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术品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艺术品市场大变革,藏家能否掌握变现的话语权!
搜狐财经· 2025-07-04 22:43
艺术品市场变革背景 - 传统艺术品市场变现渠道极度有限 主要依赖拍卖行和古玩市场[1] - 2025年《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深化实施推动市场进入"阳光化"发展阶段[1] - 政策介入前市场乱象丛生 拍卖成交额虽增长但隐藏诸多问题[3] 市场现存问题 - 艺术品真伪鉴定缺乏统一标准 不同机构专家观点常存分歧[5] - 赝品泛滥扰乱市场秩序 降低藏品流通性[5] - 供需关系失衡 小众艺术品因受众少难觅买家[7] - 藏家市场认知不足 难以把握变现时机和价格[7] 政策推动的变革措施 - 要求所有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登记 2025年上半年备案数量同比增40%[9] - 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确真确权难题 超30%经营单位采用该技术[10] - 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加强巡查检查遏制赝品流通[10] 市场主体响应 - 交易平台升级服务体系 加强商家审核要求提供来源证明[11] - Z世代和千禧一代藏家占比超30% 推动数字艺术等新兴品类交易[13] - 年轻藏家善用线上平台 使市场交易更活跃[13] 行业生态重塑成果 - 藏家群体结构变化增强变现话语权[13] - 市场逐步告别混沌走向"阳光化"[14] - 主体积极配合为变革注入动力[14][15]
文化自信提升,艺术品市场迈向新征程!
搜狐财经· 2025-06-17 18:14
行业前景 - 中国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2023年至2025年,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1] - 艺术品市场正逐渐进入分层化、板块化的新阶段,各阶层有独特的收藏偏好 [4] 政策支持 - 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艺术品的创作、交易和收藏 [2] - 显著增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文化领域 [6] - 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6] 市场需求 - 国民生活质量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增强,艺术品成为重要媒介 [2] - 中国百万富豪将17%的资产投入奢侈品和艺术品领域 [4] - 其中18.2%的投资资金专门用于收藏艺术品 [4] 科技与活动 - 科技发展推动艺术品鉴定和保护手段升级,提供更全面精准的保障 [2] - 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品展览和交流活动,吸引更多艺术家和收藏家参与 [2] 未来展望 - 市场将更加开放、创新,在传承与突破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6] - 艺术品市场繁荣反映经济发展,也体现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 [2]
巴黎美术与古董艺博会9月举行,欢迎中国艺术爱好者体验
第一财经· 2025-06-13 15:43
FAB Paris展会概况 - 展会将于9月20日至24日在巴黎大皇宫举行 主题为美术与古董艺术 吸引全球100家艺术与古董商参展 [1][3] - 展会由巴黎古董双年展(1956年创立)与巴黎美术展(2017年创立)于2022年2月合并而成 覆盖美术 家具 古董 珠宝等20余个专业门类 [1] - 主席路易·德·贝塞在6月13日上海罗丹艺术中心举办中国媒体见面会 系首次在华官方发声 [1][3] 学术审核机制 - 设立60余位国际专家组成的独立审核委员会 成员包括艺术品鉴定专家 艺术史学者与博物馆策展人 [3] - 每件参展作品需经至少两位与参展商无关联的独立专家双重审核 确保真伪与艺术价值 [3] - 严格的学术审查体系使其成为行业权威 部分展品已被卢浮宫 奥赛博物馆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顶级机构收藏 [5] 中国市场战略 - 主席贝塞与罗丹艺术中心创始人吴静共同探讨中国市场前景 表达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乐观预期 [5] - 未来将加强中法文化交流 推动更多文化艺术珍品进入中国市场 [5]
从2025春拍看市场韧性与新动向
北京商报· 2025-06-13 00:38
中古陶拍卖董事长张崇檀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艺术品市场整体是回暖的态势,高精尖稀的拍品一直比 较坚挺,尤其是明清官窑、元代瓷器市场都是向好的,但原有的春秋大拍模式不断受到冲击,过去人山 人海的景象恢复还需要假以时日"。 继香港春拍收官之后,内地市场进入集中拍卖时间。从成交结果来看,一场审慎而微妙的价值重构大戏 正在悄然发生。正如中国嘉德董事总裁胡妍妍所讲,"春拍预展与拍场人气显著回升,磨砺三十载的收 藏群体,正以空前文化自觉重构本土艺术价值坐标,于资本与审美的共振中,逐渐塑就根植于东方美学 的市场"。 "曙光"初现 2025春拍首轮鏖战率先在香港市场点燃,尤其是元代书法家饶介作品《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历经95分钟 竞投,最终以2.5亿港元成交,给市场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作为内地市场风向标的中国嘉德不遑多让, 最终交出16亿元总成交额的答卷,北京保利、中贸圣佳、北京永乐、北京银座等陆续收槌,市场艰难中 仍传递出诸多积极稳健信号。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收藏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达到 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58亿元),同比下跌12%。令人欣慰的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 ...
从零开始的第一槌:1990 年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建立背后的故事
声动活泼· 2025-05-22 16:31
中国拍卖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 填补了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空白 开创了行业从0到1的发展阶段 [7][8] - 早期面临观念障碍 如"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助长盗墓"等质疑 后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出土文物不得拍卖等规范 [9] - 与政府共同推动形成完整拍卖制度体系 包括文物进出口审核 国家优先购买等机制 [9] - 30年来推动大量海外文物回流 典型案例包括《出师颂》回归故宫 450万美元引入"翁氏藏书"孤本等 [10] 艺术品市场价值演变 - 90年代张晓刚画作价格仅8万元/幅 后期涨至数百万至上千万 [11] - 南宋赵构《养生论》2000年拍卖价990万元 当前估值超2亿元 体现文物价值增长 [10] - 市场机制促进民间收藏发展 形成60年艺术品市场价值体系认知 [13] 当代艺术发展特征 - 艺术创作从宗教题材转向反映资产阶级生活 如莫奈描绘世俗场景 [14] - 当代艺术超越写实技巧 更强调思想表达 包括观念艺术 装置艺术等抽象形式 [14] - 艺术家需持续创新迭代 如毕加索经历蓝色时期 玫瑰时期等不同阶段 [15] 美术馆运营理念 - 泰康美术馆坚持非营利性质 20年来支持年轻艺术家 不附加商业条件 [11] - 按美术史学术脉络构建收藏体系 馆藏质量达国内顶尖水平 [11] - 定位为开放利他的公众艺术平台 服务大众艺术理解与追寻 [18] 艺术鉴赏方法论 - 审美需建立个人标准 从写实作品入门逐步理解思想内涵 [13] - 素描写生训练观察力 是欣赏当代艺术的重要基础 [13] - 艺术价值判断需结合历史脉络 市场数据及美术史地位 [13]
4255万元的刘野作品《张爱玲》引爆2025嘉德春拍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5:35
刘野作品《张爱玲》拍卖表现 - 刘野的《张爱玲》以4255万元成交,成为当代艺术夜场封面明星,超最低估价近5倍 [2] - 作品从900万元起拍,经过数十轮竞价后以3700万元落槌,最终成交价位列刘野个人拍卖纪录第四高价 [2] - 该作品创作于2004年,是刘野女性肖像系列中唯一以文学巨匠为主题的作品,兼具文化象征与艺术独创性 [3] 其他高价拍品市场表现 - 黄宇兴的《千里江山图》以3680万元成交,刷新其个人第二高价 [4] - 周春芽的《山石与烟云》以2530万元成交,印证了东方美学表达的持久生命力 [4] - 仇晓飞的《平壤》以1035万元成交,成为其第二件破千万作品 [5] - 赵半狄的《小张》以2300万元成交,超估价3.5倍 [5] 市场整体趋势 - 成交前十的艺术家作品仅占拍品总量的3%,却贡献了总成交额的70% [7] - 年轻藏家偏好新锐艺术家,资深藏家聚焦二十世纪经典作品,形成多元收藏格局 [7] - 嘉德春拍总成交额达3.6亿元,本土经典与新锐力量表现突出,西方艺术品试水效果不佳 [8] 艺术家市场地位 - 刘野作品通过卓纳画廊代理进入国际二级市场,形成稳定藏家群体 [3] - 黄宇兴作品展现70后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能力 [4] - 周春芽的"山石"系列作品印证其东方美学表达的持久生命力 [4] 拍卖市场特点 - 市场偏好学术价值深厚、创作脉络清晰的"硬通货"作品 [4] - 头部效应加剧,顶尖作品吸引70%的财富追逐 [7] - 中国藏家对本土文化价值深度认同,西方顶级艺术品在内地市场消化能力待培育 [6]