案引发关于气候保护与经济竞争力适当平衡的争论 [7] - 保守派政客和企业管理者认为欧盟气候保护法过于繁琐 警告欧洲正失去与美中的竞争力 [7]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重点放在削弱"绿色协议"并使其更有利于工业发展上 [7]
“无视”美国港口费,航运巨头继续争购中国船
搜狐财经· 2025-06-08 22:44
中国造船业竞争力 - 尽管美国自4月起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用,全球买家仍持续采购中国船舶,因中国造船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难以替代 [1] - 地中海航运公司高级副总裁明确表示港口费用不影响其在中国订购船舶的计划,并强调中国造船公司技术能力和实力雄厚 [3] - 中国造船速度远超美国,平均每5天交付一艘新船,而美国年产能仅约1.5艘,且美国造船成本接近亚洲的5倍 [5] 全球航运业趋势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5年内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目标,推动航运公司加大对绿色燃料和脱碳技术的投资,导致新船订单显著增加 [5] - 日本商船三井公司虽暂停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但仍视中国船厂为重要合作伙伴,因全球仅有少数船厂能制造高品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6] 市场份额与订单分布 - 2024年前4个月全球新船订单修正总吨位达1260万吨,中国公司占比54%,韩国占比22%,凸显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主导地位 [6] - 地中海航运公司在中国多家大型造船厂(如长宏国际、广船国际、恒力重工)持续进行船舶建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