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研发
搜索文档
罗氟司特乳膏0.3%NDA受理,华东医药自免创新布局里程碑不断
全景网· 2025-10-31 18:54
罗氟司特乳膏上市申请受理 - 华东医药创新皮肤外用制剂罗氟司特乳膏(ZORYVE)0.3%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NMPA受理,适用于6岁及以上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治疗 [1] - 该产品是全球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局部外用PDE4抑制剂,凭借其创新机制和独特剂型,有望增强公司在自身免疫疾病及皮肤外用制剂领域的竞争力 [1][2] - 在中国开展的斑块状银屑病Ⅲ期临床试验已获得积极的顶线结果,达成研究主要终点,支持其国内申报上市 [3] 罗氟司特乳膏产品优势 - 罗氟司特乳膏疗效突出,能快速起效,有效减轻斑块并显著缓解瘙痒 [2] - 依托特有的HydroARQ技术,形成质地轻盈、易于涂抹且快速吸收的保湿配方,提升使用舒适度 [2] - 作为一种选择性非甾体类PDE4抑制剂,产品不含激素,可长期使用且无部位限制,包括面部、腋下等敏感区域 [2] - 在美国已获批多个剂型与规格,分别用于治疗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特应性皮炎、斑块状银屑病和脂溢性皮炎 [3] 银屑病市场潜力 - 斑块状银屑病约占所有银屑病患者的80%至90%,是最常见的银屑病类型 [3] - 中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6.04亿美元攀升至2022年的14.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2% [4] - 据预测,中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139亿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至8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9.1% [4] 公司自身免疫领域布局 - 自身免疫领域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三大核心治疗领域之一,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1323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767亿美元 [5] - 公司通过"引进合作+自主研发"双轮驱动,在自免领域已拥有在研生物药和小分子创新产品20余款,覆盖皮肤、风湿、心血管等多疾病种类 [5][6] - 在银屑病治疗领域已形成单抗、口服及外用制剂的"黄金产品组合",实现全周期全人群覆盖 [6] 公司创新管线进展 - 罗氟司特乳膏上市申请受理是公司年内取得的第7个上市申请受理里程碑,2025年至今公司还收到了5个创新产品的获批上市里程碑 [6] - 自免领域重磅产品乌司奴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赛乐信用于儿童斑块状银屑病的补充申请于2025年3月获批 [7] - 在肿瘤领域,1类新药马来酸美凡厄替尼片的上市申请已于2025年10月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 [7] - 在内分泌等领域,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症、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等多款产品的上市申请已被NMPA受理 [8] - 公司创新管线正逐步迈入收获期,预计2025年至2026年间还将有多款创新药物陆续获批上市 [9]
麦济生物冲击港股IPO,专注自免疾病,未来几年竞争格局可能变差
格隆汇· 2025-07-20 17:22
公司背景与融资情况 - 麦济生物成立于2016年,由张成海博士与李敏创办,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专注于过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生物制药研发 [3]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华盖创投、上海张江、盛世景、广发证券、康哲药业、国海创新、石药集团等 [3] - 2025年7月完成递表前轮融资,募集资金约2.6亿元,投后估值达26.4亿元 [4] - 公司历史融资包括天使轮、A轮、A+轮、Pre-B轮、B轮等,涉及投资者如西藏泽鑫、天汇苏民基金、石药仙瞳、国海千金等 [5] 核心团队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张成海博士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约42.65%的投票权,担任执行董事、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6] - 张成海博士拥有安徽大学微生物学学士、福建医科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硕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理生物学博士学历,曾在三生国健从事抗体药物研发 [6] - 朱玲巧博士担任执行董事兼研发部副总裁,负责项目立项及研发管理,拥有四川师范大学生物技术学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物学博士学历,曾在三生国健、维亚生物从事抗体研发 [7]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产品管线包括8款候选产品,其中3款处于临床阶段,均专注于过敏性、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炎症与免疫性疾病 [9][10] - 核心产品MG-K10是一种长效抗IL-4Rα单克隆抗体,正在中国进行特应性皮炎、哮喘、结节性痒疹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I/III期临床试验 [12] - MG-K10在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每四周一次300mg剂量在大多数疗效指标上优于每两周一次300mg度普利尤单抗,为潜在同类最佳 [12] - 关键产品MG-014是一种抗TSLP单抗,用于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 [14] - 关键产品MG-013是一种抗MASP-2单抗,用于治疗经由凝集素通路活化补体所引发的炎症 [15]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过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达千亿美元级别,2024年全球销售额前十药物中有3款针对自身免疫疾病 [10] - 中国仅有2款生物制剂获批治疗特应性皮炎(度普利尤单抗及司普奇拜单抗),美国有4款 [12] - 全球有62款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制剂处于临床阶段,其中九款为抗IL-4R单抗 [13] - 全球有46款用于治疗哮喘的生物制剂处于临床阶段 [13] 财务状况与商业化合作 - 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收入分别为870万元、2.4万元、0,同期净亏损分别为2.53亿元、1.78亿元、2730万元 [19] - 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1.66亿元、1.5亿元、2430万元,为主要成本组成部分 [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080万元,预计可维持16个月财务能力 [21] - 2025年1月与康哲药业达成协议,授予其MG-K10在中国及新加坡的独家商业化权利 [21]
和美药业闯港交所:核心产品未上市,竞品集采已降价9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20:26
核心观点 - 明星效应引发公众对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关注 中国有约400万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超过8000万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面临无药根治困境 [1] - 和美药业携核心药物Mufemilast冲刺港股18A生物科技IPO 该药物针对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适应证 已进入NDA优先审评 [1] - 中国银屑病药物市场2023年规模达139亿元 预计2032年将增至894亿元 2019-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30.4% [3] - 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从2019年25亿美元增至2023年40亿美元 预计2032年达263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23.3% [6] 公司研发管线 - 公司拥有7个临床阶段小分子候选药物 专注自身免疫和肿瘤领域 [2] - 核心产品Mufemilast是新型PDE4B蛋白表达阻断剂和PDE4抑制剂 可能成为全球同类首创双机制药物 [2] - Mufemilast针对8项适应证 银屑病进展最快已提交NDA 白塞病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计划2026年在中国申请NDA [3] - 强直性脊柱炎Ⅱ期临床试验已完成 计划2025年启动克罗恩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Ⅱ期临床试验 [7] - 另一核心产品Hemay022是EGFR/HER2双靶点抑制剂 瞄准晚期乳腺癌 正在中国开展Ⅲ期联合疗法试验 [8] 市场竞争格局 - 银屑病药物市场竞争激烈 已有5种小分子靶向药上市 37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4] - 阿普米司特片进入集采后价格降幅达93.6% 从24.52元降至1.57元 [4] - 溃疡性结肠炎领域有26种临床阶段药物 公司排名第8 强直性脊柱炎领域有6款在研药 公司排名第4 [8] - 白塞病属于罕见病 中国患病率仅10万分之1.4 患者基数极小 [8] 财务状况 - 公司尚未盈利 2023年亏损1.56亿元 2024年亏损1.23亿元 [9] - 2023年末现金及等价物4571.7万元 2024年末增至1.5亿元 [9] - 主要依靠融资维持运营 2021年完成三轮融资募资超5亿元 2023-2024年完成D+轮和E轮融资分别获2.28亿元和1.18亿元 [9] - 2023年研发开支1.23亿元 2024年9700万元 研发团队122人 [9] - 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和胜2023年酬金1024万元 2024年995.6万元 与配偶共同控制46.51%投票权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